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目前,數據的存儲介質主要是磁盤,通常,我們使用10至20納米尺寸的磁性顆粒來編碼單位數據,其中磁性顆粒的兩極分別表示1和0,而之所以可以利用磁性物質實現存儲,是因為磁性顆粒存在磁滯現象。
8月26日消息,據外媒報道,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日前已經證明利用名為單分子磁體的分子來進行數據存儲是可行的,其存儲能力可高達31TB每平方厘米。
隨著智能手機與超級電腦的發展,人們要求設備體積越來越小,也越來越節能,這就對存儲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曼徹斯特大學化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如果把單分子磁體至于-213℃的環境中,就可能會出現磁滯現象(數據存儲的前提條件),因而也就有可能實現數據存儲。該研究結果發表在了《自然》雜志上。
科學家表示,-213℃這個溫度很接近于液氮的溫度(-196℃),而液氮的成本相對于液氦(溫度-269℃)要低。他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實現這個存儲技術。
這種分子級數據存儲的潛力巨大,可以將現有存儲技術的存儲密度提升百倍以上,一平方厘米的面積上就可以存儲31TB的數據。
在節能方面,科學家舉了谷歌的例子。谷歌在有15個數據中心,它們平均每年要處理12000億次的搜索請求。去年7月份,谷歌稱為了滿足這么龐大的需求,在每個數據中心都部署了250萬臺服務器,而且這個數字還可能會上升。有報告稱,谷歌的這些服務器所耗費的能量可以占到總溫室氣體的2%。存儲技術的提升無疑會更節能,更加綠色環保。
原標題 科學家證明分子級數據存儲可行,存儲能力可達31TB每平方厘米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