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家頒布的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政策匯總 | ||
日期 | 政策名稱 | 主要內容 |
2022年1月 |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 要求,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2035年,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此外《規劃》還重點部署了“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八大任務,在政策引導下,傳統產業鏈將實現全面數字化轉型,我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將進入加速期。 |
2022年3月 | 《“十四五”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發展規劃》 | 聚焦“十四五”時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重點任務,在城鄉建設綠色低碳技術研究、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技術創新、城市人居環境品質提升技術、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應用、城市防災減災技術集成、住宅品質提升技術研究、建筑業信息技術應用基礎研究、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創新、縣城和鄉村建設適用技術研究等9個方面,加強科技創新方向引導和戰略性、儲備性研發布局,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強化集成應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
2022年4月 | 《2022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 | 到2022年底,數字鄉村建設取得新的更大進展。數字技術有力支撐農業基本盤更加穩固,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夯實。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5G網絡實現重點鄉鎮和部分重點行政村覆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超過60%。鄉村數字化治理體系不斷完善,信息惠民服務持續深化,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有效提升,數字鄉村試點建設初見成效。 |
2022年5月 | 《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 | 《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實現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這一目標,為未來五年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指引了新方向。 |
2022年6月 | 《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 | 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構建城市數據資源體系,加快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探索城市信息模型、數字孿生等新技術運用,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
2022年6月 | 《“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 | 推進智慧化改造。豐富數字技術應用場景,發展遠程辦公、遠程教育、遠程醫療、智慧出行、智慧街區、智慧社區、智慧樓宇、智慧商圈、智慧安防和智慧應急。 |
2022年6月 | 《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 | 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建設宜居、韌性、創新、智慧、綠色、人文城市。 |
2022年7月 | 《“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 圍繞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提出4方面重點任務:推進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增強城市安全韌性能力;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促進形成區域與城鄉協調發展新格局;完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智慧化轉型發展。 |
2022年8月 | 《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 提出了數字鄉村標準體系框架,包括基礎與通用標準、數字基礎設施標準、農業農村數據標準、農業信息化標準、鄉村數字化標準、建設與管理標準、安全與保障標準等7個部分內容,并從標準應用、標準制定、標準修訂、標準轉化4個方面提出了數字鄉村標準化建設路徑。 |
2022年12月 | 《“十四五”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 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領域科技創新體系更趨完善,基礎理論水平與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為新型城鎮化提供更高質量的技術解決方案,有力支撐城鎮低碳可持續發展,推動城市建設與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壯大,科技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 |
上一篇
華為等堅信激光雷達更安全 馬斯克稱純視覺是王道:博主實測前者更優
華為等國內車企也基本都更推崇激光雷達方案,理由無外乎各種環境下都是最安全的優先選擇。簡單來說,激光雷達不會被表面圖案欺騙,它們只關...辰安科技子公司科大立安四足滅火機器狗:火場環境實時檢測與復雜地形攻堅突破
辰安科技子公司科大立安“空地一體化”智能滅火平臺推出四足滅火機器狗,以“環境實時檢測”與“復雜地形攻堅”為核心,突破室內火場救援瓶...?“大模型+智能體”雙驅動!中控技術×大華股份成立視覺AI聯合實驗室并揭牌
“視覺AI聯合實驗室”的協作共創,不僅是技術融合,更是工業認知體系的升級。當視覺智能體深度融入工業全流程,擁有了“眼睛”的功能,將...“大模型 智能體”雙驅動!中控技術×大華股份成立視覺AI聯合實驗室
此次強強聯合標志著工業大模型與視覺智能體的深度融合,雙方將圍繞“大模型 智能體”雙驅動模式,重構工業智能化技術范式,為全球流程工業...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