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近年來,生物識別技術發展如火如荼。從大眾熟知的指紋識別、人臉識別、DNA識別到看似高大上的虹膜識別、步態識別、聲紋識別、靜脈識別等等,不一而足。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
虹膜識別優勢突出,應用領域廣。利用生物識別技術進行身份認證、人機交互已經成為消費級和企業級市場的重要趨勢,而相比當下流行的指紋識別與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在準確性、穩定性、可復制性、活體檢測等綜合安全性能上占據優勢。因此,虹膜識別憑借其超高的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已經廣泛應用于金融、醫療、安檢、安防、特種行業考勤與門禁、工業控制等領域。
虹膜識別已成功應用于消費電子領域,打開龐大市場空間。將虹膜識別技術在消費電子領域發揚光大的是三星公司。2016年8月,三星發布旗艦機Note7,這是虹膜識別技術出現在主流手機廠商的旗艦機上。2017年3月,三星發布全新旗艦手機S8/S8+,繼續搭載虹膜識別功能。我們相信,隨著虹膜識別技術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虹膜識別技術在消費級市場的空間已經被打開,未來有望在更多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得到應用。
生物識別市場快速增長,虹膜識別增速突出。生物識別技術是目前為方便與安全的識別技術,成為近年來發展快的新技術之一。其中虹膜識別技術隨著技術的成熟以及應用的落地,未來增速有望超過整個生物識別市場平均增速。根據美國智庫Acuity Market Intelligence的報告,虹膜識別市場規模2015年達到7.35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35億美元,對應復合年均增速為36.6%。
虹膜識別技術方案供應格局,中國企業開始崛起。海外公司處于較為的地位,尤其是美國公司先發優勢明顯,包括Iridian(隸屬于Oberthur Technology公司)、Iritech、Princeton Identity(從SRI獨立出來,三星合作方)、EyeLock等。但近年來中國本土企業(聚虹光電、中科虹霸等)成長迅速,已經在虹膜識別核心、算法、軟件、芯片、方案等領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核心算法的先進性和準確度等方面,已經不輸于海外競爭對手。
國外終端集成商紛紛退出,中國市場出現“三強爭霸”局面。隨著松下、NEC、OKI等純集成商企業的逐漸退出,算法授權+硬件集成的模式逐漸消失。掌握核心算法的公司開始向產業鏈下游延伸,具備了向終端客戶直接銷售的能力。中國市場目前已經形成聚虹光電、中科虹霸、LG的“三強爭霸”局面。
行業“增持”評級,關注優勢企業。虹膜識別技術已經越來越受到關注,應用市場已經打開,行業即將爆發。風險提示:虹膜識別發展不達預期;行業技術路徑存在較大的變化;國內公司競爭力不足。
原標題 電子元器件:人工智能研究系列之“虹膜識別”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