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大屏商顯行業走過2022年的低谷時刻,正在帶著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進入2023年。作為國內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的第一年,也是國際市場進入“后新冠”時代的關鍵時刻,行業對2023年的市場趨勢充滿期待。其中,預期的國內市場復蘇、國際市場加速需求升級、產品技術創新的再次突破、海外消費的再次承壓,都是2023年的核心看點。“有量、有質,也有壓力”:在這樣的期待下,我們總結了2023年極可能實現的十大猜想,借此一窺2023年行業熱點趨勢。
1.國內商顯需求強勢復蘇
大屏商顯行業走過2022年的低谷時刻,正在帶著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進入2023年。作為國內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的第 一年,也是國際市場進入“后新冠”時代的關鍵時刻,行業對2023年的市場趨勢充滿期待。其中,預期的國內市場復蘇、國際市場加速需求升級、產品技術創新的再次突破、海外消費的再次承壓,都是2023年的核心看點。“有量、有質,也有壓力”:在這樣的期待下,我們總結了2023年極可能實現的十大猜想,借此一窺2023年行業熱點趨勢。
2022年國內商顯市場經歷一輪“歷史性”的低潮期。其主要原因在于“新冠疫情”對市場節奏、企業信心、政務和事業單位采購能力等方面的諸多限制。在2023年,這些負面因素將“集體變化”,這是否會帶來一輪強勢的行業復蘇呢?
從經驗角度看,2020年國內商顯市場呈現低谷現象。主要影響因素也是“疫情”。2021年在動態清零政策下,國內疫情防控整體穩定,進而商顯市場獲得了不錯的增量:既有結構性的需求增長,如防疫需求;也有持續的增量,如智慧化顯示需求;更有對2020年低谷的“回補”性增量。
行業多數人士認為,2023依然會符合以上規律:即2022年被壓制的需求會在新的一年呈現復蘇態勢——至少,在2022年低基數上,實現一定的增量,總量匹敵2021年難度不大。
從外部條件變化看,新冠疫情進入以“救治”為中心的新階段,消費市場受到的三年壓制、特別是服務業、文娛產業的壓制,將在2023年有報復性反彈。同時,政務、事業單位也會從“防控”中獲得“資源、資金”上的解放,在2023年擁有更進一步的采購力度。企業方面,隨著國內防控政策的改變,內銷性的信心也在增加,帶來的采購動力也會進一步加強。
且從供給端看,目前大屏商顯無論是價位還是創新都處于“歷史性”的“有利于消費增長”的時刻。特別是液晶大屏、電子紙大屏、小間距LED大屏,都處于同等品類歷史低價,這會對行業回暖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對于大屏商顯企業,其也愿意在2023年抓住“報復性消費”的機遇,相應的供給準備是充分的。
在這樣的有利條件下,部分行業人士認為2023年大屏商顯將在“長期增量、2022年低基數效應、后疫情報復性反彈”等因素作用下,形成一個“小的增量高峰”:為何是小的增量高峰呢?因為,除了以上有利因素外,全球宏觀經濟形勢、特別是美元加息周期,對于國內外市場的溢出影響,會對企業為主的大屏市場有負面效應。
不過,對于國內宏觀經濟政策而言,更為精準的貨幣政策、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都可期;同時,疫情政策在救治為中心的階段,對人力和資金資源的松綁,將與人口社會流動的增加一起,推動國內消費、內需和服務業的加速恢復與增長。這將是宏觀經濟條件上對大屏商顯2023年高增量有利的因素。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有利因素遠大于不利因素。”這樣的背景下,大屏商顯行業可以對2023年報以謹慎的樂觀。當然,能夠吃到這一輪行業復蘇紅利,還需要企業端加強自身的競爭力建設。
2. LED電影屏市場進入爆發期
在細分市場上,2022年LED電影屏取得了供給端前所未有的“全面突破”。行業人士認為,2023年將是LED電影屏規模化落地的元年。
