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想致富,先修路”,經驗告訴我們,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國家政策傾斜的重心。據交通部統計和預測,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13.4萬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1.6倍,“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總投資規模將達到15萬億人民幣,其中鐵路3.5萬億、公路7.8萬億、民航0.65萬億、水運0.5萬億,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部分地區和領域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那么,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建設有何新方向?董海龍就此發表《復用、共享、頂層規劃——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建設的新動向 》文章。以下是原文:
1傳統市場
今天的主題與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市場有關。這兩天看北京云星宇的招股說明書,提到北京工大的一個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我國高速公路機電系統投資額平均每公里約為120萬,而隧道機電投資每公里約為1300萬,不包括交叉立交的機電。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我國要在十三五期末建成15萬公里高速公路,在2015年底為12.4萬公里,2016年底為13.1萬公里(數據來自《2016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四年中2017年~2020年,要建成通車的高速公路里程為2.9萬。按照北京工業大學智能交通系統研究所的測算,按120萬去乘以公里數,新建高速公路機電市場的總市場規模為348億,平均每年87億。按照ITS114的統計,2016年高速公路機電市場僅千萬項目(接近以及超過1000萬的項目)市場規模就超過了113億,按照2016年新增0.7萬公里計算,僅84億,相差近三十億,且ITS114的統計數據中,不包括遼寧西藏等不公開招投標金額的省份市場數據,所統計到的高速公路機電千萬項目絕大多數都來自于新建高速,這說明120萬/公里這個數據略顯保守。
根據北京云星宇的招股說明書透露,存量高速公路的機電系統運行、維護和升級改造市場空間也很大。一般而言,對機電系統維護的投資將占到新建項目的3%左右,而我國高速公路已經進入集中升級改造階段,每年需要升級改造的道路里程將不斷增加,目前每年所需升級改造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經超過1 萬公里,按照新建系統造價的30%計算,每年僅升級改造方面的市場需求就將超過30 億元以上。另外,還有運營維護的項目,但項目規模一般都較小。
2主要玩家
與城市智能交通建設相比,高速公路機電要簡單一些,主要就是三大系統,而城市智能交通管控主要以路口為基本單位,此外還有城市道路、車載、停車等等諸多細分。高速公路機電市場的透明程度要高一些,市場相對成熟些,動輒幾千萬的項目,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的,公路機電等級、交安資質、計算機系統集成資質等要求都非常高,能在這個市場風生水起的,著實不多,而且在里面玩的集成商,或多或少與交通運輸部或者各省交通廳有著密切關系,比如公科飛達,就是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的全資子公司,還有一個廣東飛達,是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廣東省公路管理局、廣東省交通科學研究所和廣東省交通發展公司聯合成立,中海網絡(年營收6.54億)是交通運輸部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設立的,此外云嶺高速科技是國企云嶺高速的子公司,江西方興科技是國企上市公司贛粵高速的獨資子公司……
除此之外,還有多家上市公司,紫光捷通(千方科技旗下子公司)、皖通科技(年營收9.92億)、萬集科技(年營收6.35億)、金溢科技(設備供應商,年營收6.68億)、聚利科技(新三板,年營收5.73億)、新大陸電腦(新大陸集團子公司)等等,此外還有一家央企子公司——中鐵十二局集團電氣化工程有限公司,其他未上市企業但競爭力較強的企業包括上海電科智能、浙大中控、甘肅紫光智能、廣東新粵交通、江蘇智運等等,此外,海信網絡科技、銀江股份、億陽信通等上市公司都有涉及高速公路信息化業務。
3新的趨勢
這個市場的建設主體向來是各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公司,基本上是公路通車前的后一道大工序。但近年來有一個趨勢,隨著高速公路網絡的成型,以省一級的高速公路管理指揮中心、高速公路開發總公司等為建設主體的項目開始出現,且主要內容不是以傳統的機電建設,而是基于新技術新模式而開展的、覆蓋全省高速公路的新型項目。交通運輸部在前幾年推行的高速公路廣播、路網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公路水路安全暢通與應急等系統,是這類型的代表。
前段時間非常受關注的3.5億湖南高速公路基于車牌識別的不停車手機移動支付系統BOOT項目,就是這么一個PPP項目,建設主體就是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設開發總公司,項目內容是對湖南省高速公路所有收費站進行不停車手機移動支付系統改造,總投資額約為 3.5301億元,主要用于后臺云計算平臺、大數據中心、數據交換平臺、客戶服務系統、分析和跟蹤系統、網絡系統、手機 APP、站級車道系統改造、收費車道高清攝像改造等。 是對現有公路通行收費依靠現金和ETC收費手段的一個強力補充,ETC的用戶層目前主要偏向于營運車輛、公務執法等特殊車輛,而在使用頻率較低的普通乘用車,覆蓋率并不高,基于車牌識別的手機支付,或許能夠成為一個較為主流的付費方式。
