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12月27日,湖南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現場會在衡陽召開,總結交流城市交通治理經驗做法,分析問題形勢,研究部署全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活動以“現場觀摩+集體大會”的形式進行。上午,與會人員對衡陽交通“情指行”一體化實戰、交叉口精細化治理、學校交通安全治理、景區警務及城區停車治理等工作進行了現場觀摩。
近三年,衡陽共摸排整治交通問題頑瘴痼疾6697處;共排治道路隱患1176處,安裝警示樁277根、防撞護欄1.9萬米;排查“超標”電動車36萬臺,查處重點違法13.7萬起,城區事故指數下降35.6%;綠波通行、可變車道、借道左轉、區域微循環等20余類交通組織模式在衡落地見效,節點通行率提升14%,擁堵指數下降30.9%;全面推廣輕微道路交通事故“視頻快處”,處理率達89%;市城區就匯聚49萬名衡陽群眾、1.3萬余名衡陽義警、1667名網格員等共治力量,傾力開展文明交通勸導、社會治安防控等守護活動,“眾志成城”形成強大安全合力。
在衡陽市南岳區“快警平臺”觀摩現場
南岳區交警鐵騎隊、女子鐵騎隊、山鷹突擊隊、
無人機警航隊、交管義警隊組成的“五支隊伍”,向大家展示了“全警管交通”、以“科技翅膀”助力交管工作、以女性柔性面開展交通執法的交警形象,并通過觀看交旅融合的亮點警務視頻、參觀“交旅融合”平臺,了解南岳在交通管理方面的特色舉措。今年南岳區一般交通事故明顯下降,未發生亡人交通事故,實現了“路暢人安”目標。
作為南岳社會管理信息集成樞紐,向與會代表充分展示整合社會治安、交通管理等多方資源,與公安大數據、區大數據中心“數據交換”(脫敏)機制協同運作,匯聚海量信息,深度分析挖掘,不僅構建起一個以人為本、協同聯動的交通生態系統,實現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智慧交通管理環境,同時在智慧停車領域大顯身手,停車位資源的實時更新、查詢、預訂與導航一體化服務、游客使用APP一鍵入位,實現車位高效利用與精準引導,有效減少因停車引發的道路堵塞,全面提升南岳區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游客出行體驗。
現場會上,湖南省公安廳副廳長胡志文要求,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動脈、發展的基礎,加強城市道路交通治理工作,既是政治任務,也是發展要求。要聚焦思想層面,準確把握重大意義,凝聚精細化治理共識;聚焦實踐層面,總結梳理治理成效,增強精細化治理信心;聚焦問題層面,客觀分析形勢任務,找準精細化治理方向;聚焦路徑層面,提升城市交通韌性,構建精細化治理體系;聚焦保障層面,加強支撐能力建設,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不斷開創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新局面。
此外,會議指出
當前人口過于向城市集中也引發諸多“城市病”,嚴重影響城市形象和群眾出行體驗。公安交警部門迎難而上、創新進取,持續開展交通頑疾整治,持續強基固本創優,在治理格局、基礎設施、交通組織、出行環境、服務舉措等方面綜合施策,城市道路疏堵保暢維安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會議要求
各地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以“城市道路交通精細化治理提升行動”為載體,下足精準、精細、精確、精致的“繡花功夫”,創新一批典型經驗和具有示范性的道路交通高水平韌性城市。要深化隱患治理和執法管控,讓城市出行更安全,對嚴重交通違法始終嚴查處、嚴打擊、零容忍,對輕微交通違法行為把握尺度、注重效果,把法治精神和人性化管理有機結合。要強化資源挖潛和需求管理,讓城市出行更暢通,充分挖掘現有道路資源,均衡時空交通流量,合理引導交通需求,緩解交通擁堵,提升交通出行品質。要規范交通設計和設施設置,讓城市出行更有序,秉持“以人為本”的交通設計理念,規范設施設置,保障慢行空間,促進公平使用道路資源。要回應發展所需和群眾期盼,讓城市出行更便捷,聚焦人民群眾關切和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要求,精心優化通行政策,進一步提升城市交管服務保障水平。要強化警示教育和公益倡導,讓城市出行更文明,持續深化交通安全文化建設,進一步豐富宣傳內容,拓展宣傳渠道,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意識、法治意識、文明意識。
