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隨著智慧城市建設提上日程,越來越多的智能科技應用于城市的各個角落,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智能井蓋就是其中之一,外部看起來和普通井蓋并無二致,實際上卻“內有乾坤”,正是它們的默默守護,窨井蓋“吃人傷人”事件大大減少,腳底下的道路也更安全了。
近幾年,國家對窨井蓋管理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相關立法也正在進一步完善中。其實,早在2013年,住建部就下發過《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窨井蓋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切實加強城市窨井蓋的維護和管理。2020年12月,住建部聯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強窨井蓋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 ,明確提出了到2025年底前完成窨井蓋智能化水平明顯加強,事故風險監測預警能力和應急處置水平顯著提升,窨井蓋安全事故明顯減少等工作目標。
盡管如此,窨井蓋被盜導致的傷人事件仍然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社會反映強烈。傳統窨井蓋依靠人為巡邏,管理效率低下,當出現沉降、破損、缺失等問題時,往往無法及時發現,導致窨井蓋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如何給窨井蓋加把“鎖”成為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當下共同面臨的難題。
智能改造,造福民生
小小井蓋,大大隱患,事關人民群眾“腳底下的安全”,“腳下陷阱”不得不防,于是智能井蓋應需而生。目前,全國多地已將井蓋智能化改造列入民生工程,下面一起來看看各地智能井蓋改造的最新進展吧!
重慶:8月24日,從重慶市排水公司獲悉,為更好地應對“井蓋吃人”安全隱患,該公司對井蓋材質結構進行了改進,并加裝了物聯網終端,實現了主城排水管網井蓋數字化管理,有效解決了市政管網排水管道液位監測難題。
河南平頂山:9月5日,平頂山市首批試點路段建設路(凌云路至東安路區間)200個窨井蓋已完成安裝,為實現井蓋精準化管理奠定基礎。
江蘇常州:近日,在鳳凰路,23套智慧攝像頭及100個智能窨井蓋已全部安裝完畢,正式接入市級統一平臺,成為天寧區首例。
小小井蓋,大大智慧
窨井蓋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無論缺失還是破損,都會給城市治理及民生安全帶來危害。基于智能芯片及傳感器功能優勢,通過智能井蓋物聯網平臺,便能實時獲取井蓋狀態信息,既能防盜又能及時維修,守護“腳底下安全”頗有成效。
安全加倍:每個智能井蓋都擁有獨有的RFID標簽,通過掃描可獲取其編號、定位及異常告警記錄等相關信息。一旦發現井蓋出現缺失、移位等異常情況,傳感器會立即觸發告警,有效防止撬井、開井、滿水等,也便于工作人員及時維修或更換。
防內澇:受臺風“煙花”侵襲,宿遷市區部分路段積水嚴重,多虧先期在主城區重點路段安裝6371個多功能智能井蓋傳感器,發揮了實時監測作用,助力巡查人員快速發現積水,大大提高了臺風防御效能。
結語:因井蓋被盜、移位而設下的“腳下陷阱”使行人步步驚心,加強井蓋安全管理迫在眉睫。智能井蓋改造讓傳統井蓋得到了科技“武裝”,既有聰明大腦,也有靈敏的“嗅覺”,能夠即時感知危險,有效維護大眾的“腳底下安全”,實乃值得大力推行的民生之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