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市場分析】區塊鏈狹義上可以理解為一種分布式記賬技術,本質上是一連串用來驗證信息有效性的加密鏈式數據存儲塊。
區塊鏈技術來源于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將共識機制、點對點對等網絡、數據存儲、加密算法、制度設計等技術集成應用,是目前眾多加密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之一,也可用于解決物聯網時代下存在的網絡安全架構、認證、工業設計授權、隱私保護、信息獲取與識別、多網融合、網絡智能管理、各個環節的有效機制等問題,保證物聯網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2016年,區塊鏈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被寫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通知》,2019年,區塊鏈技術逐步從幕后走向臺前,大型互聯網企業和傳統產業巨頭紛紛布局區塊鏈,初創企業落地應用數量不斷增多。
按照區塊鏈項目類型劃分,主要包括數字資產管理、底層技術與基礎設施平臺、媒體社交、數字錢包等方面。其中,底層技術與基礎設施平臺是受資本市場追捧的三大領域之一。不少業內人士期望建立跨地域、跨行業,能夠面向整個社會開放的數據共享平臺,加強數據安全立法,同時逐步加大引入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推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合,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范能力。
如今,一場區塊鏈技術引起的行業變革正在發生,具體體現在改善公共服務、改進人工智能、變革金融業、促進萬物互聯這個幾大方面。雖然區塊鏈系統是公開的,但其核驗、發送等數據交流過程卻采用了先進的加密技術,能夠降低網絡安全風險。從安防行業作為物聯網的一部分的角度看,區塊鏈與其擦出火花也不足為奇。
復旦大學韓偉力教授指出,面對智能攝像頭泄露隱私等問題,使用區塊鏈技術,能方便物聯網各個節點之間建立信任關系,即可讓用戶與攝像頭,甚至各個物聯網節點之間的相互認證變得更加便捷。當然這需要進一步地研發相關的應用系統,從系統使用管理共同入手,才能保障安全,并保護用戶隱私。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公共服務有望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熱點,通過區塊鏈技術創建信用機制、設計新的規則,可以減少欺騙行為、增加服務透明度。如今,英國、美國、中國、俄羅斯、愛沙尼亞、格魯吉亞、阿聯酋、瑞典等國都已經陸續開展政府服務的區塊鏈應用,在身份認證、安防、版權交易、社會福利、司法仲裁、健康管理、政府預算、競選投票、城市運營等多個場景下,嘗試在政府公共服務中應用區塊鏈技術。
除此之外,中國臺灣物聯網產業也在積極探究區塊鏈技術,逐夢“區塊鏈之島”,政府還組建了中國臺灣區塊鏈議會聯盟(TPCB)。
結語:據咨詢公司Gartner的報告顯示,區塊鏈從觸發到真正落地,大概需要5-10年的時間,就目前情況看,區塊鏈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一些行業亂象和技術痛點依然存在。因此,區塊鏈生態體系尚未成熟,引發產業巨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本文根據區塊研究院、天財評論、世鏈財經、區塊鏈新金融、比特萬象、安防知識網信息整理,安防展覽網編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