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展會報道】萬眾矚目的AI盛會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于上海拉開帷幕。9月18日,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主辦,云從科技協辦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邊緣智能主題論壇吸引了世界的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與應用領域的世界學者與企業家齊聚于此,分享邊緣智能技術與應用未來前景展望。
圖為上海市委*、常務副市長周波致辭
圖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王衛明為大會致辭
云從科技作為中國搶占人工智能制高點的先鋒,受國家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的高度重視。9月14日國家工信部正式公布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名單,云從科技“基于自研SoC芯片的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產業化應用”作為核心基礎項目入選。該項目是對此前國家發改委平臺建設任務的重要支撐: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確定云從科技承擔國家“互聯網+”重大工程——“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任務。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宋顯珠致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凌曉峰,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IEEE會士施巍松,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會峰,地平線創始人余凱,Vertiv大中華區副總裁田軍,海康威視副總裁浦世亮發表演講。
云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以“行業入口與邊緣計算生態”為題發表演講,向與會者展示云從科技在邊緣計算領域的多項前沿技術與解決方案,并分享了對邊緣智能應用的未來展望。
圖為云從科技副總裁張立參與高峰對話
——邊緣計算:云從不斷創新,研發能接受各類場景挑戰的核心技術算法。
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數據產生端進行計算,將網絡、計算、存儲能力從云端延伸到網絡邊緣,也因此擁有低時延、本地性高、對帶寬要求低等優勢的新型計算模式。
人工智能強于人類的地方,在于它擁有并行處理能力,人工智能可以擁有多雙“眼睛”,去觀察這個世界并不斷自我提升。如果“眼睛”會思考,就減少了回傳大腦的“視神經”的負擔。不必將全部數據都上傳至云端,減少了對網絡的負擔,避免了網絡堵塞,提高了網絡帶寬利用效率。
于是擁有上萬雙“眼睛”的人工智能成為了可能。
人工智能國家隊云從科技思考將計算方轉移到“端”。智能識別相機全面分析處理實時畫面,識別出人臉后將“人臉圖像”轉變為“特征數據”,這些特征數據將每秒兆級的視頻資料轉化為千分之一的數據,再傳回中央系統。
炬眼識別相機、人證合一終端、人臉抓拍相機等,就是這些學會了思考的一種計算機的“眼睛”。
——邊緣計算不能脫離強大的云端支撐。
云從科技正在打通邊緣計算與后臺計算數據平臺,還要深度結合各行業業務。
當前端完成智能感知、人機交互、輔助決策后,交由云端進行智能決策、數據挖掘、預測干預。
2017年3月,國家發改委確定云從科技與百度、騰訊、科大訊飛,承擔國家“互聯網+”重大工程——“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任務。2018年1月,國家發改委再次確定云從科技和公安部一所旗下的“北京中盾”承擔國家“人工智能”重大工程——“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系統產業化及應用項目”建設任務。
2018年10月云從科技將會在北京召開舉辦“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發布會暨第二屆中國人工智能金融峰會”,云端與邊緣計算的深度融合就此開啟。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