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爽又高潮了毛片免费下载,国产97在线 | 亚洲,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安防-資訊

智慧城市網 > 資訊 > 政策法規 > 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徽省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

2024-11-29 09:13:05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點擊量:34801
  【智慧城市網 政策法規】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先導力量。11月8日,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安徽省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印發實施,安徽將實施“7+N”未來產業培育工程,爭取到2027年,未來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徽省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安徽省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9月30日
 
  原文如下:
 
  安徽省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為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思路
 
  堅持前瞻布局、創新策源、應用牽引、分類推進、開放協作原則,實施“7+N”未來產業培育工程,完善前瞻性、顛覆性技術遴選更新機制和“源頭創新—技術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產業化—產業集群”的未來產業培育鏈路,著力打造創新引領、自主可控、競爭力強的未來產業體系,為接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形成新支柱產業,持續壯大新質生產力,全面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提供重要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7年,未來產業創新策源、轉化孵化、應用牽引、生態營造的體制機制初步形成,量子科技、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等領域率先實現引領性成長。到2030年,形成未來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部分領域實現全球引領,基本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未來技術策源地、未來場景應用地和未來產業集聚地。
 
  ——前沿技術實現突破。到2027年,新增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80個左右,引育高層次人才團隊80個左右,突破100項以上關鍵技術,制定省級及以上標準規范100項左右,打造100個以上未來產業標志性產品。到2030年,新增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150個左右,累計引育高層次人才團隊150個以上,突破200項以上關鍵技術,制定省級及以上標準規范200項左右,打造200個以上未來產業標志性產品。
 
  ——經營主體活力迸發。到2027年,培育3家左右具有生態主導力的頭部企業,20家左右上市企業,500家左右高新技術企業。到2030年,培育5家以上具有生態主導力和產業鏈控制力的一流企業、50家左右上市企業、1000家左右高新技術企業。
 
  ——產業規模快速壯大。到2027年,布局建設5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科技園,1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創建3個左右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全省未來產業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到2030年,布局建設1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科技園,3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創建5個左右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全省未來產業規模力爭達到5000億元,打造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3個1000億元未來產業。
 
  ——發展生態更加優化。到2027年,打造50個左右未來產業標桿應用場景和商用解決方案、50個左右省級未來場景實驗室、10個左右省級未來場景試驗區。到2030年,打造100個左右未來產業標桿應用場景和商用解決方案,100個左右省級未來場景實驗室,30個左右省級未來場景試驗區。
 
  三、發展方向
 
  面向全球科技和產業前沿,把握未來產業發展規律,瞄準“7+N”重點領域及方向,結合前沿技術新趨勢進行動態調整、滾動培育。
 
  (一)量子科技。加快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應用,多路徑研制專用量子計算機及量子計算算法、軟件及云平臺,加快上游關鍵材料、核心器件、儀器設備等研發。
 
  (二)空天信息。培育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空天信息產業新增長點,加快深空能源動力、深空智能控制、深空測控通信等前沿技術工程化,拓展發展新空間。
 
  (三)通用智能。提升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性能,加快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和產業化,前瞻布局類腦智能技術,發展信息智能服務業與實體智能制造業,引領新一輪智能技術革命和產業化。
 
  (四)低碳能源。加快發展氫能、氨能、新型儲能、生物質能,前瞻布局先進核能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構建新型能源系統,實施聚變能商業應用行動計劃。
 
  (五)生命科學。加快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生物育種、免疫治療、低溫生物醫學等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推動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發展。
 
  (六)先進材料。推動新一代電子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研發應用,推動材料、裝備、制造體系循環迭代創新。
 
