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智能家居】任何一個行業,風口一旦形成,參與者就會一窩蜂涌入,但隨著市場飽和,呈現出僧多粥少的情形;緊隨而來的將是行業潮退期。如今智能家居這么熱火朝天,一旦市場冷卻,誰將會是退潮大軍中的一員?
1、隨波逐流者
退潮指數:★★★★★
資本市場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猶如螳螂般,不斷地瞄準著一個又一個的風口,風向哪里吹,他們的目標就在哪里,看到有人做智能鎖,他們立馬投資智能鎖行業;看到智能音箱好賣,就開始生產智能音箱產品,看到別人做解決方案,也號稱自己是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提供商。這些參與者或東拉西扯幾個零組件簡單拼湊,或OEM,再上檔次點會拉幾個碼農為產品設計一段代碼,然后就把產品推向市場。
這類產品一般會采用低端的配件,如淘汰的芯片等,加工工藝也較為低劣,基本無法形成自己的品牌。進入市場時,或貼牌,或以白牌身份出現。由于缺乏核心競爭力,此類參與者會有針對性的選擇消費群,不乏打一槍換一炮的情形出現;由于成本低,低價推廣是其主要應用手段。
深知黃雀在后,此類參與者沒有長遠的企業發展規劃,多是以概念炒作的身份出現,對行業、對社會沒有很強的責任心,更有甚者挖掘到“金子”后即刻撤場;或是一旦市場出現波動,立馬調轉方向揚長而去,給市場的有序發展留下一地雞毛。
2、智能家居AI企業
退潮指數:★★★★
智能家居是一套綜合應用系統,所包含的子系統不下于20個,其以改善應用體驗、提高生活質量為根本目標,通過技術手段將生活智慧化。但部分企業卻將智能家居理解為加入了互聯網、人工智能算法的家居系統,一味地追求技術智能化,企業的定位偏離智能家居的初衷。
目前已經有不少智能家居企業號稱自己在AI人工智能算法領域達到了國內乃至某種高度,處于行業地位;但該“地位”卻無法體現在其市場銷售與行業應用中。截至目前,尚未見專注智能家居行業的專業算法企業,基本都是將智能家居當作人工智能應用的細分領域來耕耘,如科達訊飛、思必馳等算法企業以及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百度等算法平臺商。
另外,目前能應用于智能家居領域的AI算法不多,主要是語音識別,典型代表產品正是當下火熱的智能音箱及語音機器人;而發展成熟度更高的視頻內容分析技術及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幾乎還沒有可成型方案。
智能家居的“智能化”不在于AI,而在于場景應用,更確切地說是智能家居場景方案,通過方案設定及智能化應變,可以滿足人們任何情況下的智能控制需求,才是一套聰明的智能家居,如回家模式不能固定為某一場景設定,而是可針對不同情形自動調節,傍晚的回家模式應與半夜的回家模式有所區別,比如半夜的回家模式不應開啟有人休息的房間燈,以免打擾休息者;而如何識別哪個房間有人,這正是家居應用中需要大力開發的場景智能。
3、喜歡吹噓夸大其詞者
退潮指數:★★★★
熟悉安防的人都知道,可視對講企業參與了上一輪智能家居風口的發起,但收效甚微,后草草收場,根本的原因是,可視對講系統無法滿足家居智能化剛需,很多標稱的功能都無法實現;當然,缺乏智能化方案也是其重要原因,后只能變成偽需求。
在新一輪風口中,正當行業在不斷探索可落地創新應用之時,有這樣一些企業卻對智能家居夸夸其談,不斷為家居智能化搖旗吶喊,號稱通過他們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可以實現智能安防控制、智能門窗控制、智能環境控制、智能電器控制、智能影音控制等智能場景控制;但細究之下會發現,這些場景是每一家企業的基本功底,而吹噓夸大者,其場景控制基本都是通過程序設定所能實現的自動化控制,與“智能”無關,用戶應用時,一旦好奇的興奮心情平靜下來就會發現,固有的設定,會給居家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如企業提供的APP控制還不如開關面板、遙控器來得方便;實際需要的僅僅是開空調,結果連帶家里的燈都打開了;因傳感器不靈敏,導致窗戶頻繁開關等。
