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藝原理
IC厭氧反應器是新一代高效厭氧反應器,廢水在反應器中自下而上流動,污染物被細菌吸附并降解,凈化過的水從反應器上部流出。
IC厭氧反應器是在UASB反應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IC厭氧反應器和UASB反應器一樣,能夠形成高生物活性的厭氧顆粒污泥,但不同的是這種反應器內部還能夠形成流體循環,其形成過程如下:
進水由底部進入***一反應區與顆粒污泥混合,大部分有機物在此被降解,產生大量沼氣,沼氣被下層三相分離器收集,由于產氣量大和液相上升流速較快,沼氣、廢水和污泥不能很好分離,形成了氣、固、液混合流體。又由于氣液分離器中的壓力小于反應區壓力,混合液體在沼氣的夾帶作用下進入氣液分離器中,在此大部分沼氣脫離混合液外排,混合流體的密度變大,在重力作用下通過回流管回到***一反應區的底部,與***一反應區的廢水、顆粒污泥混合,從而實現了流體在反應器內部的循環。內循環使得***一反應區的液相上升流速大大增加,可以達到10~20 m/h。 ***二反應區的液相上升流速小于***一反應區,一般僅為2~10 m/h。這個區域除了繼續進行生物反應之外,由于上升流速的降低,還充當***一反應區和沉淀區之間的緩沖段,對解決跑泥、確保沉淀后出水水質起著重要作用。
技術特點
IC厭氧反應器與UASB反應器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①有機負荷高。內循環提高了***一反應區的液相上升流速,強化了廢水中有機物和顆粒污泥間的傳質,使IC厭氧反應器的有機負荷遠遠高于普通UASB反應器。
②抗沖擊負荷能力強,運行穩定性好。內循環的形成使得IC厭氧反應器***一反應區的實際水量遠大于進水水量,例如在處理與啤酒廢水濃度相當的廢水時,循環流量可達進水流量的2~3倍;處理土豆加工廢水時,循環流量可達10~20倍。循環水稀釋了進水,提高了反應器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和酸堿調節能力,加之有***二反應區繼續處理,通常運行很穩定。
③基建投資省,占地面積少。在處理相同廢水時,IC厭氧反應器的容積負荷是普通UASB的4倍左右,故其所需的容積僅為UASB的1/4~1/3,節省了基建投資。加上IC厭氧反應器多采用高徑比為4~8的瘦高型塔式外形,所以占地面積少,尤其適合用地緊張的企業
④節能。IC厭氧反應器的內循環是在沼氣的提升作用下實現的,不需外加動力,節省了回流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