  (七)未來網絡。加快發展高速全光通信、新一代移動通信、算力和數據網絡、衛星互聯網,構建空天地一體、通感算一體、設施與應用深度融合的未來網絡體系。
 
  同時,積極布局第三代半導體、先進裝備制造、區塊鏈、元宇宙等前沿領域。
 
  四、主要任務
 
  (一)技術創新策源行動
 
  1.構建創新策源體系。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推進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優化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構建部門配合、上下聯動、高效協同的科技創新策源體系。支持創建未來產業省(重點)實驗室、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研究院等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臺。(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創新科研組織模式。發布前沿技術攻關目錄,建立未來技術動態清單,實施一批戰略性、儲備性技術研發項目,加快攻克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和前沿技術,推動形成現實生產力。引導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未來產業緊密型聯合體,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研發鏈條,強化未來產業產品的精準供給。(責任單位:省科技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3.加速成果轉移轉化。完善科技創新“沿途下蛋”機制,推廣應用技術就緒度評價標準及方法,促進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及時落地轉化。引導高校院所建立前沿技術驗證平臺,強化技術熟化、工程化放大、原型制造、可靠性驗證等轉化服務能力。推動高校院所技術轉移機構實體化運行,加速科技成果向企業和產業轉化,捕捉市場和企業需求,倒逼高校院所科研改革與創新。支持合肥申建國家區域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打造“一核兩區多園”高校成果轉化新高地。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設未來產業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圍繞未來產業相關領域開展技術評估、創新產品開發支持、市場驗證、商業輔導等全流程服務,加快產品化和商業化進程。加強高層次未來產業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
 
  (二)企業梯次培育行動
 
  4.打造標志性產品。引導企業建設未來工廠,面向科研、生產、消費終端,建立新產品導入(NPI)機制,促進企業研發人員與工程師、營銷人員緊密互動,推動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協同創新,開發適應通用智能趨勢的工業終端產品、智能汽車、人形機器人、智能頭顯、量子計算機、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新一代顯示、天地一體通信終端、智能診療等一批標志性產品和服務,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引領新需求。培養未來產業標志性產品的種子用戶,促進新產品新服務市場化、商業化,提升安徽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5.培育企業梯隊。鼓勵各地創新招引方式,吸引一批未來產業企業總部、終端制造商、解決方案供應商、系統集成商,落地一批示范應用、產業化、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等標志性項目。強化項目協調服務,優化要素保障,推動更多項目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擴大未來產業有效投資。(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培育未來產業“新星企業”,通過股權投資、資源共享、要素開放、場景共建、渠道共用等方式強化大中小企業跨區域跨領域協同耦合,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獨角獸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6.引導國資國企和民企布局。引導國有企業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布局,鼓勵國有資本以市場化方式整合優質資源參與未來產業建設。完善管理機制,對承擔未來產業發展任務的企業,實施差異化監管。加強央地、省市企業合作,以央企對接合作為重點,采取項目共投、技術共研、平臺共建、收益共享等多種途徑,打造未來產業央地、省市國資合作典范。激勵引導民企參與未來產業建設。(責任單位:省國資委,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場景應用拓展行動
 
  7.建設未來場景實驗室。系統謀劃、挖掘開發示范應用場景,建設公益性質的未來場景實驗室,為新產品新服務推廣提供場景機會。引導企業建設商業性質的未來場景實驗室,打造試驗驗證和示范應用場景,面向社會有償提供新產品規模化、市場化、商業化應用推廣等方面的驗證及關聯服務,以場景創新帶動未來技術率先應用,更好打通科研成果與產業化之間的堵點。(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
 
  8.打造未來場景試驗區。將“兩重”“兩新”和城市功能品質提升作為未來產業的重要應用場景,省市協同、部門聯動開發開放一批綜合性和行業類融合應用場景,打造未來場景試驗區,推動跨區域跨領域的場景共建、成本共擔、收益共享。依托未來場景試驗區,重點發展首發經濟,開展首發、首秀、首展、首店,釋放首發集聚效應。(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9.提升場景應用服務能力。支持建設未來產業應用場景促進服務機構,聚焦特定區域、空間、領域,促進新技術推廣、應用場景開發、產品優化設計、企業綜合服務、產業供需對接。打造“羚羊”工業互聯網等應用場景發布平臺,支撐開展場景發布、能力展示、對接撮合、解決方案輸出、活動宣傳等服務。每年遴選發布一批標桿應用場景和商業化應用解決方案。(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數據資源局)
 
