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市場分析】視頻技術是當下包括交通在內的城市管理智能化系統中,重要的感知、分析、預警技術,視頻設備也是應用規模大、投資大的智能化感知設備市場。在智能交通領域,交通信號應該是早的電子設備,隨后就是闖紅燈抓拍設備,再就是交通視頻監控(CCTV),與視頻相關的智能交通建設投資,雖無明確數據,但至少占整個智能交通市場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
近幾年,不僅視頻監控設備市場格局已定,需求也進入到一個穩定發展期,無非就是高清化、智能化、滿足細分需求等,看起來沒什么可以去調查的,作為需求推動技術發展、產品升級的典型代表,交通管理視頻設備未來會如何發展,我們無法描述更多,現在存在什么問題,卻是可以通過此次調查,窺得一點真知。
從編制調查問卷到報告完成,經歷兩個多月,全部手工統計,雖然辛苦,但就怕數據出錯。寥寥上萬字,不求洛陽紙貴,冀望行家大佬看到謬誤處,還請不要嘲諷,請多批評指正,僅當一份參考。
在此,特別要感謝云南省交警總隊科技處陳宇紅老師為此次調查給予的幫助,感謝重慶攸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高對報告撰寫提供的幫助,感謝所有參與調查的交警老師們,感謝你們的真知灼見。
原文刊載于智慧交通雜志2018年11~12雙月刊
樣本數據說明:此次共收集數據53份,有效數據51份;地域分布上,除云南省外有17份數據,包括6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1個高速支隊,1個城市大隊以及9個城市支隊,云南省內34份,包括9個城市支隊和高速、機場兩個支隊以及19個城市大隊和4個高速大隊、1個鐵路大隊。
一、設備總量
51份有效數據中,總的視頻圖像類監控設備總量為51141套,平均每個單位1100套左右;云南省34個支隊、大隊所擁有的設備總量為9079套,平均每個單位不到300套,除開11個支隊,設備總量為1835套,平均每個大隊約80套。
超過1000套設備的城市包括上海、廣州、武漢、濟南、南京、南昌、昆明、廈門、包頭、常熟、麗江,有四個城市接近或超過5000套,上海、武漢、濟南、廣州。
需要說明的是,部分城市提供的數據中說明,由于執法設備一個路口可能涉及8-10套設備,故該支隊按照每一處來統計為一套,因此總的設備套數應是要超過統計數據。在一些更換了復合一體化設備的城市,一個路口可能簡化到兩三套設備,其設備總量,可能還會低于同類城市,未來隨著邊緣計算、云平臺的應用,類似智慧路口的概念大行其道的話,設備總量可能還會下降,但采集到的視頻圖像數據卻會更多。
51份有效數據中,執法設備總量為35134,總占比為68.7%,平均每個單位接近700套。整體來說,城市越大,執法設備占比會更低一些,而縣區級大隊所建設運營的設備,基本上都超過90%。當然,隨著復合一體化設備的升級建設,理論上,未來所有設備都會帶有執法功能,單一設備專用于某種功能的,會越來越少。
幾個高速支隊、大隊的執法設備占比較低,想來也很清楚,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多抓拍超速、變道、占用應急車道等少數幾種違法行為,但因為在封閉場景,更需要設備來支撐流量采集和交通態勢評估,以便在事故和擁堵發生時,能夠時間做出應急指揮反應。
二、一體化設備與前端智能化
一體化設備總量和執法設備總量相當,略有出入,為31604套,平均也就700套,除開云南省為22779,平均一個單位1340套;包含昆明在內的34個單位,其一體化設備數量為8824套,平均為260套。
一體化設備,簡單來說就是將多種功能疊加在一個設備中實現兩種以上的功能,包括流量采集、闖紅燈抓拍、測速、卡口、違停抓拍等等。一般來說,路口的一體化設備要實現的功能更多一點,常見的包括流量檢測、闖紅燈、違法變道、不按車道行駛、不禮讓行人、大彎小轉、壓實線等等違法行為識別,一般而言,闖紅燈+流量檢測是比較常見的一體化設備,也不用什么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一般的芯片處理器即可支撐,現在上海、北京等地上馬的900萬高清,宣稱可實現十合一、十五合一,甚至十六合一,多種違法識別和信息采集,這就需要超強的前端智能芯片來支持了。
