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政策法規】回顧2020,我國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為全面建設平安中國、智慧城市,促進城市發展和產業轉型,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
今天,小編從智慧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校園安全、信息安全、無人機六個方面,整理了2020年安防行業利好政策,希望安企們通過了解以下政策內容,積極配合國家要求與行動,進一步開拓安防行業更多的領域,促進安防行業發展與轉型。
智慧交通
1.《高速鐵路安全防護管理辦法》
7月1日起,由交通運輸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的《高速鐵路安全防護管理辦法》將正式施行。
《辦法》從多方面致力于強化高鐵安全防護措施,建立技防、物防、人防相結合的高鐵安全保障體系,其中第二十六條規定高速鐵路應當實行全封閉管理,并設置相應的封閉設施和警示標志。為保障重點區域的人員和設施設備安全;第二十七條要求車站廣場、候車區、列車車廂等重要場所以及高速鐵路橋梁、隧道等重點部位配備、安裝監控系統;第三十條要求旅客聚集區等重點區域設置應急疏散逃生通道和指示標識等,以技術手段加強防范。
此外,為防止外來風險對高鐵運行安全的沖擊,《辦法》第二十八條要求,高速鐵路沿線重點區段安裝設置周界入侵報警系統,并加強對高速鐵路線路的視頻監控。
2.《關于做好縣城城鎮化公共停車場和公路客運站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
7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縣城城鎮化公共停車場和公路客運站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立足滿足出行停車需求,推進主要公共建筑配建停車場、綜合客運樞紐配建停車場、路側停車位設施升級改造、政府主導停車信息平臺等建設;鼓勵建設立體停車場、機械式停車庫等,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推進“P+R”停車場建設。居住社區配建停車場、棚改區停車場、各類商業設施配套停車場、旅游景區配套停車場、工業園區配套停車場等按照相關領域規劃政策要求推進建設。
并且,指出要提升智慧智能水平,要求強化停車和客運資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強縣域范圍公共停車場和公路客運服務資源摸底調查,建立數據庫。利用智慧平臺提升服務供給保障,加快縣域智慧出行、智慧停車等相關信息平臺建設,著重推進公共停車資源在夜間、節假日期間錯時共享,根據旅客需求靈活設置出行線路,豐富服務體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完善全程出行鏈。
3.《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8月6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意見》提出到2035年,實現先進信息技術深度賦能交通基礎設施,精準感知、精確分析、精細管理和精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泛在感知設施、先進傳輸網絡、北斗時空信息服務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覆蓋,行業數據中心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建立,智能列車、自動駕駛汽車、智能船舶等逐步應用。并且提出三大主要任務一是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二是助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完善行業創新基礎設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方面,重點圍繞智慧公路、智能鐵路、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民航、智慧郵政、智慧樞紐等幾大重點應用領域開展。
智能家居
1.《關于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
為加快推進我國信息無障礙建設,努力消除“數字鴻溝”,助力社會包容性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布《關于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鼓勵企業研發生產可穿戴、便攜式監測、居家養老監護等智能養老設備。支持新技術在信息無障礙領域的發展與應用,推進人工智能、5G、物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區塊鏈等關鍵技術在信息無障礙領域的融合和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新興技術在導盲、聲控、肢體控制、圖文識別、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同時要求提升信息輔助器具智能化水平、 推進公共服務終端設備的無障礙改進等。
《指導意見》明確加快推動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推進社會養老、居家養老與信息無障礙有機結合。持續豐富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推動一批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品牌做優做強,推進智慧健康養老試點示范工作,鼓勵試點企業、項目選拔向信息無障礙領域傾斜。
2.《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7月27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要求從基礎技術、產品、服務、行業應用以及安全倫理方面進行規范和指導,旨在加強人工智能領域標準化頂層設計,推動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指南》指出,到2023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標準體系,重點研制數據、算法、系統、服務等重點急需標準,并率先在制造、交通、金融、安防、家居、養老、環保、教育、醫療健康、司法等重點行業和領域進行推進。
在智能家居領域,《指南》提出要規范家居智能硬件、智能網聯、服務平臺、智能軟件等產品、服務和應用,促進智能家居產品互聯互通,有效提升智能家居在家居照明、監控、娛樂、健康、教育、資訊、安防等方面的用戶體驗。其中的重點是在產品定義和分類、快速接入技術、基于云的互聯互通和控制技術、智能交互技術、節能、智能化分級等方面開展標準化工作。
《指南》的發布,將有效改善目前行業標準缺失、第三方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提升用戶體驗,提升智能家居在我國的普及率。