2021-2022年,國內市場先后有眾多企業獲得了電影屏的DCI認證。包括2021年5月,洲明科技UC-A41 LED電影屏成功通過好萊塢DCI認證,同年11月,洲明科技與中國電影技術研究所聯合研發的UC-A21電影屏,再度拿下好萊塢DCI認證。2021年7月,時代華影研發的LED電影屏幕系統LA2K-10正式獲得好萊塢DCI認證;2022年10月8日,其20米4K LED電影屏也成功通過好萊塢DCI認證。2022年2月,上海幕革GS01 LED影院屏正式獲得好萊塢DCI認證。2022年3月,AET阿爾泰其2K、4K 10米電影院屏均通過好萊塢DCI認證。2022年8月,南京洛普4K電影屏成功獲得DCI認證。2022年11月,利亞德宣布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LED電影屏獲得好萊塢DCI認證。
不僅是獲得DCI認證的品牌企業大量增加,且其產品也包括了10米和20米兩種主流尺寸、2K和4K兩種主流分辨率。可以說,目前LED電影屏單純從供給角度看,已經可以覆蓋80%的放映廳需求。同時,行業分析認為,大規模的產品獲得DCI認證,標志著好萊塢為首的全球電影業對LED技術電影屏認知的新態度。
2023年國內電影放映市場必然會獲得疫情開放后的發展紅利。實際上,分析研究傾向于2023年會有報復性觀影消費出現。這對于影院市場提升采購信心是有幫助的。但是,也有研究認為,過去三年疫情給影院行業造成了一定“內傷”,2023年行業會更為聚焦療傷,而不是熒幕量的增長。
然而,從影院經營角度看,LED電影屏以其寬泛的亮度可調性,獲得了更多種場景與主題“應用價值”。例如在明亮顯示模式下,LED電影屏放映廳可以作為年會、親子娛樂等場所。某種角度看,增加LED電影屏放映廳,有助于電影院線市場向“多元價值”、“混態經營”的升級。這對于“療傷中”的放映廳市場是有好處的。
當然,限制LED電影屏市場發展的因素也包括“產品價格”。從這個角度看,國內LED電影屏產品在LED顯示行業整體價格向下調整的背景下,2023年會獲得更多的價格下降空間。這也將有利于這一新技術產品的加速市場化。
電影放映是一個高質量需求的市場。LED大屏顯示在電影屏上的努力體現了其行業向上升級的特征。在2022年完成了“供給側爆發后”,2023年迎來需求側的真正啟動是大概率事件:LED電影屏元年將至,不確定的只是這個元年將獲得多大的市場銷量規模。
3. 玻璃基板Micro LED加速進入市場
2022年下半年,玻璃基板的micro/mini LED產品正在呈現井噴趨勢。不僅是此前高度關注這一技術的三星、京東方持續推出新品或者提升既有產品量產速度,亦有更多的行業企業在LED背光或者直顯市場中加入玻璃基板陣營。
例如,2022年年底,京東方晶芯科技有限公司COG(Chip on Glass)玻璃基Mini LED顯示屏產品獲得TUV南德意志集團國內首個高視覺舒適度認證標志。目前京東方已經推出P0.9玻璃基Mini LED直顯、34英寸玻璃基Mini LED電競顯示器等多元化高端技術產品
12月20日,沃格光電(603773.SH)隆重推出了全球首款玻璃基0OD Mini LED背光曲面屏——“皓月”,并首次將0OD定義為Z-MLED。玻璃基Z-MLED背光更強的視覺效果,能有效增加光學效率,比5OD的光利用率提高12%,整機實現薄型化,具有精準動態控光效果。
2月份,百柔新材料表示,在LED領域,公司主要以基板材料為切入點,主攻TPC陶瓷基板和LED顯示玻璃基板。目前,公司的TPC陶瓷基板和4層玻璃顯示基板技術已基本成熟,并且已向客戶送樣,示范線產能大概1~2千平米/月。
9月份,繼第 一代玻璃基透明被動驅動Micro LED顯示模組——nStar Ⅰ之后,國星光電又推出第二代Micro LED新品——nStar Ⅱ。nStar Ⅱ為一款3.5英寸玻璃基Micro LED全彩顯示屏,像素間距300微米(P0.3),采用TFT驅動實現了8bit(256灰階)色深的顯示效果。
行業企業爭先進入玻璃基板LED市場的原因主要有三個:第 一是玻璃基板自身優 秀的特性。例如,散熱、穩定性、超薄集成、高密度集成控制、可柔性化、可透明性等方面的優勢。第二則是因為,玻璃基板對巨量轉移技術更為友好。玻璃基板的光滑性、穩定性、散熱性,都有利于巨量集成工藝。第三,玻璃基板在“高密度控制電路”的實現上具有顯著優勢。在LED直顯產品進入P0.7以下時代時,其具有技術實現和成本上的優勢。