  (四)產業先導集聚行動
 
  10.培育未來產業孵化平臺。設立安徽省未來產業創新創業創造大賽,“以賽代評”遴選和孵化一批未來產業企業和人才團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孵化基地。(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11.建設未來產業科技園。依托大學科技園建設省級未來產業科技園,圍繞高校優勢學科,探索“學科+產業”創新模式,開展前沿技術創新孵化,培育初創型科技企業。高質量建設國家量子信息未來產業科技園。(責任單位:省科技廳,配合單位: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2.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支持創新資源豐富、新興產業基礎良好、未來產業方向明確且區域相對集中的省級以上開發區或特色園區,建設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推動技術、體制機制、政策先行先試,著力將其打造成為全省未來技術創新策源地、創新成果轉化試驗地、未來場景應用引領地、未來產業發展集聚地。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13.引導未來產業合理布局。支持合肥市發揮創新策源優勢,沿著從“0”到“1”再到“N”的路線,推動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從實驗室到車間再到大市場,快速滲透、融合至各領域,發展“原始創新型”未來產業。支持蕪湖、滁州、馬鞍山、蚌埠、銅陵等市發揮新興產業集聚集群優勢,提升產業能級,推動技術迭代創新,發展“集聚衍生型”未來產業。支持皖北、皖西、大黃山地區,充分運用數智技術、生物技術等新技術提檔升級傳統優勢產業,發展“賦能改造型”未來產業。引導各地強化前瞻謀劃和統籌布局,圍繞優勢方向、細分賽道,差異化、特色化培育發展未來產業,避免盲目跟風、一哄而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五)機制改革賦能行動
 
  14.提升科大硅谷能級。鏈接全球高端創新資源,擴大合伙人合作規模,打造一批創業綜合體。聚焦量子科技、通用人工智能、空天信息、聚變能源、生物制造等未來產業,落地一批面向未來產業的科技型企業、高層次創業人才、科創服務機構,培育形成完善開放包容的未來產業發展生態。(責任單位:合肥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5.復制推廣改革經驗。推動科大硅谷、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羚羊”工業互聯網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能級研發機構、交叉研究平臺相互賦能,試點建設多主體全鏈條創新聯合體。揭榜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小切口”改革任務,在未來產業培育、成果轉化、投融資、人才激勵等方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科大硅谷”改革經驗。(責任單位:合肥市人民政府,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六)要素匯聚支撐行動
 
  16.推動多元化資金供給。統籌發揮財政引導資金+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專注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耐心資本,引導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并購基金等社會資本加大未來產業投入。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政策資金支持。完善多元接力金融服務體系,構建“投貸擔保補租”綜合金融服務模式,以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為抓手,持續打造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科技金融生態。支持未來產業企業上市,加強未來產業企業上市培訓,推動企業上市融資。(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人行安徽省分行、安徽金融監管局、安徽證監局)
 
  17.建設高質量人才隊伍。發揮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平臺磁吸效應,開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點,制定發布未來產業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引育集聚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支持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聚焦未來產業,培養懂科技、懂產業、懂資本、懂市場、懂管理的科技產業組織人才、戰略預見人才和科技星探人才。支持高校院所設立未來技術學院,聚焦未來產業發展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大力發展新工科專業、新興交叉學科,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完善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實習實踐載體建設。(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8.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培育引進一批服務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的數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打造省級數據交易機構,建設數據流通交易平臺。開展“數據要素×”應用實踐,推進數據要素協同優化、復用增效、融合創新,賦能未來產業發展。建設科技領域的行業數據空間。(責任單位:省數據資源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9.強化產業基礎支撐。加快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提升算力綜合供給能力。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及標識解析體系,推動國家級“雙跨”平臺提質擴量和應用推廣。深入推進5G、千兆光網等網絡覆蓋范圍與融合應用,前瞻布局6G網絡。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高端菌種開發。提升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儲備供應能力。深度開發利用衛星頻率軌道、低空空域等空天資源。加快先進工藝、先進材料、高端裝備、產品計量、檢驗檢測技術等研制開發。(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數據資源局、省通信管理局)
 
  20.建設標準引領體系。鼓勵企業牽頭組建未來產業知識產權聯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布局建設省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爭創未來產業領域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標準驗證點、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等。(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七)生態營造優化行動
 
  21.創新監管模式。在確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構建鼓勵創新、彈性包容的未來產業產品和服務市場監管制度。守住人工智能、生物等領域安全、科研誠信、倫理規范等監管底線。強化企業自律,鼓勵行業組織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未來產業協同治理。推進建設安徽(合肥)創新法務區,加快匯聚國內外高端優質法務資源。(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司法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合肥市人民政府)
 
