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技術影響人機界面發展
2010年04月22日 10:45:01來源:環球觸控網點擊量:1653
人機界面所可能利用到的傳感器類型眾多
傳感器的所能偵測的領域相當廣泛,根據美國的商業情報研究機構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Inc(GIA)的研究指出,大約有10種以上,舉例而言有化學(Chemical & Gas & Biosensor)偵測,所利用的代表性技術有遠紅外線、熱導、電離子化等,用于瓦斯或是氧氣偵測。壓力(Pressure)偵測,原理為微機電、真空、血壓、光學、電阻等,代表性的用途有胎壓偵測、電阻式觸控面板等。流體(Flow)偵測,利用的原理有科氏力、渦流、超音波、電磁、電容電場等,代表性用途就是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
其它還有接近(Proximity & Displacement)感測、影像(Image)感測、位置(Position)感測、位面(Level)感測、溫度(Temperature)偵測、負載(Force & Load)偵測等等。詳細分類請參考附表。
過去,這些傳感器,多半需要持續偵測目標或是接觸目標,才能獲得目標的信息,但是這樣的情況,會造成耗損、干擾、或是需要較大的攻耗提供運作等缺點,所幸隨著科技進步,許多接觸式傳感器都已經被非接觸式傳感器取代,而且也克服了前述的各項問題,甚至能大福提升準確性與穩定度。
而隨著半導體制程等技術的推進,微型化已經成為不可逆的方向,傳感器也受到此一趨勢相當大的幫助,例如微機電系統的發展,讓矽晶麥克風、3D加速計、RF元件、相機穩定器與GPS的陀螺儀等進入消費性電子產品,當然也帶來了相當大的人機界面革命。總體來看,除了前述的MEMS傳感器系統外,根據GIA的研究,還有影像傳感器、生物傳感器、動作感應器是重要的發展方向,其所衍生的產品族類亦相當眾多。
傳感器技術影響人機界面發展
由于感測系統在人機界面設計的重要性大福提高,所以傳感器本身的技術,往往也成為左右人機界面成敗的關鍵,顯然廠商設計產品時,人機界面的技術亦已成為核心關鍵,例如近即傳出投射式電容技術的門檻頗高,主要是屏幕在制程與貼合上,都有相當多的關卡,例如何種貼合模式才能達到佳觸控效果、抗干擾與ITO鍍膜技術的或智財權,都讓廠商傷透腦筋。后結果即造成良率不易拉升,使終端產品受到影響。
而這個良率問題并非一朝一夕,從投射式電容技術成為支持多點觸控的主要技術后,就一直與此問題拉鋸,這也解釋了為何人人都看好多點式觸控技術,甚至在iPhone大賣后預言多點觸控將成為手機主流人機界面,但目前為止多點觸控市場滲透率仍緩慢前進的原因。
當然多點觸控并非只有一種技術,也許某種技術突然興起取代投射式電容,成為多點式觸控主流,這也反應廠商設計,必須走在傳感器發展的前端,以免技術成熟時,卻來不及端出相對應的人機界面技術,雖然在其它技術上這樣的研發觀很常見,例如以OCR、BCR技術的發展為例,當30萬像素的鏡頭出現在市面上時,許多廠商認為根本不可行,但有些廠商就已經在研究辨識效果。
經過研究,該廠商確實發現30萬像素無法達到的效果,看似花費了心血但是做到跟沒研發廠商相似的結論,但事實的發展是,100萬畫素的鏡頭沒隔多久就發展出來,達到辨識的低門檻,在30萬像素時代就已經研究技術的廠商立刻推出實作的產品。人機界面研發亦是同理,當硬件還沒定位時,就應該洞悉發展趨勢,研發人機界面技術。
例如以觸控為例,隨著觸控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國內廠商若欲跟隨此股潮流往前走,甚至走在硬件的前端設計人機界面,必須有的心態是:1、不斷研究與思考消費性產品觸控設計趨勢為何。2、模擬未來創新的觸控應用模式與情境,探究觸控技術的發展方向為何。3、隨著應用情境不同,產品設計如何兼顧消費者需求滿足與觸控技術的發展。
感測系統與人機界面產品的落差
探討人機界面,背后的大功臣感測界面不可被忽略,但由于人機界面設計的難度很高,在這高難度的任務上,又加上了一種未被市場驗證的感測機制,那失敗的可能性又更高,所以大部分研發人機界面的廠商,都追隨市場已經成功的技術,當然在一種傳感器被采用且發揚光大之后,往往后續的追隨是比較簡單的任務,但是如果對于傳感器有全面性的了解,或許能夠發現某傳感器很適合設計成某產品的人機界面,而成為走在一個市場的*。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