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近一段時間,各地內存價格一路飆升,已經創下了幾十年來的新高,但是存儲行業的另一個關鍵,SSD固態硬盤,行情卻開始收緊。據博板堂新統計數據,2017年8月份,中國區前11家固態硬盤廠商的總出貨量環比下滑了5%,主要是挖礦和渠道需求持續下降,沒有任何改善,導致價格一路走低,但渠道消化能力不足,各家出貨量都有所減少。
固態硬盤碰上了好時機
SSD固態硬盤從2011年走進民用領域之后,僅用4年時間,就已經撼動了機械硬盤的存儲地位,之后2年時間,在PC領域逐漸取代機械硬盤成為主硬盤。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只搭載固態硬盤的PC產品,似乎機械硬盤馬上就要被固態硬盤所取代。
但筆者在此要預測一個似乎不合常理的趨勢:固態硬盤將再次迎來高速發展期,并不是因為價格會下降;機械硬盤在5年內不會消失,也不是因為大容量達到瓶頸。
首先說一下固態硬盤。固態硬盤將會持續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但現在固態硬盤的價格卻不降反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固態硬盤的出貨量。即使如此,在2018年下半年以后,筆者預測固態硬盤的出貨量可能會出現持續的漲幅,是因為固態硬盤碰上了好時機。這個好時機就是保護知識產權的付費時代已來臨。
保護知識產權的付費時代已來臨
付費時代很大程度上會對人們的大容量存儲需求產生影響。試想一下,當藍光電影無法免費從網絡上下載之后,選擇在視頻網站上充值會員觀看方式比購買藍光光碟更為劃算。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除了影視,獲取音樂、文檔等資料的方式會逐漸從下載變成線上付費購買。
一旦大眾習慣了付費方式之后,原本對于固態硬盤來說的大容量瓶頸,在大多數用戶眼里已經不是問題了,價格偏高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選購小容量固態硬盤所平衡。
大眾對大容量存儲需求會下降
所以在民用市場,近幾年PC產品的存儲可能依舊以256GB為主,而且隨著大眾對大容量存儲需求的下降,固態硬盤的發展方向除了容量外,讀寫速度以及壽命可能還會再上一個臺階。
付費時代對固態硬盤來說是徹底將機械硬盤驅逐出民用市場的時機,它讓原本僅以大容量為救命稻草的機械硬盤優勢全無。當然,這只是建立在民用市場上的論斷,但機械硬盤的用武之地遠遠不止于此。
付費時代加速機械硬盤離開民用市場是趨勢,但除了大容量外,機械硬盤相比固態硬盤依然有一項優勢,那就是數據的安全性,這個特性正是企業市場所看重的。
固態硬盤將迫使機械硬盤離開民用市場
我們可以將固態硬盤的存儲原理理解為“虛擬存儲”,是通過改變晶體管的導電性實現數據存儲的;而機械硬盤的存儲原理可以理解為“物理存儲”,是通過磁性改變盤面狀態實現存儲的。兩者相比,機械硬盤的“物理存儲”是真實存在的,只要盤體沒有損壞,意外丟失的數據可以恢復回來,但固態硬盤的“虛擬存儲”就不行了,數據可能會丟失。
這對于企業市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們提到付費時代來臨,那么大家付費購買的虛擬產品存儲在哪里?答案是企業云存儲。付費時代同樣對云服務的容量提出要求,而機械硬盤大容量、價格低、數據安全的特點將成為主要采購對象。
大家在未來幾年可能看不到機械硬盤的身影,但大家每天在線看電影、聽歌,存資料的云盤,所有數據都存儲在企業的機械硬盤上。這也是為什么目前機械硬盤廠商依舊在研發大容量機械硬盤的原因之一。
觀點:雖然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但以目前的固態硬盤技術來看,在容量、價格和數據安全還無法突破的當下,機械硬盤依舊有生存空間。付費時代的來臨將加速機械硬盤退出民用市場的進程,但也同樣幫助機械硬盤在企業市場拿下更多份額。不過隨著技術進步,機械硬盤終究會如同CRT、膠卷一樣,成為一個時代的重要印記。
原標題 大容量固態發展或放緩 機械硬盤依舊有市場 作者:李富剛 | 責編:李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