恰是這些技術優勢,與LED背光的高度集成、超薄趨勢;LED直顯的高像素密度化趨勢結合,讓玻璃基板成為mini/micro LED時代的寵兒,是未來市場、前瞻性產品的基礎技術。致力于搶占未來市場的廠商都在“加大玻璃基板”技術的開發。
從產品陣營看,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深天馬這種面板企業;海信、三星等彩電終端企業;國星光電、康佳等上游LED企業、沃格光電等背光集成企業;以及相關材料和終端產品企業,都在玻璃基板技術上有不同程度的布局。玻璃基板LED自2019年問世以來,經過數年發展已經具有“行業共識”、“市場需求”上的基礎。預計在2023年在液晶背光和直顯市場,玻璃基板LED會呈現出供給側的進一步爆發。
4. 100英寸商顯市場競爭加劇
從應用產品線角度看,2023年將是商顯市場100英寸產品線競爭更為激烈的一年。包括技術進步、價格下降和百英寸需求增量、供給端增量等因素都會加劇100英寸量級市場的競爭。
預計2023年98英寸液晶顯示價格依然會在低位運行;同時110/120英寸液晶產品創新可能以更親民的方式面世。同時,mini/micro LED直顯產品在100-130英寸上的布局會更為豐富,價格也會在技術成熟度提升、上游供給更充沛的作用下繼續下降。除此意外,激光投影顯示產品的價格也會處于下降通道之中。
另一方面,2023年百英寸商顯產品的需求,依然主要集中在中高端會議室應用場景。無論是LED直顯、液晶還是投影,都會面臨供給端的增量持續增加,但是中高端會議顯示需求總量基本穩定的“供需”格局。唯 一好消息是,2022年會議室顯示設備采購處于相對低谷,2023年可能有低水平的消費反彈。
百英寸液晶顯示器/TV、百英寸液晶交互平板、百英寸LED直顯、百英寸LED電子白板、投影電子白板、激光電視百英寸產品、百英寸投影大屏……在這么多差異品類的競爭中,行業分析認為,市場競爭將主要集中在價位、顯示尺寸和效果特性等三個維度。液晶、LED大屏和投影各自都將具有獨有優勢。這也決定了,如果顯示企業的目標是百英寸會議市場,那么可能需要布局多條產品線,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性需求。
同時,積極開拓會議顯示之外的百英寸大屏需求市場,例如家用、數字告示等,將是顯示行業直面百英寸競爭升級的“好方法”。在私家影院市場、娛樂會所顯示、商業廣告顯示、企業形象展示顯示等市場,能夠實現更多的增量,是緩解百英寸產品市場競爭烈度的唯 一可能性。而這些市場,隨著2023年社會經濟進入后疫情時代,將有可能獲得復蘇和報復性的消費增長。
總之,百英寸顯示產品的競爭在2023年會更為激烈:不僅是商顯、家用消費市場也是如此。行業企業將以怎樣的供給陣容和競爭策略面對百英寸市場的挑戰,是一個商顯主流品牌的必答題。
5. 超微間距LED屏進一步普及
近年來,小間距LED顯示產品不斷進入,技術標準已經進入P0.X的超微間距時代。特別是2022年,行業技術天花板進一步提升。
例如,年初三星the Wall 75英寸Micro LED TV,芯片尺寸只是過去的1/15,為34×58微米,間距壓縮到近0.4毫米。同時,三星量產的110英寸Micro LED TV,像素間距為0.63毫米。
8月11日,洲明科技舉行新品發布會,帶來全新Micro LED顯示產品UMicro系列,采用了RGB全倒裝發光芯片,點間距最低至0.4mm,產品在低反光、低摩爾紋、超黑底色等多重性能獲得突破。
5月份,雷曼推出163英寸MicroLED 電視。其8K分辨率為7680x4320,支持 115% NTSC 色域、450nits 平均亮度、1000000:1 對比度,由于該產品基于模塊化技術設計,入戶安裝也便捷許多。雷曼光電163寸8K超高清產品間距指標為0.46毫米。
某種角度看,2022年超微間距LED市場已經形成“p0.9產品普及化,對傳統P1.2毫米產品形成高端控制室市場的平替效應”;“P0.9產品在百英寸級別的商用和家用大屏市場加速普及”;“p0.7間距級別產品海量出現,成為下一個主流間距指標”;“P0.4前瞻性產品進入市場化階段,象征性的產品已經問世”的特征。