其實在此之前,還有一個類似的項目進行了招投標,但只是前期研究的招投標,這個項目由山西省高速公路收費管理結算中心負責,主要內容是山西全省已通車運營高速公路MTC車道車牌識別系統及部分聯網收費系統的硬件升級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及投資估算編制。包括現場調研、工可編制、概算編制、專家評審等。可見這個項目和湖南的項目比較相似,都是基于車牌識別來進行收費,我們預計這個項目也是億級起步,但到現在還未發布后續的招標公告,諸如設計、實施一類的。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項目是貴州省高速公路機電系統網絡升級建設PPP項目,之所以值得關注,是因為采取PPP形式,在高速公路機電領域很少有單獨進行PPP的,多數是將公路機電、交安和公路基建一并打包進行PPP。而且這個項目是貴州省交通運輸廳作為主體實施單位,后由貴州黔通智聯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貴陽中電高新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貴州貴安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聯合中標。
此外還有兩個省級公路機電項目,一個是2個多億的內蒙古高速公路收費、監控、通信聯網及ETC系統招標,一個是1.5億的黑龍江高速公路ETC系統建設二期工程,雖然是從省一級進行規劃設計,但建設內容較為常規,就不展開說了。
4交通管控的延伸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除了公路管理運營公司所建的三大系統,還有上文提到的省級交通運輸部門主導的省一級信息化系統,還有交警主導的高速公路管控系統,用于交通安全執法。以往高速公路交通管控系統建設,都是由各高速公路交警支隊/大隊分段負責,但現在也同樣呈現了一個新的趨勢,也就是由省一級財政支持,來補貼、帶動各支隊的項目建設,或者干脆由省公安廳交警總隊/交通委全盤規劃、設計、實施建設。
以山東為例,自2015年起,山東省級財政累計投入省級獎補資金9億元,帶動全省投入42.7億元,建設完成全省6280公里高速公路、38757公里國省道智能交通安全系統。
第二種方式中,現在有寧夏和天津在做類似的事情。以天津為例,天津市高速公路管理處、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高速公路支隊近期聯合發布了招標公告,主要內容為天津市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科技設施建設項目的設計標段,對全市12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交通管理科技設施進行規劃設計。
主要建設內容如下:
(1)各級機構設施建設和改造:1處高速處路網管理中心改造、1處高速交警支隊指揮中心改造、1處違法數據上傳中心改造、14個集團/路段中心改造、9處高速交警大隊指揮中心建設或改造。
(2)各高速公路路段外場設施建設:道路視頻監控、主線電子警察、應急車道違法抓拍、一車道違法抓拍、車間距違法抓拍、互通匝道卡口抓拍、收費廣場違停、服務區出入口抓拍及配套傳輸、供電和防雷設施。
(3)視頻事件自動檢測系統建設。
(4)移動指揮車、無人機等移動應急指揮系統建設;車載全景違法取證系統建設。
(5)專網建設。
很有意思的是,這個設計招標是在天津市交委上發布的,項目投資由企業承擔70%,企業是哪些家呢?是負責天津市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的四家公司,分別是天津鑫宇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天津京津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天津天永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天津天朗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財政投資30%,也就是說政府只投資三成,按常規來說,交通管控系統建設應該是由政府全額投資,這個項目反倒是企業投資。我們不清楚這四家公司是否全部是國有公司,但不管是不是國有企業,相信該項目建成后,交警與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共享交通信息,實現應急聯動指揮,會是基本目標。
至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高速公路智能管控一期工程規劃設計項目,目前并沒有更多的公開資料來顯示項目建設內容,但寧夏向來有在省一級層面來規劃建設的傳統,在前幾年先后發布過《寧夏回族自治區智能圖控系統建設規劃(2013—2015)》、《寧夏回族自治區智能交通系統建設規劃(2013—2015)》,基本上各地市的建設都是參照這些規劃來建設的。該項目投資金額預計在3000萬以上,因為公告中對設計單位的資質要求中有一條——近三年來承擔過單個項目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規劃設計業績。
從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更希望天津模式得到推廣,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需要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公司和高速公路交警共同規劃、設計,提出需求,融合需求,共享信息,聯動指揮,避免重復建設。就像云南交警總隊去年實施的“三網融合“(即“緝查布控網”、“區間測速網”、“執勤執法管控網”)一樣,把范圍擴大一些,流量統計、事故預警、違法抓拍等等。現有技術已經能支撐視頻設備的復用、共享,流量信息共享,多種違法行為抓拍,各取所需,提高應急聯動指揮水平,豈不快哉?
原標題 復用、共享、頂層規劃——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建設的新動向 文/董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