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智慧城市】從“數字城市”到如今遍地開花的“智慧城市”,不難看出,在我國城鎮化加速發展、“城市病”問題日益嚴峻的時期,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城市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5%的副省級城市、83%的地級城市,總計超過500個城市,在政府工作計劃中提出建設智慧城市。我國已建成和在建智慧城市數量將有望超過500個。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起步早、見效快,信息采集、網絡傳輸、信息處理、信息開發應用等網絡信息技術處于水平。目前來看,大多數城市已經完成了智慧城市建設得、二階段任務,即數字化、網絡化任務,部分城市已向智能化、智慧化階段邁進。但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也存在諸多痛點,亟待解決。
一、重視概念炒作,輕視理念更新
盡管智慧城市概念被社會各界關注,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幾乎都能見到建設智慧城市的提法,但其中關于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陳舊、內涵模糊,甚至把智慧城市建設等同于城市信息化。
二、重視硬件投入,輕視應用開發
各地通常將智慧城市建設等同于建網絡、裝探頭,或者熱衷于建云存儲和云計算中心。對如何有步驟地推進應用軟件開發則重視不夠、投入不足。
三、重視數據采集,輕視平臺建設
城市各個部門往往各自為政,信息孤島廣泛存在,互聯互通難度大,數據共享平臺建設舉步維艱。
四、重視技術研發,輕視人文內涵
智慧城市離不開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支撐,在建設的初級階段,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先行。然而,智慧城市的本質是人類智慧驅動城市發展。如果離開藝術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內涵,單純走技術至上的路線,必將舍本逐末。
五、重視政府主導,輕視市場力量
智慧城市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具有提供公共物品和提供私人物品的雙重屬性。在建設初期,政府引導十分必要,但政府不可能始終大包大攬。要根據建設項目屬性實行多元化融資、多元化主體參與。政府應負責頂層設計、規則制定和非市場領域的項目建設,盈利項目可由企業參與建設,采取社會投資等模式,確保智慧城市建設的可持續性。
六、重視項目建設,輕視頂層設計
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往往缺少頂層設計,熱衷于單個項目建設,導致項目之間缺乏有機聯系,違背了智慧城市的有機性規律,出現碎片化傾向,降低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效率和效益。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之路任重而道遠。只有正視瓶頸,找準痛點,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的痛點、難點問題,才能抓住機遇、戰勝挑戰,促使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本文由慧聰安防網綜合整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