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近年來,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逐漸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國家及地方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以加速低空經濟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一眾產業龍頭競相入局,市場規模不斷壯大。
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5059.5億元,增速達33.8%。中國民用航空局預估,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3.5萬億元。
2024年被視為“低空經濟元年”,從2021年,“低空經濟”概念首次被寫入國家規劃。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低空經濟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24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被視為新增長引擎。
同年10月,國家相關部委籌劃成立低空經濟專管司局。11月,工信部召開低空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研究部署推動低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印發了《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明確提出到2030年,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這一政策為低空經濟的發展設定了清晰的目標和路線圖。
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以及國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空域管理條例》,則從飛行管理、空域資源利用等方面,為低空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國家政策持續發力下,各地紛紛加速布局低空經濟,全國有20余個省(區、市)、100余個城市發布了相關政策,一個更加“具象化”的低空經濟政策支撐框架正在構建。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各地低空經濟政策及產業發展都有何亮點?
1. 上海市——多點開花、協同發展
上海作為民用航空產業的“第一城”,其低空經濟產業增速也保持了較高的水平。根據《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上海計劃到2027年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發設計、總裝制造、適航檢測、商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并聯合長三角
城市建設全國首批低空省際通航城市。該方案還明確了領軍企業培育、關鍵配套供給、軟硬設施建設等重點任務,旨在打造上海低空經濟產業創新高地、商業應用高地和運營服務高地。
目前來看,上海低空經濟產業鏈涵蓋了航空器研發制造、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服務保障等各產業環節。低空飛行器的主要布局區域在金山區,該區積極推進華東
無人機基地建設,加快打造無人機產業生態圈。同時,閔行區、臨港新片區、青浦區等地也在積極布局低空經濟產業,形成了多點開花、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已經涌現出了一批創新企業,這些企業在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同時,低空經濟產業的投融資熱度也在逐年升高。2024年以來,上海市低空經濟行業投融資事件數量及金額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
從實際應用來看,上海低空經濟產業主要涵蓋減災防災、生態環境保護、氣象監測、低空物流、低空旅游等個領域。金山華東無人機基地、嘉定區無人機制造基地和低空飛行管理大數據中心等一批示范醒目的實施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 北京市——覆蓋京津冀、輻射全國
北京市的《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則提出,要持續加強低空經濟技術創新引領,鞏固低空制造全產業鏈競爭力,構建監管及運行服務技術支撐體系,打造全國低空飛行應用創新示范。北京還計劃通過三年時間,使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5000家,在技術創新、標準政策、低空安全、應用需求等領域形成全國引領示范。
從產業鏈布局來看,北京市在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通用飛機等低空裝備制造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同時,北京市還在積極推動低空智聯網、垂直起降場、低空安全等領域的建設和發展。不僅有中游的低空航空飛行器制造企業,上游原材料、零部件、航空航天系統等供應商,下游應用領域低空物流、低空巡檢、低空拍攝、應急救援、低空旅游等場景的企業都有。
北京市在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發展過程中,注重建設創新平臺和攻克關鍵技術。同時,還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參與低空經濟領域法規規章、標準規范制定,加快團體標準制定,不斷提高對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等制修訂的參與度。此外,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保障方面也做出了積極努力。積極推動飛行控制、監管、服務等智慧化平臺及共性技術平臺建設,鏈接城市信息模型(CIM)數據,建設城市低空高精度空域數字底圖,劃設低空目視航圖,服務保障低空飛行應用。
3. 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
廣東省在推動低空經濟方面也采取了積極措施。根據《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廣東計劃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基本形成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格局。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創新城市空運、應急救援、物流運輸等應用場景,加快建設低空無人感知產業體系。
據啟信寶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廣東省在低空經濟領域是產業鏈上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有1600多家,主要集中在深圳、廣州、珠海、東莞和佛山等城市。這些企業涵蓋了無人機、飛行汽車、低空通信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在技術應用和創新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
目前,廣東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份額占全國比重達95%,占全球比重達70%;工業級無人機市場份額占全國比重、全球比重分別為54%、40%。此外,廣東還在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如億航智能成為全球首個“三證”齊全的企業,小鵬匯天在廣州黃埔啟動了全球首個利用現代化流水線進行大規模量產的飛行汽車工廠。廣東還通過發布低空經濟應用場景需求清單等方式,拉動有效需求,促進前沿技術與創新產品落地應用、迭代升級。
4. 江蘇省——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總保有量居全國第一位
