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2020年進入智能時代下半場,智能安防產業鏈不斷延伸,伴隨著行業智能化普及推進,AI融合場景應用的新技術不斷出現。另外,隨著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紅外熱成像為代表的技術應用落地持續加快。另外,伴隨5G技術的進入深度融合階段,安防產品技術又將迎來新一輪的變革。
疫情下人臉識別+紅外實現測溫更準確
2020年一場全國響應的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在這場阻擊戰中,以安防產品技術為代表的新興科技被應用在疫情防控的一線。
基于發熱是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表現形式之一,紅外熱成像技術大有可用武之地。紅外熱成像技術根據物體熱輻射的特點,可以對人們進行溫度測量和熱狀態分析,通過紅外熱成像設備對人們進行體溫快速篩查,一旦人體溫超出超過設定的攝氏度,紅外熱成像設備將告警,再基于人工體溫測量,進一步確認。
當前,以人臉識別為基礎功能的智能攝像機已經非常成熟,安防行業內大部分企業具備技術以及成套設備的能力。通過紅外熱成像技術以及人臉識別技術疊加,實現溫感攝像頭系統結合了人臉識別和熱成像體溫檢測功能采集相關信息,實現身份信息與體溫匹配。同時自動排除干擾人體測溫的因素,只針對人臉額部測溫,做到人臉和溫度即時可見。
在此抗擊疫情過程中,行業內專注紅外熱成像的企業包括大立科技、高德紅外,快速響應工信部號召向疫區供貨、支援疫區前線。另外,大華股份提出熱成像人體測溫解決方案,并緊急生產出第一批緊缺的紅外熱成像檢測設備,助力相關部門提升檢疫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海康威視成立應急工作組,從研發、生產到供應鏈不同層面全力保障紅外測溫等相關設備的供給,助力疫情防控。據不完全統計,發往武漢的視頻采集與分析、紅外測溫等系列產品近千套。
AI深度融合場景應用技術變革涌現
近些年人工智能持續融入行業場景化應用,并成為了傳統行業變革求新、提高效益的利器。在安防領域特別是視頻監控,AI技術的應用讓傳統的視頻數據發揮了更大的價值,并且已經有了成熟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公安、交通、樓宇/園區、民用安防等領域紛紛落地。同時可以發現,隨著行業智能化普及推進,性價比更高、價格更實惠的智能化設備及應用方案普及應用率正在不斷提高。
2020年AI+安防的融合性應用以夜晚場景下視頻監控應用具代表性。以科達率先提出的AI超微光技術為例,該技術基于邊緣計算賦予攝像機的算力,結合深度學習的算法,在不產生光污染的情況下,很好地解決了智能攝像機夜間成像和識別感知的難題。
今年科達不斷在實踐中優化AI超微光算法,推出HDR融合算法和像素推理技術,讓AI超微光普及更快、更廣。科達采用AI超微光+HDR融合算法,能在光線亮度變化較大的環境中提供具有更佳信噪比、更好動態范圍的圖像。
紫光華智在軟件定義攝像機基礎上,創新性提出雙相曝光技術,借助AI實現智能補光,補足傳統攝像機單一曝光的缺憾;例如在復雜交通狀況下,行人、非機動車移動速度慢,需要較長的曝光時間,優先保證人像細節特征清晰;機動車移動速度快,需要較短的曝光時間,且夜間車燈容易使車牌過曝,需對車燈強光做抑制,優先保證車牌清晰可識別。不但能夠提升人車的捕獲率,并且抓拍的圖像更加清晰、特征更明顯,智能分析結果更加精確。
當前,前端智能化已經形成產業共識,無論是傳統安防企業還是ICT、人工智能企業等業界主流廠家推出的產品均是以智能為基礎。實現視覺感知智能化,極大提升數據采集的質量,降低后端數據處理的算力消耗,降低整體TCO,同時分布式處理也提升了系統可靠性。
5G與安防深度融合細分場景應用落地
2019年是5G商用元年,2020年則進入5G大規模建設之年,并且應用落地進程速度加快,覆蓋公共安全、智能制造、醫療、能源等熱點領域,涉及礦山、港口、制造業等多個場景的應用模式。
在安防行業,一直以來受制于傳輸系統的限制,安防行業移動視頻監控領域的應用一直只是整個視頻監控系統的一小部分,市場規模也一直受制于技術的發展增長有限。
5G以其高帶寬、低延時、廣連接的特點將在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中發揮革命性的作用。作為5G首批理想的應用領域,智能安防將持續拓展行業的廣度和深度,并通過與AI技術的融合,讓智能化普及進一步加快,并催生出更多行業智能化場景,尤其是針對移動視頻監控領域,囊括了車載監控類場景、應急處置類場景、大型活動臨時監控類場景、偏遠區域監控場景等,實現移動視頻監控市場的跨越性的邁進。
可以說,5G技術有效解決視頻物聯網面臨的多感知節點連接的復雜通訊傳輸問題,使安防相關的傳感器實現互聯,助推以大安防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各細分領域的應用快速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5G技術不但可以獲取更多維度的實時海量的節點數據,而且還能與AI相融合,在安防云中心即可完成對海量“實時”數據進行全局分析,從而助力做出更加有效、及時的安全防范。
可以肯定,以5G打通感知前端、云和大數據平臺、指揮中心,再加上大算力AI使行業數據采集、傳送、存儲和計算更智能、更敏捷、更高效,而借助大數據智能模型讓"沉睡"的數據活躍起來,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提高智能感知、精準處置能力,提升防范化解風險水平,進而實現實時監測、科學預警、及時處置,實現5G+安防社會治理新解決方案。
小結
無論是疫情防控還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以及5G技術或者更多新技術的出現,安防行業發展重點是借助更多數字化技術實現自身技術的升級變革,進而推進行業更多細分場景的應用與落地。以華為2020年推出的“四無”生態型攝像機為典型,應用的技術多種多樣,VideoX無線傳輸技術、超級刀片鋰電供電、采用算力換圖像等等,并且“四無”特性(無電、無網、無光、無現場運維)打破環境約束。因此行業持續不斷發展的過程可以概括為融合、創新、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