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品牌專欄】2018年11月7日,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清華控股成員企業紫光集團以“從芯到云,創新鑄就夢想”為主題,攜“芯”“云”新技術和重點應用成果參加了同期舉辦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中共中央*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參觀考察紫光展臺,紫光集團董事長兼執行官趙偉國等接待。
在本屆博覽會上,紫光帶來了32層三維閃存芯片、內含中國“存儲芯”的紫光指紋安全U盤、全新三維閃存架構Xtacking™技術、支持AI應用的移動芯片平臺SC9863,以及“數字大腦”、“工業互聯網”等典型云服務和解決方案,給與會嘉賓留下了深刻印象。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向中共中央*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介紹紫光集團在芯片領域取得的成就
芯片是智能產業的源頭
作為中國大型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紫光集團聚焦芯片設計與制造,以移動芯片設計為突破口,以存儲芯片制造為縱深,關聯云計算和整個網絡產業生態,打造出了紫光特色的“ 從芯到云”產業鏈條。目前,紫光芯片產品涵蓋手機基帶、WIFI、PA等各種手機SOC,以及*、金融卡、SIM卡等各種智能卡,FPGA,專用CPU,特種DRAM,物聯網等芯片,這些芯片在2017年供貨量超過30億顆。
在芯片設計領域,紫光是第三大手機芯片設計公司。本屆博覽會上,紫光展出了中國*擁有自主嵌入式CPU關鍵技術的手機芯片平臺SC9850KH,以及*支持人工智能應用的8核芯片平臺SC9863。未來,紫光還將抓住5G的歷史機遇,計劃在2019年推出5G芯片,實現5G芯片的商用;預計2020年會進一步推出5G單芯片,同時完成全面產品布局。
在芯片制造領域,2018年8月,紫光旗下長江存儲公布了開創性的Xtacking™三維閃存技術模型,被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是中國閃存結構上的重大突破;長江存儲研發成功的32層三維閃存芯片,將在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內含該芯片的64Gb紫光指紋安全U盤也已問世。紫光正推進武漢、南京、成都的存儲芯片(3D NAND)制造基地建設。據悉,應用了Xtacking™技術的長江存儲64層的三維閃存芯片,也在同步研發中,計劃于2019年量產。
紫光集團展臺
云網助力行業升級
從芯到云,云產業是紫光集團芯云戰略的另一個核心。紫光正發力云網,并取得迅猛發展,落地工業互聯網、政務云、金融云等智能云方案。在企業級IT服務細分領域,紫光集團排名中國、*二,是中國佳私有云/混合云方案提供商,在企業網市場、網絡管理平臺、SDN軟件、國產虛擬化等領域占據中國的市場份額,并在超融合、云管理平臺等領域保持國內市場。
本屆博覽會上,紫光展示了旗下新華三自主研發的IT基礎架構,包括云化集群路由器H3C CR19000以及超融合系統H3C UIS 6.0等設備。這些產品設備,銷往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線運營設備共超過5000萬臺,服務于客戶。
紫光股份董事長兼新華三集團執行官于英濤向中共中央*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介紹紫光集團的云網產品
紫光還展出了 “數字大腦”、“政務云”和“工業互聯網”等基于紫光集團云網能力的解決方案。紫光云提供12大類、267項云服務,專注企業級公有云服務;華三云提供全棧服務、生態賦能百行百業,在政務云領域共承建了國家政務云和13個國家部委級、19個省級、300多個地市級政務云。紫光云加華三云,形成了雙劍合璧的企業云全覆蓋。
在萬物互聯的數字時代,紫光集團聚焦“芯云”技術創新,正推動智能產業深入發展,助力百行百業轉型升級。紫光集團致力于成為的“從芯到云”高科技產業集團目標不會變,將不斷攀登科技研發和應用的高峰,夯實人工智能等IT技術的產業基礎,為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作出貢獻。
學堂在線再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以智慧教學推動教育變革
作為中國慕課平臺和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和成果應用平臺,清華控股成員企業慕華教育旗下學堂在線再次受邀參展了本屆博覽會。博覽會開幕當日,學堂在線展示的智慧教學生態解決方案引發國內外嘉賓、媒體和參觀者的極大關注。
學堂在線展臺
智慧教學生態解決方案將網絡課堂與實體課堂的用戶、數據、場景打通,是新時代教育教學的偉大變革。方案包括課堂智慧教學平臺“雨課堂”、校內網絡教學平臺“學堂云”、在線課程運行平臺“學堂在線”以及課程化推廣平臺,可以為高校提供從輔助課堂教學,到SPOC教學,到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運行,再到課程和學位化的、全流程服務。各級高校還可以把國內外課程資源無縫對接到校內SPOC和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構建一個連接校內校外、融合線上線下、貫穿課內課外的新型教學生態。
學堂在線智慧教學生態解決方案
“雨課堂”是一款融合PPT和微信的智慧教學工具,由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和學堂在線共同推出,是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的新研究成果。雨課堂降低了混合式教學的門檻,助力高校輕松開展教學改革。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評價“雨課堂”讓手機從“低頭的工具”變成了“抬頭的利器”。截至2018年10月,雨課堂有效教學師生超過580萬,覆蓋64萬個教學班級,正在帶領全國高校跑步進入“智慧教學”時代。
“學堂云”定位為智能型校內網絡教學平臺。一方面,學堂云和雨課堂無縫對接,可以相互配合完成各種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并同步雨課堂產生的教學資源與教學數據。另一方面,校內教師可以通過學堂云平臺進行各種類型在線課程的設計、建設、管理與運行,構建校內教學資源庫。同時,學堂云可以有選擇地將學堂在線上運行的200余門國內課程與課程以學分課的形式引入到校內平臺,納入校內教育教學計劃,緩解部分課程資源與師資不足的問題。
“學堂在線”是一個服務全社會的公共平臺,是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運行的主要平臺之一,為全國高校提供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運行與推廣的全流程服務,還可為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構建區域和行業課程聯盟。在此基礎之上,學堂在線還為中國高校提供從課程制作到運營推廣的化服務支持,幫助中國高校的特色專業走向世界。目前,學堂在線注冊用戶超過1500萬,運行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以及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內外大學的超過1900門課程,覆蓋13大學科門類。同時,已經將89門國內高校課程成功輸送到平臺,幫助中國高校走出去,推廣中國高校品牌專業和課程,宣傳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近年來,信息網絡技術加速創新,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對教育而言,信息化推動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擴大了教育資源的受益面,促進了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和教學管理體制的革新,給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未來,學堂在線將以“創新教育,改變世界”為使命,潛心探索智慧教學,持續推動教育變革,為互聯網教育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