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城市在線】威海市圍繞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以工作機制為依托、以扶持政策為保障、以園區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全市數據資源管理、流通交易、開發利用、產業生態四位一體的數據要素價值轉化路徑,加快形成主體多元、競爭有序、協同創新、繁榮活躍的數據產業生態。
發揮機制牽引力
威海充分發揮“一局一中心一公司”三位一體的優勢,市
大數據局與數字發展公司簽署《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協議》,以整體授權模式統一開展全市數據授權運營工作,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數據要素價值化改革。組織召開公共數據授權運營金融業座談會,面向金融服務、海洋漁業、紡織紗線等特色產業,打造20個以上數據產品,深化數據變現增值,推動數據開發利用和流通交易。
打好政策組合拳
威海出臺市級專項扶持政策,以“真金白銀”重點扶持高質量數據集、優質數據企業、智能算力等重點領域發展。打造數據流通交易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資源池,推動數據資源登記、數據產品推介、數據資產入表與評估等全鏈條服務。公交數據獲1500萬元銀行質押融資,“動力零部件智能制造”高質量數據集助力天潤工業入選國家數字化轉型項目試點。全市共引入數據企業268家,初步形成集數據采集、數據加工、合規確權、登記評價、流通交易于一體的數據要素產業生態鏈條;首個智算中心(中科融合智算中心)建成運營,順利進入中科智算系統全國網絡布局,全市算力規模達到760PFLOPS。
提升園區帶動力
威海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吸引經開區智慧谷數據產業園區、臨港數字經濟園區、環翠遠遙淺海科技灣區等5大數字經濟園區差異發展、突出特色、形成優勢。推動經開區智慧谷園區加快建設數據產業園區,搭建北方人工智能數字基地,招引濱海迅騰、威森科技等200余家數據企業,放大14家數據標注企業的牽引帶動作用,構建數據清洗、標注加工、數據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形成規模效應。臨港數字經濟園區率先實施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工程項目,建設零碳
城市建設賦能中心,搭建雙碳遙感監測公共服務平臺、碳普惠交易暨金融服務平臺,實現碳數據管理、碳資源交易、碳資產盤查和碳足跡認證“全線上”“全智能”。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