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 停車難、停車貴一直是困擾一線城市、省會城市的老大難問題。而互聯網企業的情懷則是致力于為用戶解決各種痛點,各類停車APP因此應運而生,專治停車的各種疑難雜癥。那么,這些APP的愿望跟現實是否匹配呢?根據《廣州靜態交通調查報告》,20 15年廣州人停車一共花了250億元,停車APP所帶來的共享車位概念,能否提高車位的使用率,從而降低大家在這方面的投入呢?
停車APP共享車位概念能否提高車位使用率?
本周南都記者采訪了停車協會、停車APP創始人、車主,并親身體驗了幾個停車APP,可以看出,目前停車APP進入迅猛發展階段,它們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車主快速找到停車位、節約停車費用,但由于車主在不同時間段、不同區域的停車痛點并不一致,而停車場的互聯網程度有限,溝通成本較高,停車APP還有較大空間升級、完善。停車APP還須經歷一個從野蠻生長到趨于理性的過程。
市場掃描
一線城市、省會城市需求大
“小區月保停車費要一千多元,上班地方月保也接近一千元,可每個車位每月都有大量閑置時間。”家住廣州珠江新城的黃小姐很希望停車位能得到合理利用。而在人民停車、淘個車位等停車軟件出現后,她閑時將車位租出去,每個月有幾百元的租車位收入。
數據顯示,目前一線城市、省會城市的停車難問題非常突出。截至2015年,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561萬輛,而全市停車位只有290萬個,同時每年新增需求達15萬個。截至2015年9月,廣州在冊規范停車位約66萬個,汽車與停車位的平均比例約為1:0 .3。雖然停車位緊張,但像黃小姐的情況一樣,一天中車位有大半天處于閑置狀態的情況 很 常見。這給以共享為目的的智慧停車軟件帶來發展空間。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1 0 0個停車類A P P,廣州有10來個這類軟件平臺。目前停車類A PP大概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型搜索A P P,如人民停車、E T C P等,提供的是包括停車搜索、預約用車、錯峰停車之類的業務,另外一類是專門針對某種特殊場景,比如高鐵、機場、路邊停車需求的軟件,如飛泊通、小強停車等,第三種是停車軟件平臺,它們希望做停車軟件中的攜程,“淘個車位”即屬于這類產品,通過這個平臺可以順利接入廣州10來個停車軟件。
消費痛點
停車難、停車貴、車位閑置
目前互聯網行業為流行的一個詞語是“解決痛點”,停車方面用戶的痛點主要集中在停車難、停車貴、車位閑置三個方面。
車主鄭先生表示,醫院是他認為難找到停車場的地方。很多醫院的門口早上9點以后就排起了長隊。停車軟件確實能夠幫助車主在醫院周圍的商場、住宅區找到停車位,從而節約時間成本。而在一些停車費高企不下的地方,停車位非常多,但是用戶停不起。在這些區域,共享私人停車位更符合C端的需求,這些區域的車主可通過停車A PP,在閑時將自己的車位出租,其價格往往比周邊的商業停車場便宜許多。
第三個痛點是停車位閑置時間較長。根據多地記者調查,大部分城市都有一種共同現象:白天寫字樓車滿為患,晚上則大量空置,而住宅區則相反。現在很多停車A PP都有錯峰匹配、車位長租功能,目的就是解決這類問題。
短板
物業戒心重重,停車場互聯網程度不高
停車痛點這么多,自然給停車A P P平臺的發展壯大提供了空間。當然,一旦 做 大做 強 ,擁有大量用戶之 后 ,停 車A PP便可以 發 展 后市場其他業務板塊,這也是它們的另外一個如意算盤。在過去4—5年間,有不少停車A P P殺進市場,但行業始終沒有一個老大出現,中間有不少平臺在燒光錢后黯然離場,原因是———這個市場實在太復雜了。