  22.健全服務體系。鼓勵各地建設未來產業公共服務綜合體,為企業提供研發設計、專利導航、技術評價、標準化服務、計量測試、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管理咨詢、產業情報等集成服務。聚焦電子競技、直播、公共安全、元宇宙、遠程監測、智慧運維、數字家庭等新場景、新業態,積極推廣軟件即服務(SaaS)、資源即服務(RaaS)和平臺即服務(PaaS)等新模式。(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
 
  23.加強合作交流。加強與長三角等地區未來產業發展合作,推進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同創”,協同推進未來產業集群建設。依托“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機制,加力引入全球創新和產業資源,支持企業布局建設海外研發、制造、運營機構,深度參與全球未來產業分工。依法處置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支持依法維護海外合法權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外辦、省市場監管局、合肥海關)
 
  五、推進機制
 
  (一)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建立未來產業發展聯席會議機制,形成省級統籌、市級主抓、部門協同的工作體系,研究重大事項,協調重大問題,推動跨區域、跨領域合作交流。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由省發展改革委承擔辦公室日常事務,協調推進未來產業政策、目標、任務落實,跟蹤產業進展,開展監測評價等工作。(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未來產業發展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市人民政府)
 
  (二)建立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機制。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精準高效匹配未來產業需求為目標,構建緊密型“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機制,促進科技、教育、金融、服務等資源要素與未來產業緊密互動耦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優化產業鏈協同攻關,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一條龍開展聯合設計、研發、應用。圍繞未來產業鏈系統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試基地、檢驗檢測、管理咨詢等公共服務平臺,打造科產同頻共振平臺服務矩陣。(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建立投入增長機制。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按照零基預算改革要求,統籌新興產業、科技創新、制造強省等政策資金,有效引導社會資金、金融資本投入,加快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各牽頭部門負責政策和資金兌付。支持國資國企打造未來產業耐心資本,探索設立未來產業發展基金。鼓勵探索設立未來產業概念驗證公益基金,深化“先導驗證+股權投資”模式,幫助未來產業初創企業在早期獲得啟動基金。用足用好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轉讓、科技創新券等優惠政策。加大未來產業產品和服務政府采購力度。鼓勵各市結合實際出臺未來產業專項支持政策。(責任單位:省財政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國資委、省稅務局,各市人民政府)
 
  (四)建立應用場景驅動機制。圍繞未來產業發展需求,大力培育場景集合商和技術集成商,推動建立“應用場景供需+撮合協商+監測評估+成果發布+雙招雙引”的聯動工作機制,推動未來產業產品和服務規模化、市場化、商業化應用,以應用促進招引和產業發展。探索建立應用場景開發開放與應用收益跨區域分享機制。(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五)建立產業傳播機制。完善科技傳播體系,增強全社會科學素養,培育科技服務業態,提升未來產業影響力、關注度。利用世界制造業大會、投資安徽行等平臺,引導推動未來技術、產品、產業可視化,宣傳推介最新創新和產業成果,傳播安徽產業故事及案例,貢獻安徽產業發展解決方案。鼓勵和引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協會、高校、科研院所在皖舉辦未來產業相關展覽展會、學術會議,提升安徽未來產業影響力。(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協)
 
  (六)建立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機制。構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共享資源、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提升中小企業專業化水平。支持上市公司通過股權收購、資產收購等方式,與未來產業初創型企業、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深度合作。(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七)建立動態捕捉機制。成立未來產業研究院,組織力量開展未來產業工作研究,構建“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營銷家”整合的項目挖掘與甄別機制,持續跟蹤國內外、省內未來產業發展動態,動態捕捉未來產業各領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方面信息,研判產業發展趨勢與技術方向,向各市提供“雙招雙引”信息,增強招引精準有效性。(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八)建立咨詢服務機制。成立未來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建設未來產業專家庫,鼓勵組建分領域創新聯盟、產業聯盟和商協會,加強技術預見性研究,為我省未來產業發展提供高水平決策咨詢。(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九)建立監測評價機制。建立未來產業統計監測機制,定期形成未來產業發展監測報告。(責任單位:省統計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有關單位出臺未來產業領域規范性文件前,需開展未來產業政策一致性評估。制定未來產業發展工作評價體系,加強評價結果的綜合應用。(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未來產業發展聯席會議成員單位)
 
