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品牌專欄】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公安紛紛開展大數據人工智能警務應用,在成功偵查破案的同時,還用“AI”服務社會,幫助走失人員找回“AI“的家園。
“人臉識別”助失散親人新年團聚
案例1
“謝謝你們,我們找兒子四年了,我以為我這輩子再也見不到他了……”近日,唐要武一家人時隔四年之后重新團聚,在湖南省永州市救助管理站上演了溫馨感人的一幕。
2014年6月,永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在例行街頭勸導時,救助了一名20歲左右的男性流浪人員。他全身臟亂、神志不清,經醫院診斷患有精神障礙的疾病。由于他無法述說個人基本情況,救助站將他送往定點醫院進行治療。
幫助流浪乞討人員返鄉一直是永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重點。多年來,救助站積極通過網絡推送、報紙刊登尋人啟事等手段嘗試為其尋找家人,一直無果。
2017年永州市公安局與依圖科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并成立聯合實驗室。永州公安采用依圖科技技術,建成了國內“市縣所三級聯動”的城市級人像大數據系統。
此后,救助站與永州市公安局圖偵大隊攜手建立了滯留人員身份查詢長效機制,利用人像技術處理分析救助人員235人,幫助一大批滯留人員找到親人,截至目前已成功尋親35例。唐要武就是批成功尋親的案例。據了解,1986年出生的唐要武早年患有精神障礙癥,于2014年5月2日在湖南省邵陽縣汽車西站走失,家人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并報警備案,均沒有找到。2018年12月31早上,來自永州市救助管理站的一個電話重新點燃了他們的希望之燈,時隔四年后與兒子重新相聚。
案例2
浙江臺州黃巖公安分局人工智能工作室,更是借助“黑科技”在一年間為40名流浪者找到了回家的路。
2009年4月7日,20多歲的陳仙江在黃巖走失,經醫院確診有精神障礙,這些年黃巖救助站求助警方嘗試過指紋、DNA等手段,一直無法確定其身份。2017年,在依圖人像技術應用到臺州智慧警務工作中后,同年12月,人工智能工作室再次對陳仙江的身份進行確認。12月28日,初步確定陳仙江的家人在溫嶺的溫嶠。次日,陳仙江的家人來黃巖認領,年邁的奶奶一下子就認出眼前的就是自己八年前走丟的孫子,頓時熱淚盈眶,“這些年,你走哪里去了?”奶奶的一聲呼喚,平日目光呆滯的陳仙江,兩眼一下子放出光芒,嘴角微微笑起。
這樣的案例在全國還有很多,這樣團聚的畫面一直在發生。面對公安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大勢,合理利用人像大數據系統,幫助建設智慧城市、守護‘易走失人群’,讓智能化應用幫助更多的親人“回家”。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