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政策法規】國務院日前印發《“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四五”時期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規劃》指出,堅持黨的領導、以人為本、預防為主、依法治理、精準治理、社會共治,到2025年,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建成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國家應急能力體系,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全面加強,應急管理法治水平、科技信息化水平和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產、綜合防災減災形勢趨穩向好,自然災害防御水平明顯提升,全社會防范和應對處置災害事故能力顯著增強。到2035年,建立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中國特色大國應急體系,全面實現依法應急、科學應急、智慧應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應急管理新格局。
《規劃》部署了七方面重點任務,一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優化協同高效的治理模式。二是夯實應急法治基礎,培育良法善治的全新生態。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織密災害事故的防控網絡。四是加強應急力量建設,提高急難險重任務的處置能力。五是強化災害應對準備,凝聚同舟共濟的保障合力。六是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增進創新驅動的發展動能。七是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圍繞上述重點任務,《規劃》安排了五類共十七項重點工程。
在強化風險監測預警預報方面,《規劃》提出充分利用物聯網、工業互聯網、遙感、視頻識別、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技術提高災害事故監測感知能力,優化自然災害監測站網布局,完善應急衛星觀測星座,構建空、天、地、海一體化全域覆蓋的災害事故監測預警網絡。并強調高危行業的安全監測監控要實行全國或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區域聯網。
在風險監測預警網絡建設方面,《規劃》強調要加快完善城鄉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公共信息平臺,整合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等行業領域監測系統,匯聚物聯網感知數據、業務數據以及視頻監控數據,實現城鄉安全風險監測預警“一網統管”。
《規劃》還提出了其他部署,并從加強組織領導、投入保障和監督評估等三方面保障實施,確保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