江蘇省也是較早發展低空經濟產業的省份之一,早期先從臨空經濟、無人機、民用航空器出發,先發展智能制造產業,為低空經濟提供設備支持;十四五期間,通過各市的政策鼓勵以及支持,江蘇省低空經濟已初具雛形,以南京為首的地區開始展開城市低空空間的開發利用以及無人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探索。2024年8月,江蘇省人民政府頒發《關于加快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7年,全省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機制運轉高效,低空經濟發展規模全國領先。
目前,江蘇省低空經濟產業鏈已經涵蓋了航空器研發制造、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服務保障等各產業環節。還積極打造了一批產業發展載體,如:南京省級低空飛行服務中心、長三角低空經濟虹橋產業園、徐州臨空新城、蘇州工業園低空經濟產業園。同時在高校及科研資源方面也具有顯著優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以及中國電科14所、28所等都從事航空航天技術研究。
目前,江蘇省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總保有量居全國第一位,在植保、投飼、運輸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
5.浙江省——通用航空器&無人機制造
浙江省政府高度重視低空經濟的發展,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例如,2024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高水平建設民航強省 打造低空經濟發展高地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航空服務全省覆蓋、航線網絡全球通達、空港樞紐多式便捷、航空產業高能集聚、低空經濟先行引領、行業治理順暢高效的高水平民航強省和低空經濟發展高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民航強省和低空經濟發展高地。此外,浙江省財政廳還印發了《關于支持構建浙江特色現代服務業體系的若干財政政策措施》,明確提出開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試點,并遴選低空產業“先導區”和低空經濟“先飛區”,省級財政給予激勵支持。
浙江省在低空經濟產業鏈中,通用航空器制造是重要的一環,無人機制造則是另一亮點。在運營服務方面則涵蓋了交通、公安、應急、醫療、農業、水利、海事、電力等多個公共服務領域。浙江在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同時積極開展低空經濟試點示范工作。
據統計,截至2024年9月30日,浙江低空經濟產業相關的注冊企業超1600家。而對于低空經濟的發展,飛行器制導、物流無人機配送、低空防御、激光雷達及探測器芯片、高精密諧波減速器等方向獲得了較大的資金支持。
6. 安徽省——植保&城市空中交通
安徽省相繼發布了《2024年度安徽省低空空域航線劃設方案》、《安徽省加快培育發展低空經濟實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安徽省工業級無人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征求意見稿)等政策文件,明確了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此外,還劃設了54個低空試點空域,開辟了43條低空航線,為低空經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便利的條件。
安徽省低空經濟產業已經形成了涵蓋上游原材料、零部件等領域,中游低空經濟裝備制造領域,以及下游低空應用領域的完整產業鏈,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安徽還建設了包括通用機場、起降場地、能源補給等地面保障設施。應用場景涵蓋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多個領域,包括無人機送餐、旅游觀光、應急救援等。
據安徽省政府發布的數據,2023年安徽省低空經濟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了450億元,占全國的10%,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預計到2025年,低空經濟規模力爭達到6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80家左右;到2027年,低空經濟規模力爭達到8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力爭達到240家左右。
7. 山東省——濟南、青島為核心引領 其它地市多點支撐
《山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了到2027年,山東省將致力于提升低空飛行綜合保障水平,打造省級綜合飛行服務站和多個市級低空飛行管理服務平臺。同時,將建成一批通用機場和數字化低空航空器起降平臺,推動科技創新,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低空經濟產業鏈。此外,還將拓展豐富的商業化應用場景,實現低空產業高端化躍升,使低空經濟規模達到1000億元,形成具有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發展新格局。此外還提供了包括加強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優化低空經濟發展環境等一系列支持措施。
目前來看,山東低空經濟產業集中在低空航空器制造和無人機制造領域,在通用航空器材設計和制造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在無人機技術、產品性能、應用場景等方面不斷創新和拓展。在農業領域,無人機植保作業已成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旅游業領域,空中游覽等新型旅游方式正逐漸受到游客的青睞,預計未來低空旅游、無人機物流配送等新型服務需求將更加旺盛。
截至2023年底,山東省低空經濟規模已達到303億元,擁有各類通用飛機232架,經營性無人機企業1409家,通用飛機和無人機整機、發動機、零部件和航空材料研發制造企業417家,展現出強大的產業實力和市場潛力。預計到2027年,山東省低空經濟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基本形成濟南、青島市兩核引領,東營、煙臺、濰坊、日照、濱州、臨沂等市多點支撐的低空經濟發展新格局。
8. 四川省——無人機及通航產業聚集地初具規模
四川省出臺了《四川省“十四五”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等,為低空經濟產業提供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路徑。自貢、綿陽等地也制定了具體的行動方案和若干措施,以推動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四川省低空經濟制造業產業規模在2023年已達到200億元。無人機及通航產業在四川省內形成了集聚效應,以成都、自貢、綿陽等為代表的產業集聚地已初具規模。在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新興交通工具的研發和制造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四川省低空經濟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包括無人機技術、電動垂直起降技術、低空交通管理系統等。并積極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鏈的完善,包括整機制造、零部件制造、維修培訓、航空服務保障等多個環節。
9. 湖南省——擁有全國唯一的中小航空發動機研發基地
湖南省利用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成果,發展壯大低空經濟。湖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全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臨空經濟,積極申報全國第三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加快中通貨運航空等產業項目建設。