讓人受不了的是,投入大量財力、人力安裝了那么多功能的智能家居,實際能用到的卻沒幾個,比如家居監控、遠程遙控煮飯等;而不佳的體驗更是備受詬病,如不禁摔的陪伴機器人、低劣的語音識別效果等,與購買之初廠家宣傳形成鮮明對比,讓消費者越來越質疑智能家居的實用性,并給智能家居行業貼上偽剛需標簽,影響整個行業發展。
4、沒有核心競爭力企業
退潮指數:★★★
相較打醬油的隨波逐流的人來說,這類企業抱有在智能家居行業大展宏圖的雄心壯志,但卻空抱雄心,自身無論是技術、渠道都缺乏競爭力。這對制造環節來說尤為至關致命,人才是生產力,有好的人才才能不斷壯大自己的技術實力,但因種種原因,企業的技術水平始終在二三流徘徊。結構設計方面,總想推陳出新,結果變成了東施效顰;人工智能上,底子薄,始終無法消化購買來的算法,應用創新無關痛癢,始終切不到用戶痛點;系統方面也欠缺沉淀與積累,過渡追求速度,導致產品未成熟即上市,導致消費端投訴連連。
作為直面消費者的行業,好用、實用是檢驗產品優良的標準,技術上的任一缺陷,都可能引發不可估量的后果。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目前進入行業的很多企業,智能家居并不是其的經營領域,多線作戰也會顧此失彼;亦或者抱著提前布局的心態試水,也無法為智能家居部門提供充足的彈藥,使得業務始終難有大發展。
從2013年至今,入局者紛紛攘攘,不少還抱著上市的決心投身智能家居行業,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由于缺乏核心競爭力,企業四處碰壁,市場無法打開,不少企業或不得不退出該行業,或艱難經營。時至今日,雖然入局者仍在不斷增多,但市場的聲音已經逐漸被華為、阿里巴巴、海爾、美的、歐瑞博、摩根等具備深厚技術功底的企業所代言。
5、沒有服務的企業
退潮指數:★★★
處于制造端的設備制造商,有實力直接面對消費者的不多,不是每一家企業都像摩根一樣背后有一個杜亞做靠山,也沒有海爾那樣幾十年的渠道沉淀,而如迪威樂般下定決心進行地推的企業更少之又少,一般都是通過代理商、裝修公司等合作伙伴推廣,所以服務好合作伙伴是公司持續發展的位。但行業的反饋卻不盡如人意,有不少代理商坦言,不少制造商在推廣之初說的是一套,代理合同簽約后做的卻是另一套,主要是服務無法跟進。
當然,在迪威樂之前,也有不少智能家居企業做地推,但大多都因為服務跟不上,自身實力覆蓋不了龐大的消費市場而草草收場。
就前者而言,此類制造商直接得罪了合作伙伴,讓B端市場戛然而止;后者則直接點燃了消費者的怒火,品牌形象瞬間崩塌。服務,是一個企業長久生存的續命丸,沒有了服務好比殺雞取卵,企業面臨崩塌只是早晚之事。
6、重單品不重系統的企業
退潮指數:★★
回顧前幾年,有實力號稱自己是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智能家居企業不多,絕大部分都是單品制造者;但短短兩三年的時間,不少企業都加碼了自身的技術儲備,紛紛從單品供應商轉型為解決方案服務商,典型企業如歐瑞博。
智能家居是多系統的有機結合體,既需要硬件,也需要軟件,還需要AI技術推助智能化體驗,任一技術缺一不可。而當下的房開商、裝修公司在智裝領域技術水平仍較低,這些企業的性質也決定了他們之中未來只會有極少企業能夠滿足智能化需求,無法作為智能家居系統集成的代言人。單品注定只能逞一時之能,卻難以長遠,即便智能音箱年銷量1000多萬臺的亞馬遜,也在不斷收購智能家居企業,加速完善其產品線;谷歌同樣不甘居人后,頻繁出手并購;而國內的阿里巴巴、華為、百度、騰訊等更是全力打造智能家居生態平臺,以某長遠之發展。
總結
智能家居如過山車般歷經幾十年潮起潮落,這一輪的風口一旦技術不能滿足行業需求,還會再次跌落谷底;即便技術能跟得上需求,也將會從紛紛入局的躁動期進入理性發展期,無論何種局面,都會注定有一部分跟不上時代發展的企業退出智能家居市場爭奪。古人說得好:“不某萬事者,不足某一時”,從目前行業發展形勢看,距離理性發展已不遠,誰將成為逃兵,我們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