會議強調
城市道路交通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復雜工程、長期工程,要以構建“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為牽引,充分運用社會治理理論、系統工程思想、交通工程原理和信息化手段,不斷提升新時代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能力水平。要大力提升智慧化治理能力,積極應用新技術構建數據驅動的交通運行態勢控制新模式,提高事故處理工作效果,加快推動順應當前城市交通發展形勢的“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要大力提升專業化治理能力,加強本地“智庫”建設,培養專家團隊。加強與社會機構的交流合作,推動解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重點難點問題。要大力提升系統化治理能力,堅持黨政主導,充分發揮“總指揮”作用,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協作,積極推動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有機銜接和一體化發展,督促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促進相關行業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
會上,衡陽、長沙、湘潭、益陽、郴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以及張家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漢壽縣公安局交警大隊作了交流發言。來看張家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二大隊大隊長覃國良的經驗發言。
張家界市武陵源是全國首批5A景區,每年接待游客超過千萬人次,日均車流量超過1.2萬臺次,直屬二大隊負責張家界市武陵源區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在構建景區平安和諧旅游交通環境方面取得顯著成就。
一、堅持協同共治,推動景區管理一體化。部門聯動治理隱患,落實片區管理、鄉鎮推進、村組落實的聯系制度,聯合交通、應急等部門推行“屬地管理天天查、職能部門定時巡、責任單位及時改”的工作模式;景區車輛公司專營,推行核心景區交通管理一體化,實行客運公司專營模式,落實“公司主管、交警監管、政府統管”三級安全管理制度,采取面對面教育、集中培訓、典型案例警示、安全氛圍營造四種教育途徑,實現了“生產安全、游客滿意、效益理想、品牌特色、政府放心”五大效果;整合資源多元泊車。不斷整合現有停車資源,實行“整存零寄”,面對高峰期大流量,在不影響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的前提下,對路邊有序停車“不抄牌、不罰款”,進一步拓展了停車資源。同時,倡導全民綠色出行,讓路讓位給外地車輛,創造了城區東門僅5000個停車位日接待9000輛自駕游車輛的效果,確保了武陵源區在旅游旺季“進得來、出得去”。
二、堅持警務創新,推動旅游服務精準化。在景區推行“一卡一崗一室”建設。在5個門票站設置車輛通行卡口,嚴格限制社會車輛進入核心景區,在核心景區設立交警執勤室,安排民輔警及時為游客提供引導服務,參與環保客運車輛調度,保障景區內的安全暢通;在景區周邊實行“一點一車一策”措施,在旅游干線、入城路口和城區主要路口聯合相關職能部門設置咨詢點,提供中英雙語服務,充當游客的“活地圖”,在國省道、景點要道安排流動巡邏車,帶領“交警幫幫團”不間斷巡邏,及時開展疏堵保暢、排憂解難,讓廣大游客在武陵源享受平安滿意之旅。打造景區安保“一線一案一練”特色,按照“現場勘查、碰頭研討、集中修改、會議審定、演練檢驗、復盤會商、打磨完善”的工作流程,做到“一線路一方案,一方案一演練”,確保各個環節緊密銜接,成功打造了活動安保張家界模式。
三、堅持文明先行,推動交安宣傳日常化。創新形式面對面,充分利用屋場會、敲門行動、鄉村振興等契機,進村入戶面對面宣傳,同時將交通安全宣傳融入民間藝術團節目當中,讓交安宣傳更廣泛;旅游宣傳伴你行,大隊與文旅、景區管委會、客運企業加強聯系,讓交通安全宣傳在景區車載電視、城區電子屏、公園大型顯示屏隨處可見可聽,讓每年上千萬人次游客在武陵源接受到文明交通的洗禮,推動了交通安全宣傳日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