湖南省在低空經濟產業鏈方面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布局,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應、核心零部件制造,以及下游的各類應用場景。擁有全國唯一的中小航空發動機研發基地,形成了株洲航空城等一批航空科研生產園區和通航產業園區。
此外還建成多個通用機場,包括4個A類跑道型通用機場和14個B類通用機場。規劃了7000余個臨時起降點,構建了應急、醫療等航空救援體系。為低空觀光旅游、空中通勤、應急救援、農業植保、環境監測等多個領域的場景應用提供了基礎保障。目前已推出了多條低空飛行航線,如空中10公里“老長沙核心地標”航線、空中25公里“新老城區‘湘’輝映”航線等低空文旅精品航線。
10. 江西省——雙輪驅動、多點支撐
江西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之一,擁有洪都航空等航空制造龍頭企業,具備旋翼機和固定翼飛機的研發生產能力,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這兩種飛機研發生產能力的省份。作為全國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之一,已經經歷了改革試點的“起步開局”“全面推進”“優化完善”三個階段,低空空域資源進一步釋放,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初步建成了通航制造、通航運營等一批產業基地,形成了現代直升機、通航飛機等產業集群,構建了“雙輪驅動、多點支撐”的產業空間格局。
江西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先后發布了多項支持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如《江西省關于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2024年航空產業鏈現代化建設工作要點》等,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未來將繼續加強低空經濟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建設,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江西正加快通用機場、起降點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低空飛行保障能力。企業中也涌現了一批具有創新力的低空經濟企業,在低空旅游、應急救援、農業植保、環境監測、物流配送等領域展開應用
11. 河南省——差異化發展低空經濟
河南省根據地方特色,重點打造上街、中牟、登封、新鄭、金水、鄭東新區等若干低空經濟特色園區,旨在形成差異化發展的低空經濟業態。河南省政府出臺了《促進全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等政策措施,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路徑
河南省依托高能級創新平臺,匯聚創新要素,聚焦低空產業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軟件開發等關鍵領域展開技術攻關,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在低空經濟產業鏈上游具有明顯優勢,與航天航空、通用航空等產業鏈高度關聯。特別是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制造方面,河南省具備較強的競爭力。截至2024年5月,河南省以4079家低空經濟相關企業的數量位居全國第二,顯示出較強的產業基礎和市場活力。
如今,河南省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包括交通出行、物流運輸、農業植保、文旅觀光、城市管理等多個領域。在安陽建成全國首個5G泛在低空飛行測試基地,無人機產業產值突破15億元;在鄭東區通過項目落地、場景創新、企業引進等方式,不斷提升低空經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從以上對11個省市低空經濟產業政策及發展狀況的小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當前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一些特點。
政策支持明顯:隨著國家發展低空經濟戰略的實施,各省市也加快發展低空經濟政策的行動方案及相關政策,為低空經濟產業提供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路徑。
地區優勢占先機:在以上發展低空經濟產業的省市中,不難發現,一些有航空、航天基礎的地區在一定層度上占有先機,比如江蘇省,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東南大學等高效以及電科所在航天技術的研究也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支持;江西作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也成為了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還有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國內的一線城市,在經濟產業上的優勢為發展低空經濟提供有力保障。
區域協同發展:各地在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時,注重區域間的協同合作,如上海市聯合長三角城市建設全國首批低空省際通航城市,形成多點開花、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北京則以京津冀為發展圈,輻射全國;廣東省以廣州、深圳、珠海三核聯動、多點支撐、成片發展
產業鏈較完整:低空經濟產業鏈涵蓋了航空器研發制造、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服務保障等各產業環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而各省市在發展低空經濟過程中,基本都有上中下游企業為完整產業鏈提供支持。
應用場景豐富:低空經濟產業在減災防災、生態環境保護、氣象監測、低空物流、低空旅游、交通出行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農業植保&文旅觀光應用較多,而文旅觀光&物流運輸領域未來比較看好。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要發展低空經濟,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十分重要,上海、北京、江蘇、江西等地都在加快起降平臺、航空器充電實施、中轉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積極推動低空飛行控制、監管、服務等智慧化平臺及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提升低空飛行保障能力。
投融資熱度升高:低空經濟產業的投融資熱度逐年升高,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尤其是近兩年在國家戰略與政策的引導之下,投資客對低空經濟的未來也比較看好。
創新企業涌現:在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領域涌現出了一批創新企業,這些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北京、浙江、四川等省市在無人機、eVTOL等低空裝備制造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結語:未來,低空經濟將呈現出政策紅利逐步釋放、產業價值重心逐步后移、應用場景加速拓展的發展趨勢。隨著前期政策的持續推動,接下來各地將迎來政策紅利密集兌現期。同時,低空經濟的價值重心預計將轉向“低空運營”,形成“需求導向”型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