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自2020年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明確提出要加強電力設備巡視和運行維護工作之后,電網智能化成為一大重點發展方向。
在這一需求推動下,傳統電力運維模式逐漸被市場淘汰,我國電力巡檢機器人行業迎來良好的發展環境,市場需求日益旺盛。
據《2023-2027年中國電力巡檢機器人行業應用市場需求及開拓機會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電力巡檢機器人市場規模達92.3億元,同比增長47.6%。在技術創新推動下,我國智能電網行業對輸配電系統性能要求進一步提高,單純的人力無法實現龐大系統的全線監督,這為電力巡檢機器人的發展帶來的極大的動力。
除了技術和市場創新,政策上也對電力巡檢機器人有明顯傾斜。早在2020年,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 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電力設備巡視和運行維護工作。智能電網建設和增強供電可靠性上升為國家戰略,電力巡檢機器人也終于迎來了春天。
盡管相比于工業場景中的機器人,電力巡檢似乎是一個較小的領域,但電力作為維持正常生活生產的基礎,其重要意義又不可小覷。隨著需求的深化和技術進步,巡檢機器人正在產生新的趨勢。
一方面,機器人平臺化趨勢也在影響著巡檢機器人,通過軟件系統,對數據實現分析、通信傳輸、接口規范、應用對接,通過軟件對接,配合更加豐富的“感知系統”,可以彌補電力運維人員“感知”任務的復雜性和操作難度,加上機械臂進行遠程操控,讓機器人能夠適應室內、室外、隧道等多種不同環境。依托整個物聯網產業發展,單一巡檢機器人的單體智能已經開始向系統智能化發展,機器人越來越能夠完成自主、復雜、多樣的任務,機器人與環境傳感器、被測對象、其他智能設備和系統、運維人員等主體(智能體)的數據等多系統的融合,可以協同完成特定任務等功能。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能夠賦能機器人自主移動、控制與驅動、定位導航以及傳感器數據采集、圖像處理、語音采集與處理、專家系統分析與決策、大數據分析,基于此,巡檢機器人可以逐漸減少對熟練工人的依賴。目前,變電站設備電力機器人主要功能是實現不同形態的數據采集、數據識別、判斷與決策。其采集的數據主要包括環境數據(溫濕度、聲音、電磁場強度等)、安全數據(防跌落、外力破壞、人員入侵、火源等)、被檢測設備狀態數據(紅外、圖像數據、局放、紫外等數據)等,而人工智能不僅能獲得這些數據,更能夠對數據做出分析,一旦出現問題或存在隱患,可以在第一時間盡快做出判斷,讓數據采集更加有效,更有價值。
當然在形態上,傳統的電力巡檢機器人已輪式機器人為主,現階段為了適應更復雜的環境,四足機器人走下舞臺,也加入了巡檢陣營。據悉,早在2020年,國網智能和南網數研院就已經開展四足機器人在電力真實場景的應用測試,目前,四足機器人已經進化出了配套解決方案并實現了全面升級。
憑借更強的場地通過性,足式機器人能夠輕松通過樓梯、草地、碎石地等復雜場景,在應用中對輪式機器人進行補充,可以同時也覆蓋站房,可以滿足室內室外巡檢,填補了室內多樓層變電站機器人巡檢的空白。
目前,申昊、億嘉和、國網智能、天創等品牌已經在電力巡檢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有越來越多企業不斷發展,共同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電網建設也在逐步改進和應用,依靠科技的力量,電網智能化將在安全保障上有一個質的飛躍。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慧城市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慧城市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