南都記者采訪發現,停車類A PP往往需要跟停車場、物管建立良好關系,而目前國內停車場的互聯網程度不高,A P P往往需要跟這些管理方進行人工對接,溝通成本較高。此外,升級停車場的設備,令其能與停車軟件進行對接,也需要一筆不菲的費用。因此很多A PP難以在短時間內全國撒網,只能是先利用自身的人脈與資源,重點攻克某一個城市,這限制了它們的發展速度。
在珠江新城上班的車主SU N N Y認為停車軟件能解決一部分停車難題,但實際操作上有很多障礙。“就共享停車位軟件來說,如果車主要共享自己的私家停車位,那么C(客戶)與C(客戶)如何交易和交接是個大問題,中間還卡著一個物業,涉及到管理、分成的問題。另外,各個樓盤小區的停車位不一樣,沒有統一的標準。這就意味著A PP針對不同的停車場要有不同的對接辦法,人力、時間、運營成本很大。因此,現在很多共享停車A PP的停車資源都不多,而且因為還要和物業分成,停車位的價格也降不下來。他們很多還是會考慮從商業停車場入手去談,也就還是B端,而不是直接的C2C。”
對此,A PP軟件負責人也深有體會。某位負責人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前,剛剛參加完一場與越秀區眾多物業管理公司的溝通會。他向南都記者透露,目前很多物業公司比較抗拒開放“互助停車”,甚至拒絕合作,有他們的顧慮,智能無紙化停車帶來的管理隱患是他們擔心的方面。
這名負責人介紹,有些住宅小區的停車場發生過車輛丟失案件,如果出入車場采用傳統停車卡,車主及停車場管理方,都可以將停車卡視為車輛保管憑證,界定責任一目了然。若采用無卡無紙化管理,出入車場靠視頻識別車牌,一旦出現丟車事件,責任界定反而會顯得模糊不清。因此,眾多物業公司對這種智能停車新方案,仍然戒心重重。
不過,現在的停車A PP也在努力攻克這些難題。一名停車A PP創始人指出,該A PP可以通過一種手機鎖車的功能,避免了僅靠車位視頻拍攝車牌識別的模式。人民車位的總經理黃華斌也指出,停車A PP要敢于直面他人不愿觸及的難點,力求把許多懸而未決的難題逐個擊破。
業界聲音
廣州市停車場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潘國璠:
A P P有時讓車主舍近求遠
廣州市傳統老城區中心六區,大多數是樓齡較長的舊小區,根據新統計顯示,只有1:0 .33的停車位配比,目前廣州市主要營業性停車場在工作日平均利用率僅為一半左右。現在立足廣州市的停車A PP并不少,由于缺乏廣州市交委統一開發的平臺,絕大多數停車A PP數據庫存里面,提供的都是形成合作關系的停車場,因此,這些停車A PP都難以做到包含本地所有停車場信息。有些車主會發現,自己使用的A PP引導自己去某個近的停車場,其實半路就能碰到一些性價比更高的,但A PP卻沒有顯示該停車場的信息。
廣東省人大*會立法咨詢專家李緒進:
并非靠粗暴“燒錢”就可做大做強
以廣州市停車為例,目前大的問題體現為貴、無、堵、迷四個方面,而眾多停車A P P也主要圍繞著解決這些問題開發。停車A PP作為一種互聯網發展的新鮮事物,兩年前開始出現,到2015年6—7月間呈現爆發勢頭,一下子冒出了十幾個,直至2016年3—4月份多家停車A PP逐漸走向沉寂,到現在趨于平穩理智發展。它和共享經濟下的產物優步、滴滴以及摩拜單車等均屬于共享出行的一種工具,但后者為動態交通,而停車場則是靜態范疇,具有強烈的社區、物業屬性,受區域限制比較厲害,因此,很難做到貪大求全,并非靠粗暴的“燒錢”模式就可以做大做強,像打車、租車等共享出行工具那樣涌現一批全國性的A P P,然后再互相PK,剩下一兩個。(原標題:借來共享東風,停車APP靠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