3.《物聯網智能家居用戶界面描述方法》、《物聯網智能家居設計內容及要求》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2020年第21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批準了包括兩項物聯網智能家居在內的106項國家標準和2項國家標準修改單。其中兩項物聯網智能家居標準分別是《物聯網智能家居用戶界面描述方法》和《物聯網智能家居設計內容及要求》。
據了解,《物聯網智能家居用戶界面描述方法》規定了物聯網智能家居系統中用戶交互模型、設備數據、數據服務、用戶界面等要求,適用于物聯網智能家居的用戶界面設計、實現、應用等。《物聯網智能家居設計內容及要求》對智能家居系統結構及功能有要求、系統配置及運行等做出了規定,適用于與家居生活有關的信息設備集成、家居服務信息系統和類似應用場景。
物聯網智能家居相關標準的發布,為智能家居產品的互操作提供技術指導,可以有效的規范相關產品的生產,有利于推動我國智能家居、智慧社區系列產品的產業化,為我國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推廣提供標準化保障,為行業發展升級提供指引。
智慧城市
1.《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
據悉,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
其中,在推進文旅休閑消費提質升級中,《意見》提出鼓勵各地區、各行業提升“智慧景區”服務水平,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做好客流疏導和景區服務;
另外還鼓勵建設“智慧商店”、“智慧街區”、“智慧商圈”,促進線上線下互動、商旅文體協同;加快發展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可穿戴設備等新型信息產品;鼓勵企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各類電子產品智能化升級。
2.《智慧城市智能多功能桿系統總體要求》
《智慧城市智能多功能桿系統總體要求》是由TC28(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上報及執行,主管部門為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該標準有助于城市智能多功能桿的集約建設,實現各類傳感信息的互聯互通,解決當前智能多功能桿系統建設無標準可依的問題,助力智慧城市建設目標的實現。
通過研制該標準可以為城市級智能多功能桿系統的一體化集成設計提供技術指導,提升公安、城管、環保等領域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水平,5G、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產業的發展,為地方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支撐。
目前,該標準給出了智慧城市場景下的智能多功能桿系統的基本原則、系統組成、系統架構,并規定了系統基本要求、系統通信要求、系統編碼標識要求、系統供電要求、系統運維要求。
3.《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
今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了改造任務,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可分為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3類。其中基礎類為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內容,中央將給予資金補助,按照“保基本”的原則,重點支持基礎類改造內容。安防作為目前社區建設中重要一部分,被劃入到市政配套中提升小區內部及與小區聯系的基礎設施;在完善類中,在包含加裝電梯、停車庫(場)、電動自行車及汽車充電設施、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等配套設施;提升類則主要涉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及其智慧化改造,其中包括改造或建設小區周界防護等智能感知設施。
《意見》在完善配套政策中,提出完善適應改造需要的標準體系。各地要抓緊制定本地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規范,其中尤為明確智能安防建設要求,鼓勵綜合運用物防、技防、人防等措施滿足安全需要。及時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法。
4.《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區第1部分:智慧社區建設規范(征求意見稿)》
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國家標準《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區第1部分:智慧社區建設規范(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中對智能基礎設施的智能安防監控設施、智能消防監控設施、公用設施智能監測設施、公共環境智能監測設施、智能家居設施等作出了相關規定。
其中在智能基礎設施中智能安防監控設施是重要組成部分,《征求意見稿》提出智能安防監控設施應包括但不限于高清智能視頻監控系統、人臉識別系統、車輛道閘控制系統、智能門禁系統、電子圍欄系統等安防監控子系統,同時對各個子系統建設應滿足的功能及參數提出嚴格要求。
另外,《征求意見稿》還對智能消防監控設施、公用設施智能監測設施、公共環境智能監測設施、智能家居設施、通信網絡設施也都提出了嚴格要求。
5.《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
2020年,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
意見指出,以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為支撐,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通過線上預約,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保潔、送藥等生活服務。對接醫療醫保服務平臺,提供醫療資源查詢、在線預約掛號、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醫保信息查詢、醫療費用報銷等醫療醫保服務。加強動態監測,為居家養老提供安全值守、定期尋訪、疾病預防、精神慰藉等服務,降低老年人意外風險。
意見提出,廣泛運用5G、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鏈接各類電子商務平臺。推動智能安防系統建設,建立完善智慧安防小區,為居民營造安全的居住環境。實現車輛管理智能化,增設無人值守設備,實現掃碼繳費、無感支付,減少管理人員,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車輛通行效率。統籌車位資源,實現車位智能化管理,提高車位使用率。完善新能源車輛充電設施,方便綠色出行。