具備前端智能的設備一般是近兩年才上馬的,統計上來的數據總量為18982套,占總量的37%,而且多在幾個大城市,數量多的是武漢,4500套,其次是上海3800套,濟南3000套,南京1290套,廣州1218套,南昌1135套,五個城市就占了接近80%,除云南省,統計到的數據為17300套,占比91%。一個900萬高清抓拍攝像機市場價一般在1萬5以上,如果加上補光燈等配套設備,奔2萬也是沒問題的,而500萬高清也就大幾千塊,900萬高清攝像機至少是2倍于500萬高清,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前端的處理器價格要高,一般900萬都采用專用的GPU處理器。但從實際功能來看,900萬高清比兩套500萬高清可以實現的功能來看,并不見得遜色,而且采集到的結構化數據對支撐視頻大數據、交通大腦等系統運行,要更有裨益。
現在交通監控類產品的市場格局基本已定,海大宇科外加文安等,都有900萬高清產品,未來一線城市的監控設備大部分升級為前端智能化產品,也不會給市場格局帶來什么變化,需求推動硬件產品升級的勢頭,可能在900萬高清這里要停滯一段時間,各家比拼的只能是前端智能化,能夠采集多少種類型數據,以及能識別多少種違法行為,這還只是入門,更重要的是采集的準確度、違法行為識別的度,而這就需要看各家算法、實力比拼了。
三、視頻檢測與信號機
關于視頻檢測與信號機,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說過一句當時比較轟動的話,“世界上遙遠的距離是紅綠燈跟交通監控攝像頭的距離”,以此來宣揚阿里巴巴的“交通大腦”。實際上,在王堅博士說這番話的時候,市面上基于視頻檢測來給信號機做流量反饋的設備,已經有了,但還處于初級階段。
現在的情況又是怎樣呢?根據ITS114的調查,51個總隊、支隊、大隊中目前采用視頻檢測給信號機做流量檢測的,僅有1788個路口,其中南昌就有650套,上海256套,其他在100套以上的還有安順、樂山、包頭,株洲接近100套。除開幾個高速支隊、大隊外,有26個支隊、大隊尚未就視頻檢測應用于信號機開展工作。
看起來,要實現視頻與信號聯動,還有段時間要走。
四、共享與社會化視頻應用
共享,問卷只涉及到了與公安所掌控治安監控視頻共享,并未涉及與交通、城管的視頻共享,可能交通、路政、城管更多需要的是交警、公安的視頻數據,反哺的可能性較小。
51份數據中,有37個單位表示有共享公安治安監控資源,但因為問題設置并不清晰,所以暫不能得知這37個單位中,有多少是共享了視頻資源,但并未根據治安監控圖像來識別交通違法,有多少是既共享了視頻,又用來作為違法行為識別,作為執法依據。交警用公安的視頻資源,難度并不太大,畢竟都在*內,但目前的用途主要用于路段的日常監測,尤其在AR云圖/云防等視頻可視化指揮系統下,這種共享就顯得更有必要。未來公安大系統實現視頻資源大一統,治安、交警、內保等視頻資源全部匯集到一個資源池,各警種各取所需,按需定制功能,是極有可能的一個事情。
現在高速公路、國省道上的交通、路政與交警共享視頻資源,也慢慢增多起來,一是歸因于聯合治超,二是高速公路監控方面,交警的視頻資源還沒有交通部門掌握的視頻資源全面,但高速公路上諸多違法行為只有交警才能強制執法。
在建設開發基于視頻,尤其是行車記錄儀的一鍵舉報交通違法平臺方面,只有7個單位,看起來,引入社會視頻資源來進行交通管理,還不是主流,目前還大多在一二線城市有用到。至于原因,ITS114揣測,可能是對舉報行為的認識并不一致,抑或是擔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在這點上,或許可以更多的參照深圳交警,當然深圳在地方立法和人口素質方面的優勢,是大部分城市都難以比擬的。
