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2019年6月13日,第五屆 CESA(亞洲消費電子展)即將落下帷幕,汽車科技成為本屆展會主題,其展區面積與上屆相比擴大了一倍包括奧迪、本田、現代、起亞和日產在內的70多家汽車技術企業圍繞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概念,展示和探討各種創新技術,尋找合作伙伴,共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麥肯錫一項調研顯示,中國未來可能成為大的自動駕駛汽車市場。到2030年,自動駕駛將占到乘客總里程(PKMT)的約13%,自動駕駛相關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創收將超過5000億美元。
不過,這一新技術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大的挑戰在于如何確保安全性。”Mobileye的聯合創始人兼技術官Amnon Shashua表示。
人們對自動駕駛車輛安全性要求很高。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有多達135萬人因道路交通意外死亡。即使這個數字降至1/4,同樣難以讓人接受。前段時間特斯拉自燃起火等事件更是將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性推上了風口浪尖。因此,車企需反復驗證其產品和技術的安全性,確保經得起市場考驗。
那么,有哪些技術可以保障自動駕駛安全性?
自動駕駛汽車感知環境,一靠激光雷達系統,二靠視頻監控分析系統。激光雷達系統盡管使用范圍廣且能夠適應各種路況,但目前來看成本太高,推廣不易;相比之下,技術成熟、成本低廉的視頻監控分析系統短期內更易推廣應用。
借助視頻監控分析系統,自動駕駛汽車能夠獲得實時路況、車輛和行人等信息,基于此做出及時有效的反饋。與此同時,作為ADAS系統的主要視覺傳感器和車聯網信息處理的重要入口,車載攝像頭也將迎來高速增長期。這一過程基于高質量圖像的獲取與傳輸,因此視頻圖像質量的高低也十分關鍵,高性能圖像傳感器成為必然選擇。
自動駕駛依照設定好的程序運行,固然不容易出現意外行為,但路上行人不一定會遵守交通法規,Uber就曾撞到一名行走在斑馬線以外的行人并致其死亡,這件事也引發了范圍內的廣泛討論。
基于車載攝像頭、激光雷達和GPS收集到的行人行動視頻片段,美國密歇根大學創建了一個“生物力學啟發下的復發神經網絡”,可對人類行動進行分類。研究結果表明,此類新系統提升了自動駕駛汽車預測未來可能發生情況的能力。終可以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攝像頭不僅能提升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性,對自動駕駛車的銷量以及社會公共安全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自動駕駛汽車將對其他車輛車牌具備一定的識別能力,當發生緊急情況時就能迅速記錄下問題車輛車牌,為后續行動提供幫助。”英特爾執行官Brian Krzanich曾預測:自動駕駛汽車如果被當作安防攝像頭使用的話,銷售數量可能會翻倍增長。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