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生態環境部1月20日(星期一)上午10:00舉行新聞發布會,主題為“加強源頭預防與過程監管 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圍繞社會關心問題回答媒體提問。
????????裴曉菲:下面請王志華司長介紹情況。
??????王志華:感謝主持人。各位新聞界的朋友,上午好!新春將至,年味漸濃,很高興與大家相會,報告一年收獲,展望努力方向。我代表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對大家長期以來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一年來,我們堅決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深化制度改革見成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源頭預防的基礎性制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完善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三中全會要求“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作出全面部署,我部制定實施方案和相關管理規定,強化制度落實。排污許可是固定污染源監管的核心制度,三中全會強調落實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我部印發《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系統部署16方面任務,修訂部令《排污許可管理辦法》。環評是源頭預防的主體性制度,也是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我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環境影響評價改革的通知》,從城市、園區兩個層面開展優化環評分類管理試點,在重點城市探索環評文件標準化編制、智能化輔助審批,努力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二是服務經濟回升向好有擔當。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生態環境部門堅持高質量發展這個硬道理,將高水平保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重要支撐,持續加強重大項目環評保障。動態更新國家、地方、外資層面重大項目“三本臺賬”,采取專人負責、提前介入、定期調度、加強指導等措施做好保障。2024年我司審批引大濟岷引水工程、長贛高鐵、虎林到長春天然氣管道、榆林煤化工項目等重大項目環評文件54個,涉及總投資9800多億元,指導全國共完成環評審批12.95萬個,涉及總投資21.9萬億元,有力支持“兩新”“兩重”政策落地。
三是嚴格準入監管守底線。我們既重視在戰略層面做好支撐和服務,也重視在戰術層面把好關,在推動重大規劃和項目落地建設的同時,防范根本性、顛覆性、不可逆的生態環境問題。嚴格“兩高”項目準入和區域削減措施落實,全國1700多個煤電、石化、化工等“兩高”項目,通過環評“以新帶老”“區域削減”,可削減二氧化硫年排放量4.71萬噸、氮氧化物6.27萬噸、顆粒物2.61萬噸、揮發性有機物1.32萬噸,實現增產減污,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消除后顧之憂。通過優化選址、選線、嚴格保護要求,對各級各類法定保護區域累計實施2500多次避讓、減緩、修復和補償措施,切實維護生態安全。
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謝謝各位!????
原標題:深化環評改革,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