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展覽網 市場分析】人工智能產業鏈主要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技術層面包括計算機視覺、語言識別、深度學習等。據清華大學數據顯示,計算機視覺作為作為人工智能的三大應用領域之一,占比達34.9%,已在交通、醫療、金融、教育、安防等多個垂直領域得到應用,并成為各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計算機視覺中,圖像識別、人臉識別這兩個分支頗為重要。而安防深度依托于圖像處理,人臉識別技術也落地安防多年,C端商業應用成熟。在海量視頻存儲時代,人力無法完成對監控視頻的有效處理。人們需要借助計算機視覺技術,讓監控攝像機代替人眼對目標完成識別、分析和跟蹤等工作。對智能安防來說,計算機視覺就是感知外界的“智眼”。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的加持,監控攝像頭具有實時識別人臉、車輛、物體的能力。因此,海康、大華、易華錄等傳統安防廠商均在積極布局,縱向打通計算機視覺框架、自主研發關鍵技術,即依托深厚行業基礎和渠道資源開拓新市場,以高性能安防設備為基礎,推出特定場所的視覺安防總體解決方案并快速落地應用。
盡管計算視覺領域充斥著大大小小的公司,但其發展主要力量還是AI創企。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得益于市場快速發展,計算機視覺領域創業潮興起,成為人工智能行業中創業公司扎堆的領域。這些創業公司吸金屢創新高,取得的成績較好,政府機關、金融機構、零售商、手機廠商等等都是AI創企客戶,其中*的計算機視覺“四小龍”,市場份額合計占比達到69.4%。
具體來看,依圖科技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領域表現不俗,其人臉識別算法在千萬分之一誤報下的識別準確率超過99%,短語音聽寫字錯率僅為3.71%,并聯合微軟Azure推出依圖語音開放平臺,攜手華為發布“智能語音聯合解決方案”和“智能醫療云”,為醫療科學發展和生物識別技術水平提升帶來更多可能;商湯科技進入安防監控、金融、手機、移動互聯網和深度學習芯片等領域,核心技術包括人臉識別、視頻監控識別算法、自動駕駛識別算法、醫療影像識別算法等;曠視科技則從互聯網金融切入,然后拓展到安防、手機、新零售、機器人、行業物聯等行業;云從科技主攻金融、安防,以及交通、新零售等行業,在3D結構光技術上持續發力,以打破蘋果技術壟斷,為身份識別再筑“防火墻”。
國內除AI創企和安防廠商外,互聯網巨頭如騰訊、百度、阿里、金山等也在加緊布局,使計算機視覺賽道更為火熱。值得玩味的是,人工智能四小龍中,除了AI國家隊云從,曠視、商湯、依圖,或多或少與阿里巴巴發生了聯系。細而言之,商湯與曠視均獲得過阿里投資,曠視還是螞蟻金服戰略合作伙伴,而馬云、虞鋒共同發起設立的“云峰基金”已成依圖重要股東,依圖科技聯合創始人林晨曦還曾任職阿里云技術總監。
(圖片來源:易觀)
放眼海外,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巨頭持續收購成熟的技術團隊完善技術體系,陸續推出開源計算機視覺開發平臺,吸引初創企業協作開發面向不同場景的解決方案,以平臺為核心立體式地推進,打造全產業生態。例如,谷歌以TensorFlow及Google Cloud為核心,橫向上,進軍圖像分析、文字識別等技術,推出Google Lens等視覺服務產品;縱向上,向下拓展基礎硬件推出TPU芯片,向上拓展無人駕駛、醫療等垂直領域,逐漸打造包括計算機視覺在內的人工智能大生態。IC半導體公司英偉達在CVPR 2018大會上,開源數據增強和數據解碼庫,解決計算機視覺性能瓶頸,數月后其AI團隊為GAN創造一種新的生成器,該結構不需要人類監督,可自動分離圖像中的各種屬性。
結語: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從監控攝像頭到車牌識別,從人臉識別到出入境管理,從深度學習到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都擔當著重要角色。相信隨著AI落地生花,計算機視覺將扶搖直上,解鎖更多場景,為行業應用帶來更大的價值。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