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數據顯示,在我國平均每年火災約36.1萬起,死亡人數上萬,受傷超4000,而在各種火災意外事故中,每年公共場所的火災直接造成財產損失高大16億元人民幣,損失約占全年的5分之3,因此預防、管理公共場所突發性火災尤為重要。
公共場所的兩大火災隱患
1.高溫下的電動車
每年夏季,電動車電瓶充電裝置起火事故一直都是高頻事故隱患的重點對象,電動車充電、電瓶自燃而導致的火災占全年整體數據的60%以上。
因為大多數公共場所是室內停車場,或未修建停車場,所以電動車的常停放在樓道、通風散熱差、堆積物多、未裝置消防器材的地方,呈密集停放的狀態、不留縫隙。一旦起火,火苗溫度可在100秒內迅速攀升到200℃以上,伴隨著蔓延范圍大的特點,并且在燃燒過程中,電動車的塑料外殼具有易燃性和燃燒時會產生大量有毒氣體。
因此公共場所的針對電動車自燃事故需引起高度注意,必須要做好預防和管理工作。
2.“煙把”是第二大隱患
目前,公共場所都會嚴令規定禁止吸煙,更有一些公共場所會掛牌聲明無煙區和吸煙區。但由于全國煙民基數過大,或因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安全隱患意識強弱不等各種原因。根據數據統計,在很多公共場所每年仍有因未熄滅的煙把而造成的火災,約占全國火災的70%以上。
特別是在一些酒店、KTV、網吧、飯店等公共場所,常常會在地板上覆蓋大面積的針織、布料地毯或極易引燃的天花板等裝飾品,加上人流量大、空間相對密閉,易引起火災,引發人群慌亂,難以及時控制和疏散人員撤離的情況。
智能煙感報警器持續發力
預防事故的發生是避免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目標,煙感報警器在火情引發的初期就能進行識別并及時處理,遇到煙霧或火災時自動報警且能夠在第一時間推送報警信息和實時顯示火災位置,達到精確定位每處火災場所的效果,將大大降低火災的損失,為營救爭取寶貴的時間。
智能煙感報警器與傳統煙感探測儀器不同,它能夠智能發送警報并且無信號干擾優勢,當煙霧達到一定程度后自動消防部門發送警報,并將報警信息發送至社區負責人、公共場所負責人手機上。針對吸煙問題,智能煙感報警器搭載著吸煙行為識別算法,可通過對人臉、肢體動作及煙的特征進行定位分析,監控公共場所吸煙行為,快速檢測出吸煙行為,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和彌補監督執法人員的不足。
智能煙感報警器不僅僅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們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保障,它能及時發現火災并發出強烈聲響,提醒現場人員迅速報警快速撤離,小化的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增強公共場所逃生意識
面對危險時,不僅需要科技保障公共場所和人身安全,而且需要我們增強自身消防安全意識和逃生意識。那么,在公共場所遇到火災,該如何逃生呢?
1.一般公共場所附近有設有滅火裝置,仔細看清楚滅火器類型和有效期,再考慮是否采用滅火器滅火。
2.逃生時要防止煙霧中毒,可用濕毛巾或濕口罩蒙口鼻,彎腰或匍匐撤離;切勿大聲呼叫,防止有毒煙霧吸入呼吸道。
3.逃生時不要乘坐電梯。當火勢不大時,要盡量往樓層下面跑,若通道被煙火封阻,則應背向煙火方向撤離,逃往天臺、陽臺處。
4.遇到火災要保持鎮靜,快速判明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決定逃生的辦法。撤離時,應根據工作人員的引導進行疏散,要注意朝逃生指示標志方向或空曠地方跑,不要盲目跟風,相互擁擠,亂沖亂撞。
結語:智能煙感報警器是平安城市“智慧的眼睛”和“靈敏的鼻子”,通過全覆蓋安裝,以確保火災發生后能將危害降到低,為公共場所筑起了一道防火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