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
李家沱長江復線橋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
(第二十二篇第五冊第二分冊大橋防雷接地)
一、概述
1、設計依據
1.1.1設計合同及委托書
1.1.2《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
1.1.3《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9-2016
1.1.4《橋梁防雷技術規范》GB/T31067-2014
1.1.5《大型橋梁防雷設計規范》QXT 330-2016
1.1.6橋梁專業提供的相關平面圖和橫斷面圖
2、工程概況
本次設計內容為重慶軌道交通18號線李家沱長江復線橋工程。李家沱 復線長江大橋及引道工程起于巴南區側,橫跨長江,止于九龍坡區側,全長 約1.315Km。市政道路為單向4車道,按照快速路60km/h標準進行設計, 縱坡為3.1752%,大橋中跨采用0.5%和-0.5%的雙向人字坡。
主要工程包括主跨為454m的雙塔雙索面斜拉橋1座。
二、防雷工程
1、防雷設計范圍及內容:
依據軌道設計原則:強弱電分別設置接地,強電要求綜合接地電阻不大 于4歐,弱電要求就地設置接地端,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本次防雷設計 為李家沱長江復線橋防雷設施設計:
2、防雷設計總體原則及措施:
2.1、本工程為城市重要交通接點,防雷設計主要是保護主橋的結構安 全、盡量減少雷害對構筑物的損壞。防雷措施力求安全有效、經濟耐用、維 護方便。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利用主橋結構鋼筋做防雷設施。
2.2、根據橋梁結構形式,主橋通過在橋塔塔頂設置避雷針作為防直擊 雷措施;沿拉索敷設①12不銹鋼圓鋼避雷帶;通過橋塔主筋作為防雷引下 線;利用基礎承臺及樁基主筋作為防雷自然接地體。主橋利用鋼箱梁做等電 位連接;引橋利用混凝土箱梁上層主筋等電位連通,每隔20米利用橋內① 20及以上鋼筋做橫向等電位連接。
3、防雷接閃器:
3.1、根據GB50057-2010中第3.0.3條及附錄A,計算年預計雷擊次數, 本工程屬于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為有效增大雷擊防護范圍,保護重點區域, 本工程在橋塔頂安裝4顆5m高的提前預放電避雷針,根據避雷針保護半徑 計算公式r0=7h(2hr-h),避雷針能有效防護各塔頂平面半徑20米范圍內 的構筑物及設施。
3.2、沿拉索敷設①12不銹鋼圓鋼避雷帶,避雷帶在外側斜拉索上明敷 安裝,每隔6m設置一個彎頭。避雷帶頂部與避雷針底座鋼板連接(焊接), 底部與拉索焊接。
4、防雷引下線:
4.1、利用橋塔及橋墩結構柱內四根縱向主筋(①分20)上下連通作為 防雷引下線。
4.2、結構柱內四角引下線每隔6m利用橋內①12以上鋼筋橫向連接作 為均壓環,使主筋保持電氣連通。
4.3、為便于接地電阻測試,板頂距橋面1.2米處(或板底距承臺1.2米 處)各焊接一塊100mmX 100mmX6mm不銹鋼測試板。測試鋼板與橋墩內 防雷引下線可靠連接,具體做法詳國標圖14D504第44頁。
4.4、每處防雷接地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要求不大于10歐姆。
5、防雷接地裝置:
5.1、本工程橋墩、橋臺均利用橋梁基礎內鋼筋作為接地裝置,橋墩、 橋塔利用基礎承臺及樁基兩根以上主筋(0^20)作為自然接地裝置。
5.2、橋墩、橋塔結構內防雷引下線均需與承臺內主筋可靠焊接,基礎 內接地裝置采用軟編織銅帶與和混凝土梁內主筋連接。
5.3、承臺上層主筋與橋塔主筋之間、承臺下層主筋與樁基礎主筋之間, 均采用銅編織帶可靠搭接,保持電氣通路暢通。
1歐。若接地電阻值達不到要求,需另外增設人工接地裝置。
6、等電位連接:
6.1、雷擊時為降低電位差,減少反擊,橋梁主體結構及金屬構件應相 互連接,橋梁鋼箱梁應焊接連通,橋面上金屬欄桿、橋上金屬管道等不應帶 電的金屬設備均應與箱梁主筋可靠連接,使橋面形成一良好的等電位體。
6.2、路基段橋臺與橋梁相接處伸縮縫、全橋伸縮縫處采用銅編織帶搭 接,使人行通道地面與主橋成一良好的等電位體。
6.3、過伸縮縫,與橋墩相連銅編織帶長度,應留有余量,滿足橋梁縱 向變形需求。
7、技術要求:
7.1、提前放電避雷針基座采用地腳螺栓安裝固定,為保證避雷針的最 大安全性及使用方便性,充分發揮避雷針保護功能,本工程避雷針增加遠距 電子遙測功能,在橋面上采用具有電子遙控檢測儀就能隨時檢測避雷針工 作狀況。
7.2、 扁鋼接地線搭接長度為扁鋼寬度的2倍,至少三面焊接;圓鋼接 地線搭接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應兩面焊接;扁鋼與圓鋼接地線焊接長 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且應兩面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