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長尾效應后,存量與增量市場在安防視野里,越來越模糊了。
從存量市場找增量,這是行業共識。作為一個基礎性、橫向性的技術行業,一切皆可安防化。可多年以來,安防與“健康”,相隔甚遠,但時代的機遇與技術場景的催生下,似遠,也近。
偌大的大健康商業機會,哪里是屬于安防的江湖,這是個逆向求存的問題,對于行業里的大多數都如此。
康養風口,清風徐來
這曾是一個被忽視的市場,但孕育著無限生機,等待風生水起。
2024,大健康時代拐點已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加強健康、養老等民生科技研發應用”;今年國務院的1號文件《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中也把“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目標。
春風拂面,潤物無聲,也讓千行百業的科技圈層,都不約而同指向大健康時代,未來已來,您準備好了迎接時代嗎?
大健康建設不止一面,而其中的康養行業其實也涉獵寬泛,其中包括了養老、醫療、體育、養生、旅游、餐飲等等,并且衍生了許許多多的產業鏈。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這是普天下兒女心愿,百善孝為先的美德傳承就是市場剛需,只是,對于康養,安防行業如何做才能體現科技關懷?
這一切商機并非新風口,相較于元宇宙來的快、去得也快的快風口而已,智慧康養是慢風口,已吹了十年有余。
記者最早接觸智慧康養,還是從2014年接觸的羅格朗說起。由于收購視得安,讓這個法國百年全球電氣公司將智慧康養的技術與經驗,移植至中國。彼時,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養老呈“9073”模式,即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人數分別占90%、7%、3%,居家養老已經成為主要方式,世界各國(也包括我國)的老人住在養老院養老只占很小的比重。因此,安排好居家和社區養老的社會服務,是政府解決好養老問題的關鍵。所以,羅格朗希望通過各類
傳感器,使老人的日常生活處于遠程監控狀態,以維護老年人生活的安全和健康。其核心在于用先進的管理和信息技術,比如傳感器、移動通訊、
云計算、WEB服務、智能數據處理等IT手段,從而將老年人、社區、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甚至政府相關機構等緊密聯系起來。
當時羅格朗推出了完善的智慧養老系統,主要是側重于安防與家庭醫療還有遠程對話的智能家居系統。老人家獨自在家,安全是個大問題,不僅僅是對內還有對外,對內,自然是老人的身體健康等問題。在地面、床上安裝壓力傳感器,老人一旦摔倒,系統便會自動發出報警信息,若是老人有什么不適或者是需要幫助,也可以按下無線緊急按鈕向子女或者是社區服務機構求助。可以戴在手上的無線云血壓計時刻監測老人的血壓脈搏值,早發現心腦血管方面的問題,維護老人的身體健康。另外,無線門窗磁、無線可燃氣泄漏探測器、煙霧火警探測器、機械手等的應用,也能防止因為老人忘性大,而導致忘記關好門窗煤氣閥門,忘帶鑰匙等問題。
看起來很美好的智慧康養,在那時卻讓本就被智能家居后期之秀打得節節敗退的羅格朗,更加的全線緊縮戰場。智慧康養的中國市場培育不及預期,但也是掀開了關乎康養與安防的新話題與新機遇,也成了當時技術風口所向。
有遠見的或者善于照葫蘆畫瓢的企業,開始將智能家居業務觸角,延伸至康養行業。
安防等到的慢風口,智慧康養全線出擊
記者最近一次接觸智慧康養,是在前不久11月28日在深圳會展中心2024世界數字城市大會盛大舉行,同期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智慧城市高峰會也吸引觀眾如約而至,也將新時代智慧城市技術與市場的轉型深化,一一呈現。
期間,加一感知(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記光分享了“無感守護、康養風口”的主題演講,也為一座城對于大健康時代如何“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給出了解題思路。
記者在馬記光分享中了解到一組數據:
老齡化:2023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為2.17億,2050年將會達到4億人;
市場規模:隨著老齡化的加劇,中國養老產業規模急速增長。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規模為12.0萬億元,同比增長16.5%, 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3.9萬億元,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20萬億元以上。
市場需求巨大,缺口也巨大。根據不完全測算,當前每年為康養產業提供的產品卻僅僅在5000億—7000億元左右,針對持續旺盛的市場需求,明顯有效的供給嚴重不足,這是待開發的藍海市場;同時,隨著政策支持、技術革新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未來5至10年智能康養設備行業將隨著智慧養老產業的全面爆發而加速發展。
十年前的老行業,一個存量市場,等待被全線激活。2024,大健康的慢風口徐徐而來,安防企業里涉足智慧康養的不勝枚舉,幾乎智能家居、防盜報警、AIOT等企業都全線出擊或在全線備戰康養市場。從技術路徑和研發邏輯來看,如果做康養整體解決方案,大多是以智能家居、智慧安防、智慧健康及智能輔具系列設備及產品,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將這些智能設備整合在一體化的智慧管理平臺中,實現信息互通、數據共享,有效聯結老年用戶與社區周邊的養老服務供應商,助力提高居家養老服務質量,降低社區居家智慧養老服務綜合成本,完善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從而打造高品質、智能化、舒適化的養老體驗,提升老年人生活“智”感。
慢風口的智慧康養時代,安防能作些什么?看似不多,其實也不少:
提升養老生活安全感:與康養有關的智慧安防設備包括SOS一鍵緊急呼叫、SOS語音呼叫器、無感知安全監測儀、4G定位胸卡、水浸報警器、燃氣報警器、煙感報警器等,通過信息化技術提升感知預警能力,實時監控及早發現異常情況并及時處理,為老年用戶提供了更加安全、便利的生活環境,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其實我們在很多智能家居與物聯報警企業中可以常見類似產品,尤其以福建那幾家為代表在此場景深耕更久。
認知障礙老人防走失
智能定位設備幫助輕度認知障礙老人防止走失,解決老人出門后忘記回家或忘記家庭地址的問題。
老年慢性病用藥管理
通過智能藥箱實現自動分藥和用藥提醒,采用人臉識別等技術,提高老年人服藥的準確性和便利性。
老年人臥床護理
多功能護理床提供二便處理、輔助翻身、體位調整、生命體征監測及預防褥瘡等功能,使臥床老人的日常生活更加安全舒適。
家庭照護床位遠程支持
集成式智能化設備,提供離床感應、體征監測、緊急呼叫等功能,通過視頻通話等方式為老年人家屬提供日常護理和突發情況的遠程指導。
機構出入管控
結合人臉識別、紅外監測、門禁管理等技術,實現養老機構的高效人員進出管理。
機構智能查房
應用智能床墊、人體雷達等設備,實時監控老年人的夜間狀態,彌補護理人員不足,提高夜間看護的安全性和效率。
養老機構的餐飲管理
食堂建設嵌入健康理念,實現助餐服務智能化管理。實行智能結算、膳食分析、人臉識別等智能應用,還可提供精準補貼、個性訂餐、健康餐飲指導、安全監管等各項助餐服務,提升老年人便捷就餐體驗。
但愿風繼續吹,慢風口排長隊的安防企業們都在磨拳檫掌。總之,從全國各地新建康養機構的層出不窮,到社區康養的科技人文關懷,安防不止是安全,將存量變增量,在康養風口中不斷的凸顯:老有所養、老有所安、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