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市場分析】近年來,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當手機擁有NFC功能后,交通卡的市場空間就遭到不小擠壓。而隨著掃碼功能逐漸普及,更讓智能卡在支付領域失去了一定的話語權。
不過,在高速發展的時代,最不缺的就是機會。據了解,目前智能卡企業都在擁抱變化并找尋新市場,而筆者所知的就有兩:一個是來自國家背書的新風口,另一個則是來自近兩年異常火爆的車市,前者即是數字人民幣,后者則是數字車鑰匙。
目前,有的企業正著手布局,而有的企業已在不斷擴大其市占率。
新風口下“無卡化”或是偽命題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智能卡出貨量最大的市場是電信SIM卡,2021年全球電信SIM卡出貨量為49億張,占出貨總量的51.83%,其次金融IC卡,出貨量為32.5億張,占比33.39%。

智能卡2021年出貨量
資料來源:Eurosmart(歐洲智能卡行業協會)
可以發現,雖不及電信SIM卡出貨量大,但金融行業對智能卡的需求始終不小,并且,如今還有更猛的增長勢頭——數字貨幣。
需要注意的是,此處提及的數字貨幣并非網絡虛擬貨幣,而是各國中央銀行為賦能金融與支付的新概念,是繼現金和電子支付后的又一創新。
目前,不僅國外,我國中央人民銀行也在大力推廣數字貨幣,即數字人民幣。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過808.51萬個,支持數字人民幣商戶達362.5萬個,交易金額875.65億元。
相比傳統金融IC卡,數字人民幣的硬件設施無論在功能上,或其背后涉及的產業鏈,都有非常大不同。并且作為存放數字人民幣的硬錢包(也即智能卡),其對技術、安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也與傳統IC卡有所不同。
在這些不同的加持下,數字人民幣產業為智能卡企業創造了新的市場空間。
據了解,在2022年冬奧會上,數字人民幣硬錢包一度成為國外友人的必備品。并且,除了用作現金支付外,如今我國第三代社保卡的試點也已疊加數字人民幣硬錢包,而各大國有銀行更是陸續在推出硬錢包類產品。
對于智能卡企業而言,布局數字人民幣的重點在于市場增長的穩定性。畢竟在我國,數字人民幣是勢在必行的項目,也是必須完成的使命,一方面是為了填補現金角色缺失帶來的不便,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證在跨境支付上的安全性。
所以,在數字人民幣這樣的新風口下,“無卡化”或已成為偽命題。
此外,除了上文所提及市場份額占比較高的金融行業應用,在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汽車行業里,還催生了智能卡的另一市場——數字車鑰匙。
科技感+儀式感
有卡才好辦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近兩年的發展可謂勢不可擋,根據相關數據,2022年全球Top20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銷量有達到750萬臺,全球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61.6%,市場趨勢呈擴張狀態。這點在我國更是凸顯無疑,根據中央臺報道,中國已連續8年在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上拿下世界第一。
而對于新能源車而言,最重要的還是科技感,如今不少車商都在優化人-車聯動的方案,為車主提供更時尚、更便利的用車體驗。
同時,隨著車主對科技、時尚的重視,以及整車及周邊配件的數字化升級,作為人-車聯動的第一個場景,打開車門已成為首個需要得到升級改造的部分,而卡片鑰匙也應運而生。
以全球知名車商特斯拉、寶馬為例,相關卡片鑰匙產品都有不錯銷量。
于是,對于智能卡而言,這同樣是一大值得探索的市場。
即使當前已有車-機聯動的數字車鑰匙方案——用手機解鎖車門,但卡片代表的儀式感,以及其便攜、輕薄的特性,都是手機無法滿足的。
智能卡企業
不懼“無卡化”
對于本文提及的智能卡市場,筆者也從合揚智能卡CEO陳舒萍處了解到更多信息。據陳總介紹,合揚智能卡近年來已積極參與到數字人民幣試點項目中,在各大國有銀行發行的數字人民幣硬錢包產品中,合揚智能卡作為制造商出貨占比已超95%,并掌握核心制卡技術。
此外,對于車端市場,合揚智能卡所推出的卡片鑰匙已斬獲不少訂單,由于其獨特的制卡工藝,得到了不少車端客戶的認可。據了解,相比一般智能卡的高溫制卡方案,合揚智能卡擁有常溫壓卡工藝,可有效避免高溫層壓環境損壞器件,提升產品質量。
而除了對新型應用場景的探索,合揚智能卡同樣在人員定位等領域擁有最高市占比,包括基于UWB、藍牙等通信技術的定位等。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合揚智能卡在外觀設計上更選擇了E-ink墨水屏,由于對創新技術的追求和應用,合揚智能卡早已不懼“無卡化”概念的沖擊。
結語
其實,“無卡化”只是一個大環境的縮影,對于無論是智能卡企業還是深耕其他產品的企業而言,只有擁抱創新技術并投身其中,抓住每一波時代的浪潮,才能有機會乘風破浪,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