對此,業內研究特別強調,實現P0.4級別產品的規模量產,目前的基板、集成工藝、封裝工藝可能都不夠“友好和經濟”。未來P0.4產品的大規模普及還需要從材料、設備、到工藝的全面進步。但是,業內認為P0.4級別的產品是LED直顯能夠在大屏顯示、工程顯示上實現“全場景線”覆蓋必須的產品之一,業內有足夠的動力去推動相關技術的開發。
在這樣的趨勢下,2023年超微間距的LED直顯產品必然會進一步普及。P0.9更具經濟性、P0.7應用上量上規模,以及更多企業布局P0.4級別產品是大概率事件。同時,P0.7-p0.4產品,也會是玻璃基板目前重要的用武之地。
6. 三原色激光DLP大量涌現
近年來,在拼接墻市場DLP顯示技術受到了小間距LED崛起的影響,市場空間萎縮不少。但是,這并不意味著DLP拼接墻已經“無用武之地”。DLP拼接墻在可靠性和長期觀看的視覺舒適性上,依然具有極佳的應用價值。
過去10年DLP拼接市場完成了光源從汞燈到LED再到激光的升級,分辨率從標清到高清、乃至超高清的升級,單元尺寸從50/60英寸為主,發展到傳統尺寸和80英寸大尺寸共存的新階段。這些行業創新是DLP拼接保持市場競爭力、客戶應用價值的關鍵。
2022年激光顯示市場出現了嶄新的技術進步。一方面是激光引擎的輕量化,另一方面則是三原色激光顯示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普及。這為DLP拼接墻市場的進一步技術升級,完成全色激光顯示的跨越提供了更多可能。
例如,11月30日,在由德州儀器組織的2022 TI DLP®技術創新應用研討會上,光峰科技發布了最 新一代的ALPD® 5.0激光顯示技術。該技術攻克了激光顯示Rec.2020色域成本高、功耗高、散斑難題,可實現人眼可見最大色域,引領激光顯示行業新發展。包括極米、小米、海信、長虹、堅果等眾多品牌企業,也都已經推出全色激光顯示產品。
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預計2023年全色激光的DLP拼接產品將進入“更新換代”的關鍵時刻。采用全色激光顯示,能大幅度提升DLP拼接的色彩表現力。而這一點恰是DLP拼接系統的傳統短板。依靠激光技術高亮、高色域的特性,DLP拼接產品的視覺體驗渴望實現再一次升級。
當然,DLP拼接行業很難指望全色激光技術實現“市場份額的逆轉”。DLP拼接作為一種差異化選擇的角色,不會在全色激光時代變成“唯 一主角”。但是,在不同顯示技術都在持續進步的背景下,DLP拼接依然需要自身的創新,提升品質體驗、保持競爭力。2023年全色激光產業鏈將更為成熟、規模也會加速成長,這有利于DLP拼接向全色時代的升級。
行業專家認為,DLP拼接實現從單色激光為主,向全色激光為主的轉折點就將在2023年出現。這一點值得拼接墻系統行業的企業高度重視。
7. 非傳統需求市場成為增量關鍵
大屏商顯市場的發展日益呈現出“新場景”的主導價值。特別是在傳統應用市場日益飽和的背景下,開發嶄新的應用品類、應用場景,是智慧顯示發展的主軸。
從傳統場景看,無論是會議室顯示、廣告顯示、教室多媒體、控制室、調度室、安防監控等典型商顯應用場景,都已經進入“飽和階段”,市場發展主要受到“新的基礎設施工程量”、“新興的數據和信息應用方式”的制約。即便市場有所成長也將是“個位數”的。而如教室多媒體等,隨著國內新生兒出生量的下降,長期看甚至可能存在市場萎縮的可能。
除了傳統場景,商顯在服務業、娛樂業、文旅市場等的發展,則呈現出“創新”和“高增長”的態勢。只不過,這些行業的增量,與數字化、信息化在這些行業的創新應用程度緊密相關。而傳統產業的“數字化”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導致商顯的這些典型增量場景的發展,并不完全由商顯產業自身決定。
例如,制造業的互聯網、物聯網發展,工業互聯網普遍面臨“大量缺乏既懂數字技術又具備具體工業制造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工控系統核心組件、系統的大腦,依然存在標準碎片化、協議不開放等情況”;“制造企業對于如何推進數字化轉型,自己完全不清楚,也不知道需求在哪”……