  (十)建立容錯免責機制。探索未來產業地方立法,營造公平可預期的法治環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司法廳)制定未來產業發展容錯免責審計辦法,探索“觀察期”“包容期”等包容審慎監管,在符合條件的領域試點“沙盒監管”“觸發式監管”。(責任單位:省審計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國資委)
 
  附件:安徽省支持未來產業發展若干措施
 
  附件
 
  安徽省支持未來產業發展若干措施
 
  一、支持突破未來關鍵技術
 
  統籌各類資源支持企業、高校院所創建國家級未來產業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在省級科技攻關計劃中支持未來產業相關研究,原則上每個項目省支持資金不低于100萬元、不高于1000萬元,按省、市(縣)分別不超過20%、企業不低于60%的比例共同出資。(責任單位:省科技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支持建設未來產業標準體系,對主導制定國際、國家標準的企業,每個標準分別給予一次性最高獎補100萬元、50萬元。(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二、支持試驗驗證能力建設
 
  支持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未來產業概念驗證中心、中試驗證平臺,按其固定資產投資的20%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500萬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三、支持建設示范應用項目
 
  支持未來產業示范應用項目建設,分領域遴選一批未來產業省級示范應用項目,對未來產業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示范應用項目,用足用好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轉讓、科技創新券等優惠政策。(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對符合條件的未來產業制造業項目,按照省制造業融資財政貼息專項政策以“免申即享”方式支持。(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四、支持打造標志性終端產品
 
  支持制造未來產業標志性終端產品,對研制或示范應用經評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自主供應能力的或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目錄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三首”產品),省財政按其單價(或貨值)的15%給予獎補,最高1000萬元。(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五、支持創新產品政府首購訂購
 
  引導各地發揮政府采購首購、訂購作用,以促進未來產業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應用為目的,實施政府采購合作創新項目,科學設定最低研發目標、最高研發費用和研發期限,依法合規確定合作研發供應商,共擔研發風險,并按研發合同約定的數量和數額購買創新產品。(責任單位:省財政廳,配合單位:各市人民政府)
 
  六、支持建設未來應用場景
 
  支持建設未來產業應用場景促進機構和場景實驗室,發揮在試驗驗證、場景挖掘撮合、“雙招雙引”等方面的作用,各地可給予普惠型支持政策。(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人民政府)發布年度未來產業應用場景機會和能力清單,每年遴選一批省級標桿應用場景和商業化應用解決方案,每個給予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七、支持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
 
  布局建設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對納入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籌建名單的,結合籌建任務完成情況,省財政給予所在市最高1000萬元獎補資金;對成功創建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的,省財政再給予1000萬元獎勵。相關資金用于先導區建設運營。(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八、支持打造耐心資本體系
 
  優化國有創業投資基金考核評價機制,以基金整體運營情況作為績效考核,不以單個項目投資收益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績效考核依據,不將利潤、資產收益等財務指標作為考核關鍵要素,加大未來產業項目成效等指標考核權重。整合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體系中的存量基金,量身打造未來產業契約型基金,探索基金與企業開展中長期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支持未來產業發展基金擔當耐心資本中堅力量,參股地方、聯合頭部企業共同設立未來產業細分領域子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專注未來產業長線投資和戰略投資。對接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爭取通過“母基金+參股+直投”方式支持我省未來產業發展。(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管理局,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人行安徽省分行、安徽金融監管局)
 
  九、支持建設金融服務生態
 
  依托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建立未來產業信用信息集聚機制,集聚銀行、保險、租賃、擔保、證券、信托等金融機構聯合開展金融產品創新,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形成覆蓋未來產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生態鏈。(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人行安徽省分行、安徽金融監管局)支持符合條件的未來產業企業上市融資。(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財政廳、安徽證監局)
 
  以上支持措施自本文件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30年12月31日。
 

聲明:凡來源標明“智慧城市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所有未標明來源為“智慧城市網”的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智慧城市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在內容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我要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資訊視頻會議協會

咨詢中心

服務咨詢QQ交談

在線客服QQ交談

媒體合作QQ交談

展會合作QQ交談

返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