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門頭溝區應急局學習借鑒和鞏固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性總結運用“三必講”“四必須”“五到位”經驗方法,精心打造
“門頭溝區安全夜校”安全宣教品牌,切實將安全教育培訓滲入到“神經末梢”、普及到“最后一公里”,不斷深化拓展形式內容,切實增強全民安全生產意識,筑牢安全生產基層防線。
“安全夜校”宣教活動主要包括“講、看、答、練”四種形式:“講”主要是以講座、培訓的形式,除了集中授課之外,也可以采取靈活多變形式送學上門的方式,深入樓門大院、街頭巷尾、工地廠房、商鋪門店等進行分散培訓。“看”指的是組織市民群眾通過“線上+線下”、“集中+分散”的形式觀看安全知識視頻、警示教育視頻、逃生避險視頻、典型案例現場等。“答”主要表現為各鎮街、各單位組織市民職工開展安全知識答題、問詢采訪等活動。“練”主要表現為開展安全演練、安全隱患自查、應急逃生模擬等活動。
“安全夜校”的主要創新點,一方面在于調和以往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時間和重點行業(例如建筑工地、商超、外賣、快遞等)從業人群工作時間之間的沖突,以及面向基礎設施薄弱、人居環境較差、流動人口較多、安全隱患突出的城鄉接合部開展有針對性的宣教活動,從而實現重點人群、重點區域全覆蓋,將安全教育培訓滲入到“神經末梢”,切實增強全社會公眾安全意識,在全區營造“關注安全、參與安全、共享安全”的濃厚氛圍,不斷提升全體市民安全素質和城市本質安全水平。
另一方面在于創新性總結運用“三必講”“四必學”“五到位”經驗方法。
“三必講”,實現管理人員全覆蓋
一是將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作為黨校處級領導干部培訓班必講內容,進一步提升各單位“一把手”安全生產政策理論素養、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是各部門、各鎮街中層以上會議必講安全,進一步提高分管領導和中層骨干落實“三管三必須”的能力。
三是各社區村周周必講安全,通過開辦線上微課堂、線下講座培訓等方式,組織開展“防火宣傳天天講 安全生產周周談”等主題宣教活動,拓展“安全夜校”活動形式,不斷提高基層自防自救能力。
“四必學”,聚焦重點群體促提升
找準木桶最短板,才能促進安全宣教工作水平整體提升。安全夜校確定出租房屋戶主和租戶、快遞外賣小哥、各項目工地工人、九小場所經營者等四類人群必須參加,因人施策確定授課時間以調和工學矛盾。
同時,匯集機關干部、基層民警、包片消防干部、燃氣公司老師傅、紅會志愿者、供電公司專業電工等多方力量到社區村、工地等場所,講案例、講操作、講法規,穿插應急救護技能操作、快板表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互動內容,進一步提升群眾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到位”,豐富形式內容提質效
一是考試答題到位,在安全夜校活動過程中開展有獎答題互動,在調動參與積極性的同時,更好地檢驗了培訓效果,確保培訓內容入腦入心;
二是實操演練到位,成立“安全夜校”消防基本技能實操實訓基地,大力推動“一警六員”培訓,培養一批考核合格、初步具備消防基本技能的“準消防員”;
三是敲門入戶到位,組織力量深入樓門大院、工地廠房、商鋪門店送學上門,社區建立行動不便人群臺賬,定期入戶尋訪,勸導制止臥床吸煙等危險行為;
四是基礎教育到位,在各學校開辦安全課堂、組織應急演練的基礎上,今年在全區范圍內組織“小手大手齊參與,童心妙筆繪安全”繪畫比賽活動,在學生和家長之間形成共同參與安全教育的良好互動;
五是居民自治到位,發揮安全夜校平臺作用,建立雙向交流反饋機制,傾聽群眾心聲訴求,引導群眾主動參與村、居自治,對電動車入戶充電、電線私搭亂接、堆物堆料擠占消防通道等行為進行勸阻,讓“民事”由“民管”,“陌鄰”變“睦鄰”。
在門頭溝區安委辦、防火辦的精心組織下,在各鎮街、各部門的通力合作和辛苦努力下,門頭溝區“安全夜校”宣教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績和良好的社會效果,受到區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市級領導的認可肯定,中國應急管理報、北京市電視臺、市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專刊、區融媒體中心等媒體紛紛對我區“安全夜校”開展情況進行了宣傳報道,并榮獲2024年度首都應急管理創新案例二等獎。“安全夜校”已成為我區安全生產工作領域一張靚麗的名片,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了積極的示范效應。市安委會通知中對全市安全生產宣教工作提出要求:要“學習借鑒‘楓橋經驗’,積極推廣門頭溝區‘安全夜校’宣教活動,圍繞施工工地等重點部位和‘九小場所’經營者等重點群體,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分級分批組織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學習宣傳活動”。
截至目前,全區累計開展宣教活動1400余次,各鎮街村、社區覆蓋率100%,6.8萬名干部群眾參加安全夜校培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