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品牌專欄】12月4日,第三屆浙江智慧交通產業博覽會在杭州盛大開幕。對于智能交通行業來說,這一次的峰會上,阿里云主要有三個大動作值得關注:
對外發布“智慧交通操作系統TBOS”;
對外發布“阿里云智能·全域交通解決方案”;
“阿里巴巴數智交通研究院”正式成立。
對外發布“智慧交通操作系統TBOS”
阿里云智能副總裁、數據智能總裁曾震宇表示:“智慧交通操作系統TBOS”是一個依托城市大腦為交通行業打造的專屬產品。
阿里云智慧交通操作系統融合了云計算平臺、數據融合引擎、視覺AI等人工智能技術,并與阿里生態下的高德、菜鳥高度互聯,可以整合外場硬件和交通運輸信息系統的數據,除了高度的智能化,也有很好的開放性。
目前已有680多個API服務接口,覆蓋交管、高速、航空三大業務領域,全網模型、控制優化、交通仿真、視頻解析,重點車輛監控、智能誘導、智慧停車、智慧航空和智行通等多種場景。
“阿里云相信,好的操作系統應該是隱形的,它的目的是幫助開發者(即客戶)快速實現他們的想法,幫助用戶(出行者)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阿里云智能城市大腦*科學家張磊表示。雖然科技公司在交通數字化、智能化上涉足多年,但很多基礎問題尚未得到解決,比如數據尚未實現全域互通,交通系統的仿真工具、需求預測工具尚未進入云化、智能化的階段,交通系統仍在大量使用國外的單機軟件。
阿里云專注于開發“交通操作系統TBOS”,讓它成為可靠的技術底座。客戶、生態伙伴可以輕松使用,為不同場景低代碼、甚至無代碼地開發出合適的應用,解決各種交通難題。
對外發布“阿里云智能·全域交通解決方案”
張磊表示,交通系統發展的全域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主要表現在跨生命周期、跨業務系統、跨區域、跨出行方式和運輸模式和跨產業等五個方面。
跨生命周期表現在智慧高速的建設、管理、養護等等;跨業務系統是指城市TOCC數據融合和應用;跨區域表示高速自由流收費、城際城內交通一體化;跨出行方式和運輸模式是指綜合樞紐、MaaS、多模式的聯運;跨產業表示交通+產業的發展,比如交通+旅游、交通+本地生活等等。
正式成立“阿里巴巴數智交通研究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同濟大學中國交通研究院院長李興華、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水運所副所長齊越、浙江大學智能交通研究所所長王殿海、清華大學教授姚丹亞、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院長蔡伯根、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院長劉曉波等多位專家學者已經加入阿里巴巴數智交通顧問團。
“第一是為了打造阿里云的專業能力,第二是為了增加阿里云與行業的互動,第三是希望能引入行業的專家一起來做一些專業的事情”,阿里云智能大交通事業部副總經理高翔對賽文交通網表示成立阿里巴巴數智交通研究院主要是出于三方面考慮,希望利用這個平臺與行業伙伴有更多的交互,加深互相了解,共創合作模式、尋找商業機會。
阿里巴巴數智交通研究院的定位是:交通行業應用技術研究、成果轉化中心;產業及生態合作的窗口、資源協同平臺;數字交通領域民間智庫、共創中心。以全域交通為核心,涵蓋城市交通、公路、水路、鐵路、民航5大細分領域。
下午,阿里云同期舉辦了主題為“數智交通·共創未來”的交通峰會。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任忠現場發表《新基建背景下數智交通的探索與實踐》主題演講時表示,新基建背景下的數字交通領域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行業要以包容的心態、開放的姿態,匯聚各方資源力量,與社會各界攜手探索實踐,推動智慧交通的快速建設,新基建的探索離不開多源數據融合和數據積累的依托,浙江在數據科學領域具有顯著的優勢。
同濟大學中國交通研究院院長李興華在《新格局形勢下的新基建與交通新圖景》主題演講中表示,消除區域、城鄉、運輸方式間不平衡結構性短板;加強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加強交通與上下游的銜接;創新驅動賦能轉型升級提質;強化網絡韌性、保障安全;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完善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是“十四五”交通規劃的重中之重。
阿里云智能城市大腦*科學家張磊現場發表了《阿里云對數智交通前沿基礎技術的探索》,張磊表示阿里云在全域交通的愿景是希望通過全域交通的解決方案,終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綜合交通系統運營管理全局智能化”、“出行服務和運輸服務在線化一體化”、“智慧交通和產業經濟發展的協同化”四個目標。
張磊介紹,阿里云之前做了很多城市道路、智慧高速、智慧樞紐、智慧公交云控的探索,今天將進一步升級,加上了交通云服務平臺,這樣就直接面對to B、to C端的服務,也打通了互聯網應用的生態,為數字交通提供升級后直接觸達消費者的服務。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水運所副所長齊越發表了《港口航運大數據助力智慧港口發展》主題演講,重點分享了基于多智能體信息交互的港口智慧通航。齊越表示,寧波舟山港經過“十二五”、“十三五”兩個五年規劃設計,大量的基礎設施投放,使得港口的通貨能力大幅度擴張,服務水平也是集聚擴張,但是進入“十四五”,進入新基建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寧波舟山港不可能靠過去十年依賴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放來提升港口的服務水平,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模式、新的路徑來實現轉型發展。
浙江大學智能交通研究所所長王殿海發表了《城市擁堵治理中的廣義交通控制》主題演講,王殿海所長表示交通治理應該三管齊下:“城市交通信號控制”、“城市交通行為控制”和“城市交通結構控制”,信號控制是通過提高交通流運行效率緩解擁堵;行為控制是通過提供出行效率避免交通擁堵;結構控制是通過提高交通設施整體的運行效率緩解擁堵。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姚丹亞在《新基建下車路協同的機遇》主題演講中指出,無人駕駛中“自車傳感+V2X融合”是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中環境感知的終解決方案,“V2X”是協同駕駛的必要條件。
阿里巴巴達摩院資深算法專家鄧兵發表了《數智交通全域感知技術發展趨勢及探索》主題演講,鄧兵指出數智交通是非常大的智能體,里面有非常多的元素,包括感知理解、認知推理、交互仿真、搜索挖掘、智能決策,需要各個學科之間更加緊密的融合,跨界合作才能真正達到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