為方便市民舉報交通違法,12月初,深圳交警微信小程序“隨手e拍”正式啟用。微信小程序有多種新功能,包括對舉報量大的違法種類開發高頻舉報分類,以圖片和文字形式增加舉報類型釋義。其次提供拍攝指引,引導市民按標準模式進行違法取證操作。此外,增加舉報圖片智能違法識別技術,自動抓取時間、地點、車輛信息,市民舉報交通違法錄入信息簡化至只需錄入3項極簡內容,提升使用體驗。市民舉報后可隨時查詢受理情況及進度。
停車場視頻資源接入到交警系統,是完善交通管理全周期重要一環,車輛在動態行駛過程中已經有很多感知采集設備,但車輛在靜止狀態下的采集感知,很多城市還是缺失的,而且推進也是有很大難度的。車輛靜態管理更方便治安、刑偵、經偵等涉車管理,對于交通本身的益處,可能更多在于獲得更為的OD信息,以及對某些特定車輛的專項執法,比如多次違法未處理、超期不年檢等等。當然,當數據足夠多的時候,可以施行停車誘導,參照武漢模式。
數據方面,只有7個城市目前已經實施了停車場數據接入,26個單位表示有計劃接入,另外還有11個單位表示尚未有計劃接入。停車場數據接入到交警系統,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參照深圳,地方法規支持以及經營性審批來制約,一種是武漢模式,交警申請財政補貼,對于接入交警系統的停車場智能化改造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無論哪種,都需要市政府的支持。
五、車載移動監控設備和無人機
首先是車載移動監控,實際上這種視頻監控方式早已有之,不過以往多用于定點抓拍,比如測速抓拍,或者用于臨時替代闖紅燈抓拍等,像今天這樣不僅作為流動的卡口、違法抓拍,還是近幾年的事情。
25個單位表示采用了的車載移動視頻監控,26個單位表示沒有采用車載移動視頻監控,其中19個大隊,7個支隊。廣州應該是應用較為成熟的城市,將移動車載視頻與手持設備結合,組成“鷹眼”緝查系統,作為緝查布控系統的補充,對司機產生違法抓拍“*”的震懾作用。移動車載視頻設備主要技術難點在于大傾角的車牌采集和識別,與內置違法車輛數據相結合,還可生成預警。現在車載移動視頻監控設備已經被一些實施了路側停車智能化收費的城市所采用,因為停車位檢測設備采用的地磁,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檢測度還不是非常高,加上地磁檢測對逃費行為無法形成證據鏈,因此需要視頻設備來固定證據。與手持PDA設備相比,大傾角的車載視頻設備能夠快速、的將所有路側停車位上的車輛進行采集,時間、地點都有,一定程度上能夠成為逃費證據。所以ITS114認為,車載視頻監控設備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一車多用也有可能,比如路側停車管理員用車載移動視頻監控設備,既可以采集停車位上的車輛信息,還可以采集違停車輛信息,還可以通過與交警系統聯網,直接將嫌疑車輛信息推送到交警系統等等。
無人機是近兩年才興起的,應用于交通早是在高速公路上,主要用于節假日的巡邏、威懾占用應急車道、擁堵路段紓解等,后來也被用于城市道路上,功能和高速公路上類似。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制定的《基于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道路交通巡邏系統通用技術條件》已經于2018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其中不僅要求無人機具備視頻流拍攝、流量采集、視頻巡查等功能,還要具備違法取證、目標跟蹤等功能,也就是說無人機也要具備違法識別功能。當然,無人機的主要功能還是在于巡邏、監測、威懾。
數據上,50份數據中27份表示沒有采用無人機巡邏,只有23個單位表示采用了無人機巡邏,6個高速支隊、大隊中,有4個單位采用無人機巡邏。
由于文章篇幅等原因,本篇內容就先呈現報告前五項內容,其余內容將于近日推送給大家,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