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品牌專欄】 7月,驕陽似火,仿佛點燃了“中國芯”,因為往資本市場隨便掃一眼,就能看到,每周幾乎有芯片產業鏈相關公司在申請上市、獲批上市、募集資金等,這個月也由此成為“中國芯”*刷存在感的一個月。
比如中芯、寒武紀、芯朋微、力合微、比亞迪半導體、芯原微電子等等,有的剛剛成功上市,有的正在準備上市,熱錢洶涌而來,從十億到百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紛紛看上了這些芯片股,絲毫看不出疫情帶來的不良影響。
中芯在上市首日大漲201%,市值直接超過了6000億,寒武紀在7月20日成功登陸A股創業板,公司發行價為每股64.39元,開盤大漲288%至每股250元,市值破千億大關。
寒武紀作為AI芯片的明星股,從2016年出生開始,就被一眾的VC/PE機構以及上市公司“看上”,投資方陣容頗為豪華。
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到2019年,寒武紀完成了多輪融資,共募集資金超過45億元。投資方包括元禾原點、國投創業、阿里創投、聯想創投、科大訊飛、國風投、招銀、中金資本、國科投資、越秀產業基金等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和投資機構。
在“AI芯片第一股”的光環下,寒武紀在無形中承載著整個AI芯片產業的期待,是AI芯片國產化替代的一股重要激流。
01
AI芯片股為何如此受追捧?
根據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的數據,2013年至2018年期間,集成電路產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3%,2019年,集成電路產業總收入為3304億美元,不過受貿易摩擦影響,較2018年度下降了16.0%。
盡管集成電路總收入有所下降,但AI芯片的發展前景不會改變。有業內人士分析,國產芯片的此輪爆發,主要是環境變量而非技術突破導致的不連續性機會,這個環境變量主要指的是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和變化,變相推動了國產芯片的“早產”。
相比海外成熟的芯片公司,國內的AI芯片市場還處在發展初期。眼下當AI成為基礎設施的時候,更高性能的數據中心設備需求在逐年增長,接下來的5G落地商用也會產生海量的數據。
AI是未來具有爆發性增長的重要領域之一,而智能芯片作為AI產業的基礎層,提供了AI大量運算所需的算力支持,是整個產業發展的基石。
但是,AI芯片也是一個前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行業,直白地說,想要做出點成績,在技術上有所突破,那么在前期芯片的研發設計中,就需要持續“燒錢”。這也是寒武紀在成立4年后,至今都在虧損的主要原因。
從目前的國內外AI芯片的競爭來看,寒武紀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英特爾和英偉達,后兩者在芯片的算法訓練層有明顯的優勢,而且在AI領域的深耕已多年,幾乎在行業中占據了壟斷地位。
盡管寒武紀表示其在云端芯片及智能計算集群方面投入巨大,對AI及算法進行了優化,研發了智能處理器指令集與微架構等一系列創新關鍵技術,但跟國外的技術差距依舊是存在的。
比如,本身產業硬件設計能力不足,軟件生態缺失等,未來可能在商用市場落地方面會存在一些難度。
重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中國人工智能的“爆發”,但另外一個層面,或許代表著中國AI芯片行業是否能進入發展快車道,以及是否能夠在這條路上走得長遠。
02
落地商用將從AIoT切入
今年疫情肆虐,對經濟和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深刻影響。醫療、教育、交通、辦公和文娛等行業,都紛紛轉移到線上。
部分深受疫情負面影響的企業,也由此堅定了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決心,期望通過接入高質量的AI技術和服務來重塑公司競爭力。
隨著AI開始滲透到企業的核心業務,應用場景勢必會越來越分散,越發需要技術和應用上的不斷創新和突破。
目前AI基于深度學習理論,芯片是完成其計算的核心,算力和算法是否有競爭優勢,需要經過無數的數據進行算法訓練和推理結論,而這的檢測場景就來自安防行業。
比如視頻監控,數據可得性高、數據層次豐富,數據量井噴式增長,淺層次分析識別的傳統智能算法,已無法滿足深層次數據價值挖掘的市場需求。
僅靠人工來分析和處理變得十分困難,需要新的智能技術作為重要輔助手段,實時分析內容,處置預警,發揮監控作用。因此,AI在安防行業的落地就變得水到渠成。
在AIoT時代的市場因素推動下,以安防為切入,萬物互聯,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等,都涵蓋無數的分散場景,主流的圖像識別、人臉識別、視頻識別等視覺處理技術成為市場的“香餑餑”。
但是,要在視頻中快捷地獲取有價值的數據和信息,對AI芯片的智能分析能力、服務器的處理能力和使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視頻數據的非結構化是需要攻破的大應用瓶頸。因此在AIoT時代,利用視頻結構化技術實現數據和信息的提取,是各行各業實現安防大數據應用的重要基礎建設。
寒武紀的AI芯片若要盡快扭轉盈虧局面,必先選擇一個數據多、場景廣的垂直領域進行落地應用,在實踐中,了解不同細分場景的需求,提升算法和算力,才能真正將技術落地應用發揮價值,為國產芯片開創一片天地。
有業內人士表示,寒武紀登陸科創板,成為AI芯片第一股,不僅是作為國內AI芯片企業代表邁出的重要一步,亦是國產芯片又一細分領域迎來的新一輪發展節點。
資本市場的*追逐,仿佛讓人看到一個“硬核”科技開啟的造富時代正在飛奔而來。
但此時,更需要冷靜地看清差距,踏實做好每一個技術環節的突破,概念和熱情只生產泡沫,刻不出電路。
寒武紀若要解決公司盈利,不再持續虧損,勢必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因為“中國芯”隊伍會越來越龐大,寒武紀保持自己的優勢,需要不斷地保障工程研發能力,不斷地迭代產品,持續探索和創新,才能擁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優勢。
若不然,也不過是資本市場的一個“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