“即商顯新興應用領域,存在著‘沒有石頭可摸,但是也需要過河’的問題”。但是,正因為是無人之境,所以其中蘊含的機遇也是巨大的。商顯企業如何從寬廣的“智慧化”概念中,發現真正可以落地的應用項目,進而實現業務增長,決定了企業發展的未來前景。
行業分析認為,在傳統需求飽和、進口替代基本完成之后,商顯的競爭在2023年將更多體現在“新興”場景挖掘能力上。商顯行業想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也必須在“全新增量市場”取得突破:新應用的開發,和產品價格下降下的普及化,是未來行業市場發展的兩大關鍵支撐點。其中,新應用的開發具有決定性作用。
對此,從傳統專業顯示的行業經驗看,“加速行業化市場的開發”是商顯大屏企業的必修課。因為,行業市場的垂直開發,是產生規模化的嶄新應用的歷史途徑。這條規律很可能是打開非傳統市場應用增量大門的鑰匙。預計2023年大屏商顯企業將加大專業領域、垂直行業的軍團化作戰,進一步向“行業方案商、行業數字化專家”的方向延伸創新服務能力,并托起產業增量的未來之帆。
8. 產業鏈進一步加速整合
2022年是商顯行業頗具規模的“整合年”。尤其是LED顯示行業,出現了數筆戰略性的并購。這些并購即將在2023年完成,并發揮出“強強聯合”的協同之力。
10月,國星光電與蘇州東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股權轉讓意向協議》,擬通過現金方式購買東山精密全資子公司鹽城東山精密制造有限公司60%股權:從營收上看,2021年國星光電LED封裝板塊收入達30.85億位列中國大陸第3;東山精密LED封裝板塊收入26.04億位列中國大陸第5。收購并表后的國星光電有望成為第 一大LED封裝公司,二者的產能占有率則接近30%。
11月6日,京東方公告披露,擬以21億元入主LED芯片企業華燦光電。旨在快速獲得LED外延/芯片的核心技術、保障公司核心資材MLED芯片的供應,以及快速完成LED芯片關鍵環節布局。除此之外,京東方11月1日的公告披露,計劃投資290億元建設應用LTPO技術的第6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著力布局VR顯示和MLED玻璃基板產品市場。
2022年3月起,通過定增拿下6.93%股份后,海信視像便加大籌碼購入乾照光電股份,并在3月底成為大股東。截止2022年12月29日海信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合計持有乾照光電股份1.81億股,占總股本的20%,總耗資約14億元。隨著海信視像公布入主意愿,乾照光電即將結束實控人“空窗期”,迎來新主。
如果說國星光電對東山精密相關業務的并購還是“行業內強強聯合”;那么海信和京東方的并購,則讓其涉足了“全新的產業鏈”環節。后者對于LED顯示、商顯市場的長期戰略影響將更為巨大。
近年來隨著mini/micro LED技術的發展,顯示行業對LED產業的投資進入一輪高潮期。其特點集中體現在“投資單體規模更大”、“投資主體向頭部企業集中”、“非LED傳統企業加大投資”(如康佳、京東方、海信等)。同時,另一些關聯企業加強了生態伙伴間的合作,例如國星光電與華為、TCL與三安光電等。
可以預見,2023年這股行業整合、擴產的風潮還會繼續,并進一步改變LED行業和商顯產業鏈的競爭格局。液晶技術和LED直顯技術的“混業”發展、協同成長,會成為很多企業的戰略選擇;追求規模效益也將是LED直顯行業未來的競爭目標之一。
9. 海外市場占比加速提升
在2022年,大商顯市場的低谷之中,民族商顯企業依然在國際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特別是創新應用產品,例如交互平板、大尺寸液晶、小間距LED、XR虛擬制作系統等,都已經成為本土企業“出海”的利器。
研究認為,本土企業在全球商顯市場擁有三大優勢:第 一是產業鏈優勢,依托上游制造業的規模和成本競爭力,本土商顯企業的供給能力全球無雙。第二是創新優勢,特別是在前瞻性顯示技術上,本土企業已經占據全球創新的高地。第三則是應用經驗優勢,國內商顯智慧化應用水平位于全球尖端,我國商顯企業在項目策劃、實施上擁有更為豐富的經驗。
依托以上優勢,加速國際市場探索是本土商顯企業的“重大市場戰略”。可以說哪些企業能夠在國際市場“贏得競爭”,哪些企業才能成為我國商顯行業的代表。在這樣的背景下,預計2023年國內商顯企業依然會“在創新力支撐下”,加速海外市場的探索步伐,在市場覆蓋能力、產品高度,特別是品牌形象上獲得新的進步。
