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智能家居】從各種研究報告我們都可以看到:截至2022年末,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19.8%,社會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有機構就曾預測:到2035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我國將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這些數據和信息都在告訴我們解決“養老”問題迫在眉睫。
現在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人的壽命得以延長,現在已經出現一對夫婦要養6個老人的狀態,再加上之前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數量激增,養老的壓力越來越大,解決獨居老人在家中的起居風險防范、安防報警及緊急救助等智能設備顯得尤為重要,適老化智能產品的需求將會與日俱增,這給智能家居開拓了一個新的藍海市場。
1.智能家居適老化還差點意思
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給智能家居產品適老化帶來無限的發展空間,雖然已經有不少智能家居品牌針對老年人開發了智慧養老產品,但產品種類少之又少,能夠在老年人的健康監測、行為監測和緊急求助方面發揮作用的更是十分有限。
現在已經有的智慧養老產品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以智能手表為主的穿戴設備,這類設備不僅可以用來監測老年人的各種身體指標、像心率、血氧飽和度、呼吸等。雖然在一定程度能夠保障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但在緊急場景下老人無法獲得幫忙;
第二類是智能攝像頭,理論上家人可以遠程實時看護老人,但在實際生活中,沒有人能一直盯著看,再加上為了隱私,攝像頭不能安裝在衛生間、臥室等隱私空間。所以也無法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危險情況;
第三類是智能門鎖,智能門鎖考慮到了老年人指紋退化的問題,有了指靜脈識別、人臉識別的開鎖方式,解決了老年人忘掉鑰匙的問題,給老年人的居家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同樣也是沒有危機處理能力。雖然這些產品看似有一定的適老性,但卻不是專門為老年人而定制,而且有些產品對于老年人來說,使用起來也并不“智能”。
智能家居產品適老化應該更匹配老人的需求,讓老年人用起來很簡單,同時智能適老化產品應當有一定的自我判斷、預警、報警能力,能在危險時刻提醒老年人,能在危險發生時及時幫助老年人求助。
跌倒是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很容易導致骨折,如果老年人在家里跌倒了起不來,智能產品能主動發現,并幫助老人快速求助,才能真正起到“看護”的作用。
2.毫米波雷達為居家養老賦能
毫米波雷達是指工作在30GHz-300GHzde 雷達,用較高頻段的電磁波精準感知目標活動情況,提供目標的移動速度、所在的角度、相離的距離。相比其他傳感器和智能攝像頭等監測設備,毫米波雷達技術是非接觸式感知,不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也不會侵犯用戶隱私,不僅能夠安裝在客廳、廚房等家庭公共活動區域,還可以安裝在衛生間、臥室等隱私要求高的空間。
當前,已經有很多公司將毫米波雷達技術應用于養老領域,搭載毫米波雷達的產品不僅可以監測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而且能夠捕捉人的行動,識別人的身體姿勢、運動方向和速度,從而對人行為動作進行無感知化監測,及時發現老年人是否有跌倒等危險情況。
從華為的毫米波AI超感傳感器、螢石的跌倒檢測雷達,到近日Aqara推出人體場景傳感器 FP2,都在跌倒預警方面表現不俗。
3.智能家居適老化未來可期
毫米波雷達技術拓展了智能產品的感知范圍,提升了智能產品識別精準度,滿足了年輕人對老年人的健康監測、跌倒救護等看護需求。
借助智能家居行業向上發展的力量,著眼于“居家養老”場景的迫切需求,毫米波雷達或將成為智能家居適老化新版圖發展的關鍵。IDC曾預計,2023年搭載毫米波技術的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將突破10萬臺。毫米波雷達技術如果能在智能家居適老化領域爆發出無限潛力,那么老年人居家養老將會變得更有安全保障。
智能家居適老化道路任重而道遠,是考驗,也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