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隨著各行各業復產復工,各地社區人員流動較為頻繁,給村隊、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一定困難,如何有效甄別可以正常出入的居民和需要居家觀察人員?如何減少居民因外出反復測量體溫、檢查出入證帶來的不便?門禁和通道管理成為一道重要關卡。
智能門禁助力社區疫情防控
在社區出入管理中,人工智能、門禁系統以及通道管理系統形成了別樣的結合,對出入人員進行逐一篩查,有效進行社區疫情防控。
居民站在門禁屏幕前,系統即可快速完成圖像識別并提示口罩是否正確佩戴、是否可以外出。如出現居民未佩戴口罩或正處于觀察期,系統則會發出提示,工作人員聽到提示,就可以勸其返回家中。觀察期結束后,系統將自動刪除到期人員信息。因此,入口處的工作人員只需將進入小區的人員登記備案并采集面部信息及行程即可。
老舊小區煥發“智慧”新活力
目前,不少老舊小區是沒有門禁系統的,很多單元樓甚至是半敞開的,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多的小區,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因此,不少城市的老舊小區也裝上了智能門禁系統。
例如,北京典型的老舊小區西三旗街道永泰西里社區,街道管理人員依托永泰西里社區智慧門禁系統,將后臺前置,利用移動終端系統在社區出入口核驗進出人員身份信息,可做到快速、有效、準確甄別身份,還可以實現對隔離期居民的動態監管。
杭州在老舊小區整改中,采用了健康碼智能門禁系統。社區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機器自動對來人面部進行識別,數據后臺則將住戶的臉與街道數字駕駛艙、杭城健康碼信息聯動,自動完成三方信息比對,并準確無誤顯示其準入狀態。
在山西,海邊街社區為5個老舊小區試行安裝門禁系統,并入戶核查住戶信息,發放門禁卡,還制定了小區封閉管理制度,為復工復產期間疫情防控增添了安全鎖。
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為無產權單位、無物業、無人管理樓院的“三無樓院”和無人管理老舊小區分類制定改造計劃,設置了小區大門及門禁系統、車輛識別設施、門衛崗亭等設施。
門禁系統發展也需因地制宜
隨著生活逐步步入正軌,門禁和通道管理會是一道重要關卡。與以往以身份認證為核心的門禁管理不同,疫情之下的門禁場景,更應該因地制宜。
具體而言,除了常規的人員身份驗證功能,當下的門禁管理系統還應包括戴口罩快速識別身份、非接觸式體溫測量、進出記錄可視化、黑名單報警和實時報警聯動等要素,在打造一個安全、智能的工作環境之時,減少管理人員工作量和交叉感染風險。
而即便此次疫情結束,流感等傳染病依然每年如期而至,因此,門禁這類與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設備一直都是公共衛生高風險點,使用單位的門禁系統須及早升級到非接觸式且帶測溫功能的防疫級別,以便能隨時快速應對突發情況。
(本文據安防知識網、澎湃新聞、北晚新視覺網、夏都西寧、合肥在線-江淮晨報、科技日報、信息整理,安防展覽網編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