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城市與鄉鎮農村之間的鴻溝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成熟以及人口流動逐漸縮小,巨頭占位,創業者也開始閃轉騰挪,算法工程師走進蔬菜大棚,村民正在教育AI系統……新技術與農村生活的結合,已經開始觸發一些改變。
監控攝像頭“下鄉”
隨著經濟發展,許多鄉鎮農村已經嘗到了智慧安防的成果。小編過年走親訪友過程中,發現一些親戚家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無需出門,附近小路、家門口甚至豬圈情況在屋內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除了家中,馬路上也安裝了不少道路監控,在拍照攝像頭以外,還在重要路口安裝了天網監控攝像頭。由此看來,公共視頻監控聯網應用從城市延伸到鄉村成果顯著,監控攝像頭“下鄉”已算不得新鮮事。
一線城市安防趨于飽和?鄉村或將成為下一增長點
進入2019年,平安城市項目發展趨于穩定,一線城市大多進入飽和階段,從2018年開始,許多主打城市安防的安防廠商也逐漸轉戰其他領域。在此背景下,鄉村安防有望成為安防行業下一個利潤增長極。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2017年全國農村人口57661萬人,占比41.48%,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超過城市。農村人口數量大、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快,顯然預示著一個巨大的市場。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青壯年勞動力外流,農村留守人口以老弱婦孺為主,并存在居住密度低、單位土地人口間的相互安全協同能力差等問題,而與之相對,鄉村總體來說安防措施較為落后,成為小偷小摸等違法行為的高發地。
需求與實際設施的巨大落差使得農村安防有望成為下一個千億級別的大市場,更預示著安防企業加速發展的機遇。
“香餑餑”難啃 鄉村安防尚面臨多重難題
盡管鄉鎮安防擁有較大發展前景,但不可否認,其發展尚面臨許多難題。一方面,農村處于信息化發展和建設末端,市場與企業之間的感知力、供需聯絡能力均較低,市場缺乏完全契合農村安防需要的產品。另一方面,農村既在政府財政上高度依賴村級統籌和自治,也缺乏密集的工商業機構自有資金能力,這成為抑制鄉村安防發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村民對安防產品認知度與接受度均較低。這些因素制約了農村安防市場的開拓,且短時間內難以改變,農村安防因此成為不好啃的“香餑餑”。
結語: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鄉村正迎來一輪發展熱潮,農村安防建設也開始有了成效,許多村鎮也真正嘗到了智慧安防的“甜頭”。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眾多安防企業躍躍欲試,但鄉村安防自有其發展難題,要想成為拓荒者并不容易。
如何解決這樣的難題呢?這需要政府、企業、資本乃至村民的共同努力,道阻且長。但智慧安防已經在廣袤的農村土地上播下了種子,未來將經歷一個蓬勃生長的春天。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