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前身,同時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因此來看,智慧城市建設大環境以及發展趨勢的變化必將影響著平安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走向。
所謂的平安城市是國家提出的規劃政策,是在過快的城市建設導致如交通擁堵、城市道路網規劃與發展不符等城市病以及公共安全事故頻發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目的就是通過重構城市的硬件基礎設施,利用安防監控技術手段,更好的維護社會治安,降低*率,提升城市的整體幸福感,從而保證城鎮化飛速發展與大眾的生活需求之間的平衡。
從平安城市建設的發展歷史來看,“金盾工程”、“科技強警”戰略以及“3111”試點工程是其前身。至2006年第二批“科技強警”示范城市建設以及 “3111”工程第二期建設的展開,開啟了平安城市在全國建設的熱潮。隨后,“智慧城市”“雪亮工程”“天網工程”等項目,推動著安防行業呈現迅猛發展之勢。
歷經十幾年的平安城市建設以及近年來雪亮工程項目的推進,當前全國基本實現了視頻監控聯網覆蓋,然而隨著監控數量的暴增,平安城市建設已不再是單純的視頻監控點位建設,轉而向更全面,更貼近實際應用轉變。但是,視頻監控的智能化應用卻遭遇技術瓶頸,一度阻礙了平安城市建設的智能化步伐。
IDC中國行業研究部助理研究總監閆海倫表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從基礎設施“重構建”期進入場景導向的“聚集期”,而城市聚焦期有四大特點即是技術平臺化、數據集中化、應用豐富化和組織架構優化。他強調未來平安城市的建設重點是應用場景化建設,而平安城市是可以將技術直接轉化為生產力的應用場景??梢娂夹g驅動對于平安城市建設的價值和和意義。
閆海倫以上提到的基礎設施“重構建”期實際上是前期平安城市建設的過程,那么具體而言,場景“聚焦”時期下的平安城市建設有哪些新的特點?或者說技術驅動下平安城市有哪些新的應用趨勢?
技術前端化、生態化
2016年開始,安防行業幾家開始下水布局人工智能。經過近兩三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對安防產業的影響更是使其喻為一個安防時代的標志。安防行業具有海量視頻監控數據源的天然優勢使其成為人工智能的佳落地場景,借助機器視覺及深度學習等技術可以盤活安防視頻資源,對視頻進行結構化處理、對人、車、物進行快速識別比對,很顯然,這與安防對智能化的需求不謀而合。
平安城市是安防產業鏈重要的主體部分,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入,使平安城市全面進入智能化建設,為城市建設的“天羅地網”更加有效、智能。平安城市建設的技術成長開始從后端到前端,從高清到智能轉變,滿足一些城市業務場景對前端設備及時響應以及視頻智能化分析的需求。同時,為了滿足產業生態發展,技術應用也逐漸轉向平臺化、生態化。當前,無論是安企巨頭??荡笕A,還是AI新企,紛紛主推人工智能技術開放平臺,以賦能產業鏈城市生態。
場景豐富化、細分化
治安管理和社會安全防控的需求是平安城市的首要任務。不過,近年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日新月異推動下,平安城市建設內容逐漸豐富化,不但要滿足治安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應急指揮等需求,而且還兼顧災難事故預警、安全生產監控等方面對圖像監控的需求等。而且在一些行業領域,應用場景也越來越來細分化。 比如,在平安社區場景中,通過對行為分析,識別出高空拋物;通過對社區出入口以及公共重點區域進行人臉識別、人體分析以及行為分析,識別*分子、危險分子和偷盜*等,從而有效的為公安視頻偵查、治安管理、刑偵*、區域防范等工作提供實戰上的有效幫助和解決方法。
在視頻監控應用市場細分趨勢下,安防監控產品也需要定制化、細分化,從而滿足不同的細分場景的實際應用需求。當前,在安防各個領域也涌現出了一批走細分化的市場的企業。
ICT跨界,產業融合化
在技術和政策的驅動下,平安城市逐步向智慧城市的方向轉型升級,隨之而來的是更智慧、更多元、更全面的安防信息化建設要求。而且,從中央政策性文件可見,在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下,城市管理類系統將向功能混用和公交導向的集約型開發模式發展。 政策趨勢驅動下,未來城市監控將不再是單一的治安,在實際項目中,城市監控將和城管、交通、環保和水利等產業相融合,這必然涉及到多個系統整合和多部門協同,而大規模資源整合,導致項目規模變大。
以華為、新華三為代表的ICT企業,憑借在推進行業數字化浪潮中沉淀的經驗以及ICT技術實力,從前端產品到行業解決方案,力圖在安防行業掀起一場ICT的變革。而傳統幾家企業也紛紛提出要跳出“安防”圈,要做視頻物聯網企業或者大數據企業,從平安城市過渡到智慧城市建設。
毋庸置疑,隨著國家政策的持續扶持,智能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融合以及相關行業軟硬件設備的標準化程度提升,未來的平安城市會向著大融合,城市公共安全運營與應急處置的的綜合應用模式轉型,而 “高清智能化”與“城市安防運營”將是安防企業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