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時事聚焦】雖然5.12汶川大地震已過去十三年,但是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心理陰影從未徹底消除,每當聽到有關地震的消息,大多數人都是充滿懼怕與擔憂的。近日,四川阿壩州汶川縣發生4.8級地震引發關注。四川本就是地震高發地帶,發生地震不足為奇,但由于這次發生地震的地點正好又在汶川,碰觸到了大家的敏感神經,仿佛我們的思緒又被拉回到了十三年前。
地震預警技術不斷進步
據四川省地震局報道,7月14日23時36分,在四川阿壩州汶川縣發生4.8級地震,推測是5·12大地震的余震活動,震源深度15千米,暫無人員傷亡。在這次地震中,中國地震預警網在震后5秒產出地震預警信息,遠在76公里之外的成都,在地震波到達前19秒便收到了預警信息。由此可見,我國地震預警技術在不斷進步。
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后,依托地震監測等基礎設施,依靠現代地震學與信息技術,爭分奪秒地與破壞性地震波賽跑并跑在它的前面將警報信息傳至用戶的技術。地震預警信息則是由中國地震預警網產出、由四川省地震局推送的,以手機APP彈窗為主的秒級地震預警通知。
按照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對破壞性大震,如有效的產出、接收地震預警信息,并采取有效的緊急避險和緊急處置措施,可減少人員傷亡5成以上。地震越大,地震預警的效果也就越明顯。
我國“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建設于2018年正式啟動,目前四川部分地區已具備提供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的能力。2019年至2020年7月,四川省內共發生M5.0以上地震10次,地震預警系統均有效處理。2019年6月17日四川長寧發生6.0級地震,震后11.2秒即較好地產出了第一報地震預警信息。2019年9月8日四川威遠發生5.4級地震,震后7.9秒產出第一次地震預警結果。
地震預警迎來智能化升級
在經歷了第一代人為報警,第二代數模混合報警系統之后,第三代事前預警系統已經向完全數字化系統(網絡攝像機,網絡監視器和視頻服務器)進行轉變,這也是目前安防領域正在采用的事前預警技術。
我們也可以將第三代事前預警技術視為一種更為智能化的防盜報警技術,其以視頻為報警源,用視頻分析技術來監測、判斷是否符合要預定的報警條件并檢測到觸發設定條件時啟動報警。完成從原來的人工查找到自動推送,從以前的事后查找向事前預測、預防、預警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成熟,當下的視頻監控技術在AI的加持下也開始向智能化升級,逐漸迎來了視頻結構化時代。而在視頻結構化時代,視頻分析技術將把視頻中的結構化數據進行處理集和分析,并將其轉化為結構化數據,繼而對態勢進行事前感知,達到事前預警的效果。
地震自救小知識科普
既然無法預知天災何時降臨,那么就多多掌握自救知識吧!當地震來臨時,首先要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如果來不及去往空曠場所,應躲在室內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或物體旁,空間小、有支撐的地方。最好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用柔軟的物品(如枕頭,被子等)護住關鍵部位(頭部以及脖頸處),并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切記不要點燃明火,地震一旦發生,很有可能空氣中會含有可燃易爆氣體。一定要聽從相關人士指揮,不要慌亂。
地震預警播報常識:1)倒計時中插入兩聲“嘀嘀”:說明這是具有破壞性的地震,需趕緊逃跑或尋找狹小空間躲避;2)只插入一聲“嘀”:說明這是有震感而無破壞性的地震,不要驚慌,避免摔倒;3)倒計時之間無其他聲音:說明這是幾乎無震感的地震。
結語:面對突發的地震災害,人類只能爭分奪秒和時間賽跑,預警信息越提前,就意味著能爭取更多的時間自救,從提前幾秒到幾十秒預警,相信未來我國在地震預警方面還會取得更大突破。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