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時事聚焦】共享經濟可謂2017年的典型熱點,而其中共享單車無可非議是這場“共享”熱的領頭者。從2016年年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冒出開始,共享單車以共享租賃的方式進入人們生活,有效解決了人們“后一公里”的出行難題,從而迅速躥紅,在全國各大城市快速發展。今年7月,據交通運輸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享單車累計投放量已超過1600萬輛。
共享單車解決后一公里出行問題值得鼓勵,但具有商業盈利模式的共享單車也成為企業爭戰的“沙場”,在商業利潤的趨勢以及管制缺乏的情況下,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堆積占道等問題隨之出現,成為影響城市發展的問題。
為解決共享單車亂停放現象,今年4月份相關行業提出了使用電子圍欄來規范停車的辦法,受到業界廣泛認可,被認為將是“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方案提出后,摩拜、ofo、小鳴等共享單車企業相續投入到共享單車“停車場”的建設中,城市管理部門也開始在城市中規劃共享單車停車點。
根據摩拜單車公開表示資料,摩拜在北上廣深等全國數十個城市部署超過4000個智能停車點;ofo也明確表示,在全國多個地區小范圍試點了多種技術路徑的電子圍欄;近日,小鳴單車宣布其電子圍欄管理戰略已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果,全國鋪設數量達到10000個。
而其中緣由,無非是政府、群眾與企業之間的不協調。群眾貪圖的是方便,政府要實現的是規范,而企業為了抓住更多用戶在兩者之前權衡利弊。總結目前現狀,使用電子圍欄解決共享單車停車面臨幾個方面的問題:
技術方面:用電子圍欄技術限定單車在規定區域內停車需實現對這輛的準確定位與管理。目前主要通過北斗星定位系統與藍牙+GPS兩種,但這兩種技術都還存在一定缺陷,在技術上需要完善,在費用上對企業來說壓力過大等。
用戶體驗方面:一方面用戶對電子圍欄不買賬,由于目前單車企業采用的是獎勵制,鼓勵用戶將車停在區域內,但用戶不買賬,當然,這其中也有用戶在停到*區域后獎勵未實現的原因。另一方面,共享單車之所以受歡迎是它可以隨停隨走,而*停車區域后這種便利性就降低了。
政府方面:政府對共享單車的管制已經有所加大,《共享自行車系統技術與服務規范》《自行車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等的陸續出臺,不僅對共享單車的安全性提出要求,也將抑制共享單車的盲目增長。但在停車位設置方面,政府一方面要根據城市規劃,另一方面要考慮百姓出行,兩者兼顧起來很難,另外如果有政府主導設置停車位設置與企業間的對接也大難度。
企業方面:企業面臨的是多重壓力,不僅是技術、用戶、政府、還有同行企業的競爭壓力。企業要既要*就會進行取舍,難以理想化。
那么,電子圍欄真的非解決共享單車亂停車的正道了嗎?筆者認為,目前下定論為時尚早。
無論是共享單車的出現還是火熱都不是很久,事物一開始出現會造成的局面總是難以預料與把控,可以說目前,共享單車仍然處于其探索期,電子圍欄也是其探索期要過的一關。從技術層面來說,電子圍欄確實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所以當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難點。作為安防行業人士,我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將一一突破。
此外對于目前電子圍欄仍無法解決亂停車的問題,筆者認為以下幾點也值得思考:
1、人是有“從眾心理”的,用戶在停車的是時候或許并不知道哪里可以停車,但如果有人在一個地方停著車,他也會跟著在此停車。所以對于用戶不愿將車停到*區域,如果有人“示范”,是否就能引導更多人跟隨。
2、加大對規范停車的文明宣傳,明確指示。亂停車不好大家都明白,對城市的影響也有目共睹。有些人并不是不想停好車,而是不知道該怎么停。既然現在開始增設電子圍欄,就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可以到哪停、怎么停,讓這些設施被充分利用。此前報道的地標不明顯,導航不正確等問題,是在抹殺用戶的文明行為。
3、停車點的設置應需慎重規劃。為何*點沒人停車,非*點卻亂停車?這其中自然有諸多因素,但其合理性值得考量。
4、雖然共享單車成為新寵,但不要忘了有樁自行車的曾經輝煌,如果有樁自行車能實現大的突破,或許能緩解一部分壓力,與共享單車達成共分天下場面,未嘗不是好事!
后,共享單車如果實現l了電子圍欄停車管制,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的:如果規定停車區域停滿車輛了,該怎么辦?
結語:共享單車留給我們的問題還有許多,電子圍欄技術的突破與實施對安防行業是一種挑戰也是機遇,要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