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是海洋牧場的重要發展方向。推動海洋牧場由傳統2.0模式向智能化3.0模式轉型,已成為海洋漁業的發展趨勢。隨著近海資源、空間的深入開發,海水養殖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導致出現養殖密度過大、養殖容量趨于飽和、養殖海域富營養化、養殖病害頻發、氣象災害對養殖收成影響大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推動養殖用海向深水遠岸布局已成為漁業發展的新方向。湛江灣實驗室聯合中國移動廣東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打造智慧漁業整體解決方案,構建起海洋數據“采集-傳輸-治理-應用-反饋”的閉環,實現多源異構跨域數據的融合利用。
一是匯聚多源海洋數據。通過海洋調查船、養殖平臺等設備獲取海洋環境數據,包括海底地形、海洋生物、海洋化學等數據。通過浮標、海洋站、網箱配備等觀測設備獲取實時海洋環境數據,如海浪、海流、海溫等數據。通過各類市場參與方獲取海洋數據,包括向相關廠商購買獲取海洋環境數據,與其他科研院所、協會組織交換行業監測與發展數據,通過隱私計算等方式向本地國資企業獲取公共數據等。
二是完善標準、積累模型,數據賦能全產業鏈。完善漁業
大數據標準體系,確保漁業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提高數據的利用價值和可信度。構建漁業大數據中心,實現深遠海養殖系統統一管理,數字賦能深遠海水產全產業鏈。圍繞養殖投喂和養殖環境優化、死魚識別、金鯧魚指數、金融防災減損、融資信貸、海洋環境保護與管理、海洋災害預警防護、全鏈條溯源等場景,廣泛積累數據應用模型,面向水產養殖業、漁業加工與物流、漁業科研與教育、供應鏈金融、漁業政策制定與管理等領域提供智能化服務與行業發展指導。
三是多功能場景應用,賦能海上漁業養殖。基于5G重力式網箱集群監測,為湛江網箱養殖規模、養殖業務、產量控制、質量溯源、行業資訊、市場管理、金融服務等提供基礎元數據。基于5G智慧養殖管理打造海洋智慧養殖平臺,整合水下監控、水質監測、智能投喂、無人值守、
電子圍欄、應急指揮等智慧養殖應用,實現養殖過程管理智能化、設備遠程管理智能化、養殖經營管理智能化。智慧漁業大數據中心依托地理信息系統(GIS)可視化交互實現實時信息呈現、預警處置、流程監控、業務監管等功能。基于漁業大數據中心構建養殖投喂數據模型,飼料系數降低20-40%,增重率提高10%以上,經濟效益提升超30%。構建養殖優化數據模型,實現死魚快速識別和自動收集,識別準確率超90%,人工成本降低60%,養殖經濟效益整體提升超30%。
四是建立多方合作,共促漁業創新發展。積極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與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和政府部門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創新打造“實驗室+龍頭企業”、“實驗室+平臺公司”、“實驗室+企業+政府”、“實驗室+科研院所”和“實驗室+通信運營商”5種多元化主體共創發展的合作模式,聯合開展科研項目、共享資源和技術、市場化推廣等,共同推動漁業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實現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有機結合,提高了漁業大數據研究和應用的水平和效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