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品牌專欄】 這是一次困難的采訪。我沒能挖出更多關于海康威視的故事,不甘心地進行了補充采訪。采訪中,我不斷暗示海康威視總經理胡揚忠多舉些例子,多講點故事,可除了一番邏輯自洽的解釋之外,他肯定地答復:“海康沒有故事。真的沒有。”
“沒有故事”的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股民心中是一個傳奇。
作為A股出色的科技成長股之一,海康的市值超過2,700億元。2016年年營收320億元,拿下了近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凈利潤74.2億元,遠遠超出同*二名。
根據美國市場調研機構IHS發布的研究報告,海康威視已六年蟬聯視頻監控市場份額;自2015年起,海外市場份額(不含中國)超過瑞典老牌視頻監控企業安訊士,躍居行業。
2001年底,當胡揚忠帶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2所的27位員工踏上企業化運作的探索之路時,并未料及今天的成就。這支以工程師為主的隊伍,在國企體制下,從視頻壓縮板卡的研發開始,抓住了“9·11”事件引發的全社會對公共安全的關注,切入視頻監控領域。
在這個主業上站穩腳跟之后,憑借多年積累的視頻技術,逐漸布局了互聯網視頻(螢石)、工業機器人、行業無人機、汽車電子等更多領域。
根據海康威視2016年財報,包括互聯網視頻(螢石)、機器人、汽車電子、紅外傳感、智慧存儲等在內的創新業務,總共為海康創造了6.48億元營收,是去年同期的191.83%。
盡管在超過300億元的總營收面前,這一數字不值一提,但其增長量已經預示了未來可能的爆發。
這些創新業務,海康總是提早5~10年開始布局。
當年剛做攝像機的時候,沒人做ISP(Image Signal Process,攝像機專用圖像處理技術),海康威視選擇了這塊‘硬骨頭’去啃。2006年開始組建智能算法團隊,做VCA(視頻內容分析),到現在已經做了10年??
海康威視似乎很善于在未來還不明朗時就播下種子,然后耐心地熬過長久的孕育期,厚積薄發。
這是怎樣一種創新能力?這是怎樣一個創新組織?我很好奇。
不唯創新談創新,順勢而為
面對我的問題,總經理胡揚忠次給了我閉門羹:“我不談創新,我也反對大家談創新。好還是平和一點。”
在胡揚忠看來,現在的社會,大家都希望走捷徑,喜歡短平快,喜歡看地表的枝繁葉茂和碩果累累。可是,就像一棵樹,不給它澆水、施肥,不給它時間,樹根怎么往下扎?樹冠又如何能長大?這也是他反對單純提創新的原因。
創新是自然而然的事,不是刻意追求的結果。我們只能順應規律,順勢而為。
那么,趨勢如何預測?胡揚忠認為,我們沒有能力準確預測趨勢,但事物發展總是有規律的。
“跟春夏秋冬一樣,產業也是有規律的。產業有生命周期曲線,一波一波去走的時候,你要在這一波看到下一波的趨勢。但是,”胡揚忠承認,“把握住具體的時機很難。因此,只能提前布局。”
準備的原則也很簡單,就是企業經營者都知道的“波士頓矩陣”,胡揚忠把它翻譯成了通俗的語言:吃著碗里的,煮著鍋里的,種著地里的。
除了明星業務和現金牛業務,公司必須培植問題業務,“不做問題業務就是問題”,胡揚忠點出。“就好像獵豹,”胡揚忠又用了一個比喻,“獵豹捕食獵物的時候,一定不驚動它的目標。它不聲不響,匍匐前進,一旦需要發力,那個爆發是很迅猛的。所以,企業要做很多準備,慢慢貼近業務。”
用戶需求是創新之源
那么,要如何才能察得先機?胡揚忠簡短地回答:客戶需求。
為了洞察客戶需求,海康威視不斷地貼近客戶。
· 自建銷售網絡 從2004年開始搭建銷售營銷體系,海康威視是行業里家自建銷售網絡的公司。安防行業項目市場產業鏈比較長,從廠家到總代、區域分銷商,再到集成商、工程商、安裝商,后才到用戶。
海康選擇自己做區域代理,在全國建立分銷網絡,設立分公司,分公司的銷售、物流、倉庫、交付、人事任免權和財務管理等全部與總公司打通。
· 行業細分,區域下沉 2009、2010年,海康從單純地賣硬件產品,開始向解決方案拓展,因此從只接觸工程商、集成商,開始走向終用戶。
為了更貼近終用戶,海康開始行業細分,區域下沉。從2010年起,海康針對用戶的不同行業,陸續組建了公安、司法、金融、文教衛等七大事業部,每一個事業部下面又細分為十來個子行業,面向各個細分行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同時,在分公司的基礎上,又拓展出地市級辦事處,以更好地服務用戶。
快速響應市場
越來越貼近用戶和市場,越來越細分的行業和場景研究,讓海康威視的產品更能地瞄準用戶需求。
在海康威視的公司展廳里,我看到了可透霧的監控設備,在弱可見光下也能看得清的“黑光”攝像機,能用于火點檢測并報警的熱成像攝像機,能夠實現收貨、搬運、分揀、入庫等倉儲作業的物流機器人??各種稀奇古怪的產品都瞄準了某些用戶的痛點。
更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海康具有極強的基礎研發能力——每年銷售額的7%~8%均投入研發,但這些產品并非唯技術至上,所有的技術聽命于用戶需求。
比如在海外市場推出的IP(網絡視頻監控)業務,海康創造了一個easy IP的概念,讓大批十幾人甚至幾人規模的小公司,能夠在一個可以承受的成本范圍內,以非常簡單的方式部署網絡攝像機。
而以往做IP業務,以安訊士為代表的解決方案,一來價格高,二來技術門檻高,要用專業軟件、復雜的IT技術和專業服務器,小公司根本負擔不起。
海康威視則開發了一種前端+后端的組合方案,在后端直接用一個設備把前端的攝像頭集成在一起,簡化了整個安裝部署和調試的復雜度,能夠迅速為有需求的小公司導入IP系統。利用plug and play的口號,easy IP迅速在歐美市場得到普及,為拓展海外市場開創了一個很好的局面。
※ ※ ※
海康威視提供了一個技術型企業制勝市場的典型范例。它不談創新,卻能屢屢察得先機,提早5年甚至10年為未來的產業趨勢做技術儲備;同時,強大的技術能力并沒有讓這些工程師恃才自傲,而是越來越貼近市場,像獵豹一樣感知市場的變化,讓技術快速適應市場。
德魯克曾說:創新型組織知道‘創新’的意義。它們知道創新并不是科學或技術,而是‘價值’。它們知道創新并不是發生于組織內部的東西,而是外部的改變。
創新的衡量,要看它對環境沖擊的程度為何。因此,一個企業的創新,必須永遠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導向的創新也許會產生‘技術上的奇跡’,其結果終將令人失望。
當然,像所有公司策略一樣,創新策略終也需回到德魯克的經典三問:你的業務是什么?你的業務將是什么?你的業務應該是什么?
對此,胡揚忠從未迷失過:視頻技術是海康威視的根,所有的枝葉都由此而出。你看,如今趕上風口的互聯網視頻、機器人、無人機等創新業務都根植于視頻技術,以及背后的視頻內容分析,似乎“得來全不費工夫”,卻是海康長期布局、道法自然的結果。
由此,我也更懂得了胡揚忠“不談創新”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