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生物識別產業市場發展分析
2013年01月11日 10:02:41來源:中國安防展覽網點擊量:13106
導讀市場研究網站近發布了其新報告“下一代生物識別技術市場預測及分析(2012年-2017年)”。報告預計,2017年生物識別技術市場將達到138.9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估計18.7%?;仡?012年中國生物識別市場,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指紋識別、手掌識別、靜脈識別、簽名識別、DNA識別等等,行業細分不斷清晰。11月生物識別戰略聯盟的成立更是為產業發展奠定行業基礎。
中國安防展覽網訊 市場研究網站近發布了其新報告“下一代生物識別技術市場預測及分析(2012年-2017年)”。報告預計,2017年生物識別技術市場將達到138.9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估計18.7%?;仡?012年中國生物識別市場,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指紋識別、手掌識別、靜脈識別、簽名識別、DNA識別等等,行業細分不斷清晰。11月生物識別戰略聯盟的成立更是為產業發展奠定行業基礎。
一、戰略聯盟成立,生物識別產業進入新臺階
2012年11月1日,由中科院自動化所牽頭,聯合相關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科研院校等單位組成的“生物識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杭州宣布成立。聯盟的成立預示著中國生物識別產業將從研發優勢走向產業優勢。隨著戰略聯盟的成立,生物識別應用領域不斷擴展,產業發展引來新高潮。
中科院副秘書長、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鐵牛表示,這一產業涉及公共安全,表現出幾個特征:政府主導才能規模化、相關技術競爭*、業務開展專業化,不僅發達國家大力推廣使用,發展中國家亦步步緊跟。印度發布了UID身份識別項目,目前有5億人注冊虹膜、人臉和指紋。中國已將這一產業列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且該產業正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中國生物識別產業也面臨一些挑戰,如相關單位互動不夠、市場存在無序競爭等問題,因而迫切需要行業人士團結一致、協同創新。聯盟單位將共享生物識別行業商業模式、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系統應用、標準測評,共同推動產業健康、有序、快速發展。生物識別技術已經發展到了較高水平。
二、未來服務競爭,焦距細分市場
生物識別的挑戰并不于技術方面,隨著安防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產品也逐漸趨向同質化,服務的差異化逐漸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指標。對于生物識別產品,由于每項技術都有其優勢和不足,使其競爭并不過于激烈,而細分市場,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核心產品和外圍服務,將成為各種技術在市場立足的根本。
生物識別的主要應用領域是考勤、身份驗證、門禁識別等方面。而各種生物識別技術的特點,使不同類別的識別技術可以在不同領域中大顯身手。如指紋儀,由其成本低和體積小而成為適宜做嵌入式、手持式設備的技術;掌型儀以其識別速度快和相對靈活的安全性設置成為大流量,或者對通過性和安全性有較高要求的門禁和考勤的佳選擇;人臉識別技術作為目前所有成熟生物識別技術中一種具有主動識別特點的技術,可以在通關查驗、抓逃罪犯中發揮威力。
創新的商務模式開發新市場,可能會在傳統應用領域之外引發新一輪爆發式增長。如今市場上已經出現了指紋與金融卡結合,進行無密碼支付,只要將消費者的指紋與*的銀行賬戶進行綁定,并將綁定賬戶作為業務支付的付款賬戶。綁定后,消費者在合作商戶結賬時,只需按壓自己的指紋并輸入身份識別碼即可完成消費。一旦這種業務模式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必將產生巨大的支付終端的需求。
三、生物識別行業市場具體透析
指紋識別:護航網絡安全,民用市場規模應用
近年來,自動發送信息的互聯網絡,帶給人們很多方便與利益,但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的問題,尤其在信息安全方面。無論是團體或者個人的信息,都害怕因在四通八達的網絡上傳送而發生有損權益的事情。由于指紋特征數據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其他傳輸方法在計算機網絡上進行傳輸和驗證,通過指紋識別技術,限定只有*的人才能訪問相關信息,可以極大地提高網上信息的安全性,這樣,包括網上銀行、網上貿易、電子商務的一系列網絡商業行為,就有了安全性保障。在SFNB(SecurityFirstNetworkBank安全網絡銀行),就是通過互聯網絡來進行資金劃算的,他們目前正在實施以指紋識別技術為基礎的保障安全性的項目,以增強交易的安全性。
在醫院里,指紋識別技術可以驗證病人身份,例如輸血管理。指紋識別技術也有助于證實尋求公共救援、醫療及其他政府福利或者保險金的人的身份確認。在這些應用中,指紋識別系統將會取代或者補充許多大量使用照片和ID的系統。
上世紀90年代,指紋識別技術就在國內興起,當時應用于刑偵領域,它可以提高公安機關破案率,同時節省了很多成本。但指紋識別技術在刑偵中屬于“不知主體”的使用,“比對”需要通過大型機處理,價格和時間的成本都比較大。所以指紋識別常常只作為刑偵的輔助手段,應用不夠廣泛,市場份額極為有限。如今,指紋識別前景被廣泛看好,民用市場興起。
指紋識別技術的民用市場機會已經存在,那么是不是已經存在規模應用的時機了呢?這取決于指紋產品的消費意識、產品的穩定性和價格方面是不是可以得到解決。也就是說指紋識別技術能否在民用領域規模化應用,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受眾足夠的認知度,產品品質穩定和良好服務和保證,產品的利潤足夠大。
指紋產品的消費意識,這里主要指的是人們對指紋識別技術的應用理解,這里的人們包括廠家、經銷代理商、工程商和直接用戶。一個有意思的例子是,門禁需要用到指紋方面,80%以上都是直接用戶的要求,而大部分的門禁廠家、經銷代理商、工程商等中間商并不主動去推薦產品,這是指紋識別不能規模應用的大的問題,這就是消費意識低的體現。
產品的穩定性,要求指紋廠家具備對安防行業的較深刻了解,開發出的指紋產品必須是符合使用規范和滿足大多數的要求以及服務的保證。產品價格非常重要,尤其在產品發展階段。有的用戶會表示,即使產品穩定,價格不合適一樣不用!分析所得,走中端路線,揚長避短,發揮產品在市場終端的競爭優勢,這才是在民用市場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
人臉識別:助力考勤進入面部識別年代
考勤管理是企業人力管理范疇中的一項,通過考勤工具,能了解到人員上班時間、人員姓名,出勤次數等信息,并以此作為人員績效考核的一項依據。但由于考勤工具的一些功能局限,真正能實現完整的考勤記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隨著人臉識別的發展,考勤管理得到技術升級。考勤機技術不斷升級,市場發展策略同樣需要升級。
人臉識別技術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期。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一些商業性的人臉識別系統逐漸進入市場,但是,這些技術和系統離實用化都有一定距離,性能和準確率有待提高。美國遭遇恐怖襲擊后,這一技術引起廣泛關注。作為容易隱蔽使用的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成為當今*和安全防范重要的手段之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