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時事聚焦】9月19日下午,墨西哥中部莫雷洛斯州發生7.1級地震;9月19日19點32分,河北省唐山市古治區發生2.1級地震;9月21日4時9分在瓦努阿圖群島發生6.4級地震。其中墨西哥地震,已造成近324人死亡,巧合的是,當天正值1985年墨西哥城8.0級大地震32周年紀念日;9月29日12時墨西哥恰帕斯州沿岸近海附近發生6.1級左右地震;9月30日14分四川綿陽發生5.4級地震。9月份已經發生如此多的大地震,小地震更是不計其數。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在對抗其他天災中都碩果累累,為何在地震面前總是束手無策。抗震何時能休?
“抗震神器”現世 打造安全島
作為自然界中毀滅性高的災害之一,人們談及地震就會為之恐慌,近來,一種可以讓建筑物抵銷80%地震能量的“抗震神器”問世了——“隔震支座”。
抗震神器(圖片來自:央視財經)
傳統的抗震技術是把建筑物上部結構和基礎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就是把房子蓋得更結實,用更粗的鋼筋、更多的混凝土澆注,但這樣抗震效果并不理想。而隔震支座則是在上部結構與地基之間增加隔震層,安裝橡膠隔震支座,起到與地面的軟連接,通過這樣的技術,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
從2014年起,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發文指出,各省、自治區住房與城鄉建設廳需有序推進減隔震技術的應用,確保工程質量。據統計,目前我國約70億平方米的在建建筑面積需使用隔震設備,未來,該類產品將在公路、橋梁、船舶和核電設施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更將為千家萬戶打造地震中的“安全島”。
加強防震減災合作 提升區域抗災能力
據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司透露,中國地震局與“一帶一路”沿線41個國家建立了雙邊合作關系,在地震監測、震災預防、應急救援和科學技術研究等領域開展了積極的合作。下一步,地震部門將繼續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抵御地震災害風險的能力,為造福沿線人民提供重要保障。
中國-東南亞毗鄰區大震活動地球動力學研究項目以探索大震孕育機理與活動規模為核心內容,與泰國、老撾、緬甸聯合獲得了對奠邊府斷裂帶的新活動數據,加深了對我國大陸地震孕育構造環境的認識。
地震防治 安防在努力
地震無情,人類的力量無法阻止災難的降臨,但是將安防技術應用于災難,能盡可能的將災難損失降到低。在國家政府政策的關注與支持下,我國地震防治救災能力也取得了進步。其中安防技術為地震預警、救援提供了極大支持。
RFID可以預警地震,建筑中的RFID標簽和
傳感器可以共同構建一套警報系統,來預警即將到來的地震;生命偵測儀搜索被掩埋的生命:生命偵測儀可以通過測試被探測者的呼吸運動或者移動來工作的,加上功能強大的算法處理,是安全救生部門好的幫手;
視頻監控系統作為抗震救災應急聯絡指揮的輔助系統,視頻監控、視頻會議等數據通信系統,在通報險情、指揮救援、緊急救助等方面發揮出的重要作用;無人機觀測災區現場,無人機作為遙感平臺,裝載各種傳感器。在機腹設置不同的窗口,便于對地觀測;地震后的震后救援是事關人命的大事,智能交通產品可以幫忙指揮部門實時監控各個路口的車輛信息,及時安排相應的車輛控制工作,讓救援人員及時到達現場,實施救援。
編者語:當今科技日新月異,地震預警更加快速有效,新科技技術能在防震減災方面多做貢獻。無論是“抗震神器”的出現,還是抗震組織的強強聯手,小編相信,人類終將能戰勝自然災害。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