目前,本土商顯企業的國際化主要的問題有三個方面:第 一是,品牌高度不夠。具體表現是,本土很多企業空擁有一流的產品、甚至是全球首創的產品,卻在產品溢價上不及歐美日品牌。第二是,市場覆蓋廣度不夠。統計數據顯示,本土商顯企業海外市場的覆蓋力主要以二三十個國家市場到五六十個國家市場的規模為主,能夠實現真正全球覆蓋的品牌還是鳳毛麟角。第三則是行業滲透能力不完整。具體表現就在于本土商顯品牌多數還處于在個別行業市場耕耘,并沒有形成海外的全市場體系供給能力;一部分商顯企業產品線厚度有限、技術方向較為單一。
除此之外,本土商顯企業出海作戰的協同性也有待提高,對國際市場、特別是不同國家市場的人才儲備、法律法規和營商規則的把握能力不足。
簡單概括起來就是本土商顯企業出海“成績斐然、增幅不錯,但是弱勢點和空白點依然巨大”。這意味著本土商顯產業鏈的海外市場還擁有巨大的機遇:包括,在海外市場發揮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的優勢,實現“品牌替代”的機會;以及抓住智慧商顯應用的信息化升級機遇。這些將進一步支撐本土商顯品牌在2023年海外市場獲得更大的成績。尤其是低谷行情下,更是本土品牌在海外市場實現“品牌”替代競爭的良機。
10. 精準創新下的需求升級
經過2022年的低谷,2023年會是國內商顯市場的“復蘇年”。這已經是行業共識。但是這份復蘇必然不是“原地原樣復蘇”。行業預計,2023年商顯市場的復蘇將是“加料”的復蘇。無論是供給端還是客戶需求端,目前都支撐行業市場在復蘇的同時同步升級。
從供給端看,疫情三年來,商顯市場整體處于低谷運行,但是行業企業并沒有放棄研發和創新。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的誕生,與產品成本競爭力的提升同步,實現了商顯市場供給側的升級。例如,大尺寸液晶的價格下降、LED顯示在間距指標上的進步、激光顯示全色時代大門的開啟等等。
從需求端看,市場的心態、目標和環境也發生了變化。三年疫情帶來了商顯應用心態上,客戶方面更為“沉淀和成熟”,跟風和情緒化項目的空間更小,客戶更注重實質性價值的提升。從客戶目標看,三年疫情造成眾多行業,尤其是服務業、文娛業的萎縮,導致客戶短期的采購意愿和目標必然高度“功利性”,短期項目效果期待更高。從應用市場環境看,疫情三年來智慧信息化技術進一步發展,市場顯然需要與智慧化更匹配的產品。
所以,2023年的商顯行業復蘇一定是“升級版的復蘇”。具體講就是“場景化的精準創新”會進一步成為行業的核心競爭力。與消費類顯示設備不同,商顯產品屬于“生產工具”,必須具有生產環境的適配性、具有生產目標的有效性。這幾乎要求商顯產品具有按照使用價值、場景和用途的“定制軟硬件”特征。
特別是在智慧化時代,顯示系統從傳統的視頻終端,正在變革為“信息終端”、“互動終端”、“傳感器終端”,進一步提升了產品與場景、行業之間的“一對一對應性”關系。甚至,沉浸式應用、虛擬制作應用中,顯示已經成為場景的核心組成部分,更是表現出從形態到性能上的定制化特征。
在這樣的行業規律下,2023年商顯企業進一步加強細分場景、細分行業下的創新,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著力點。其中,(上文提到)如何將顯示企業的方案和想法,與具體行業需求結合、如何讓顯示和集成企業真正與行業企業融合與結合,是重要的突破方向。總之,2023年的需求增量、行業復蘇必然是升級版,是基于精準創新力才能實現的復蘇。
后記:2023年大屏商顯將從三年疫情中走出新的節奏:具體而言就是,報復性消費、行業恢復,2022年向下的需求趨勢出現轉折、改為向上;同時,行業也會持續面臨外需、外部市場,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市場的需求萎縮壓力。這樣的背景下,更為考驗商顯行業創新、服務的能力,也考驗企業的策略和自我信心。但是,整體上2023年會比2022年更好將是大概率事件,2023年大屏商顯“大勢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