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近日,從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獲悉,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230萬個。會上,工信部還透露,2023年將出臺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5G和千兆光網建設,全面推進6G技術研發。
2022年,隨著5G基站遍地開花,5G進入規模化應用的關鍵階段,應用領域不斷延伸,應用場景持續增加,不僅為通信運營商開拓了廣闊的業務空間,也為智慧警務、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等領域帶來了全新的變革。
“5G+量子”賦能智慧警務
5G的“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的特性能夠助力情報研判、治安防控、維護穩定、偵查破案,構建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量子的高安全等級特性,結合5G,從安全性和合規性上符合行業要求。5G與量子的深度融合,能夠加快公安構建職能科學、事權清晰、指揮順暢、運行高效的公安機關機構職能體系,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基于5G和量子加密專網的智慧警務創新應用系統,可實現基于5G切片的數據授權出入,在數據傳輸上將控制流與數據流完全隔離,具有高安全性和保密性。功能主要集中在現場的場景化應用和云端系統的智能化、數字化、可視化管理。通過云網端安一體化建設,實現全方位視頻監控、指揮調度、巡邏排查、警情處理、智能識別等多種功能。
“5G+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
11月20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湖北武漢盛大召開,展示了我國“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最新成果,為推動“5G+工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規模化發展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2022中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成效評估報告》顯示,我國“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超4000個,已覆蓋41個國民經濟大類。工業互聯網作為實體經濟與新興技術融合的產物,是加快5G商用部署的重要突破口之一。5G網絡具有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等特點,正好滿足工業互聯網的迫切發展需求。兩者相輔相成,加速了我國新型工業化進程,成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重要支撐。
“5G+北斗”助跑自動駕駛
天上的北斗與地上的5G網絡,這兩大“國之重器”看似天地相隔,實際上具有天然融合性。二者強強聯手,可有機融合成為高精度、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信息時空體系,實現物聯網的可感知、可測量、可計算、可控制,提供基于 " 高精度定位、高精準時間、高清晰圖像 " 的能力,可為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農業和智慧家庭等領域提供新的服務。
基于移動5G通信和網聯自動駕駛技術,可實現車輛自動駕駛、行人識別、動態避障、區域動態限速、交通信號燈通行、超視距、車輛動態調度等場景。尤其是在衛星信號接收不到或衛星信號不穩定的高架橋下、隧道、林蔭遮擋和城市峽谷等各類復雜場景,容易導致定位不精準,通過構建“5G+北斗”高精度定位網絡,能夠提供厘米級定位服務,從而進一步構建和豐富5G生態應用。
“5G+Wi-Fi6”打造高速物聯網
5G時代,網絡上行的峰值傳輸速率已經達到10Gbit/s,下行峰值傳輸速率可高達20Gbit/s。與前幾代Wi-Fi標準相比,Wi-Fi 6實現了高吞吐量、高穩定性、超低時延和更廣覆蓋,可以媲美5G體驗。綜合來看,二者在數據傳輸速率上相差無幾,但適用場景還有所不同,Wi-Fi 6在很多場景中都是5G的有力補充。
通過兩種技術的結合使用,在提升場景內設備通信速率、擴大物聯覆蓋、降低時延的同時,還節省了設備全部升級的成本。目前市面上已有兼具5G與Wi-Fi 6功能的網關或路由器產品,可以在接入5G的同時,采用Wi-Fi 6構建場景內的高速物聯網,同樣適用于港口、礦區、電站等工業類應用場景。
“5G+智能農機”解鎖智慧農業
隨著5G通信技術的大規模商用,各種5G應用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場景中得到普及,當然,農業的數字化轉型更加離不開5G的技術加持,兩者的有效結合,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相對于傳統農機作業而言,諸如5G無人駕駛收割機、新能源智能拖拉機、水稻插秧機器人等智能農機的作業模式要更加的靈活,即便是在夜晚也是能夠作業的,而且無人駕駛也保證了農機的長時間作業,大幅度的提升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