校園安全
1.《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方案(2020—2022年)》
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維護校園視頻安全,《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要求全面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和屬地部門管理監督責任,聚焦校園食品安全突出問題、薄弱環節,采取有力措施,筑牢基礎、補齊短板、提升水平,嚴防嚴管嚴控校園食品安全風險,遏制發生群體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在重點任務推進中,《方案》明確全面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灶”等智慧管理模式,強化供餐單位自身食品安全管理,充分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原料溯源把關、設施設備管控、人員行為糾偏等的智能化水平,及時發現并糾正存在的問題;在大力推進學校食堂“明廚亮灶”過程中,通過將視頻信息接入學校或教育部門網頁、APP以及第三方平臺等方式,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
同時也需要學校負責人和食堂管理人員要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隨機抽查食堂食品安全狀況,及時發現食堂食品安全問題,及時予以糾正;鼓勵學生家長借助“互聯網+明廚亮灶”,參與學校食堂的監督,推動學校安裝使用校園食安系統。
2.《關于進一步強化各項安全防范措施 切實保障2020年秋季開學校園安全的通知》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特發布2020年第5號預警,再次提醒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學校務必樹牢安全第一意識,嚴格落實《公安部教育部 關于進一步強化各項安全防范措施 切實保障2020年秋季開學校園安全的通知》各項要求,織密學生安全“防護網”,盡大氣力守護學生生命安全。
通知提出,組織安全隱患排查。各地要汲取近期學校安全事件的慘痛教訓,加強部門溝通協調,夯實聯防聯控機制,以預防學生暴力傷害、校園及周邊治理、學校周邊特殊人群管控為重點,立即組織開展一次安全隱患起底式大排查,及時化解涉校涉生矛盾糾紛,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堅決不留死角;督促各地各校加快落實《公安部教育部關于加快推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防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三個100%”要求,配齊配強學校保安,視頻監控全覆蓋、一鍵報警與公安部門聯上網,切實提高校園及周邊安全防護能力。
信息安全
1.《關于開展2020年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
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工信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2020年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此次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重點方向包括5G網絡安全、工業互聯網安全、車聯網安全、區塊鏈安全等。
其中在智慧城市安全方面,試點示范工作重點面向智慧政務、智能生活、智能醫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智慧環保等典型應用場景網絡安全需求,在新型智慧城市設施、建設、運行、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安*方案。
在物聯網安全方面,結合智慧家庭、智能抄表、零售服務、智能安防、智慧物流、智慧農業等典型場景網絡安全需求,在物聯網卡、物聯網芯片、聯網終端、網關、平臺和應用等方面的基礎管理、可信接入、威脅監測、態勢感知等安*方案。
2.《信息安全技術遠程人臉識別系統技術要求》
2020年11月1日,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遠程人臉識別系統技術要求》正式實施。該標準將推動我國人臉識別技術產業化發展,進一步豐富人臉識別技術體系和應用場景。
據了解,該標準是信息安全鑒別與授權標準體系及生物特征識別信息安全標準體系架構中重要的基礎標準。標準提出了以人臉識別為手段、以密碼技術為保障的人臉識別系統,在遠程可信環境中為信息系統提供用戶身份標識與鑒別服務的安全框架,重點解決了前端可信環境、活體檢測、服務端人臉庫安全等關鍵環節的標準化問題。
標準對遠程人臉識別系統的功能、性能及安全保障按照基本級、增強級分別提出了分等級的技術要求,可支撐人臉識別系統產品開發、測試和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全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身份鑒別的網絡安全國家標準。
無人機
1.《民用無人機生產制造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2020年3月20日,工信部裝備二司公開征求對《民用無人機生產制造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意見,以規范民用無人機生產制造相關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飛行安全,促進民用無人機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2.《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條例》
本條例主要規范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制造、流通管理、駕駛資質、空域使用、飛行計劃申請、飛行實施等內容,對無人駕駛航空器實施全生命周期設計、全類別覆蓋、全鏈條管理,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飛行安全,促進無人駕駛航空器新業態健康有序發展。
2020年關于無人機的政策主要聚焦在無人機的產品和配套設施管理上。這些重大監管政策的出臺和相關立法工作的開展完善了無人機行業的運行體制機制,進一步促進了無人機行業的合法化運行,并推動民用無人機行業步入強監管階段。
結語:未來,隨著國家大大力支持、安防人的不斷努力,智慧城市、交通、教育、信息安全、無人機等行業的需求拉動,我國安防行業將進一步發展,迎來新風口,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