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一棵樹的生長,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陽光雨露的滋潤;一個企業的成功,需要視野的開闊與思想的突破,企業經營就是一個不斷扎根于大地的過程,只有將自身的進步建立在整個社會與產業的進步之中,才能真正實現企業的價值和理想。
盡管此時,市場風聲鶴唳,誰都無法置身事外。作為有理想與愿景的企業,在安防百態中,希望共創智能安防新生態,來創造這個生態指數級的大繁榮;有作為與擔當領航者們,要做智能安防新時代主角,必然要與伙伴們共贏時代,一肩挑,已成過往。
01.大業態已變,生態化漸盛
因產業升級帶來需求爆發與技術質變,安防行業已經徹徹底底進入大變革時期,大變革也意味著大機會;與此同時,當下行業生態并不良性,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春,共創生態、共贏時代,盛世下冷眼看生態之爭,或許也是一個生存與活下去的長久話題。
毋需質疑,從2017年AI大舉進軍安防行業之時,就開啟了智慧安防新時代的建設篇章,新的征程也隨著而來。那么,智慧安防要建設新生態的外部條件,也就是天時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其一,在無處不智能的時代,與智能相關的場景應用遍地開花,諸如:智慧城市、智慧軌交、智能交通、智慧安保、智慧校園等,如此多的碎片化場景應用,如何智慧化的全覆蓋,如何跨域聯網將視頻匯聚成湖,如何挖掘視頻監控效能助力用戶提升效率?
其二,安防行業此次發生的技術質變,不再是以往模擬到高清或者高清到智能單角度變化,而是行業業務、應用邊界以及產業鏈的諸多變化。
比如多年以前智能高清就是一個組合詞,但那時的智能就是簡單的輔助能力提升,并未像當下對智能無限地挖潛增效,來滿足新時期各種復雜多樣的用戶需求。
其三,當安防遇上AI之后,算法、數據、算力成為最核心的競爭要素,那么,如何形成多算法倉,如何按需來匹配算力,如何形成數據的按需匯聚和高效協同?
其四,智能安防新時代,誰都不可能一力承擔。那么,如何讓AI以普惠方式落地服務更多用戶,如何讓AI可運營并為合作伙伴帶來持續效益?
簡而言之,從天時地利來看,AIOT的春風化雨下,智能安防新時代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這個變化一方面是技術驅動,另一方面也是行業業務轉型所需。
02.誰在生態法則內收益?
談生態法則之爭,如兵無常態。生態本就是自然界術語,放置于產業領域,企業需要對自己所處的生態環境和自己所需要的生態環境下,求同存異,才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如果把市場格局與現狀看成一個生態位環境,那同質產品或相似的服務,在同一市場區間競爭難以同時生存。
近年來,芯片、算法、計算框架等AI基礎設施層均有了顯著進步,這為安防智能化打下了良好基礎。然而,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輸出,因此,要想做大做強,還聯合各類企業通力合作。
對于“多數派”,人工智能應用成本過高,不僅AI系統硬件成本支出多,其安裝部署、二次開發、員工培訓等成本也使人望而卻步。更不用提在全行業上,人才短缺依然長期制約AI安防發展。
因此,下一階段需要出現能夠顯著降低技術門檻的AI工具,使得各行業能夠在不依賴AI專家幫助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自身AI場景的開發和落地。所以,在這個生態化加劇,生態位環境“惡化”之時,算法工廠、商城的生態模式,AI公司融資并購安防研發制造企業,從原本還是友商的競爭,話AI為友了。
還有一些企業要在某個領域建立起生態鏈上的強勢市場地位,通過聯盟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并且這種聯盟是一種松散的合作關系,并不具有強制性作用,但強強聯合則是另外一種生態模式。
近年來,安防企業強強聯合、動作頻頻,各大龍頭企業紛紛通過合作方式,進行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不斷拓展市場,完善產品線,希望在行業中樹立更有力的生態鏈上的競爭優勢。
安防企業之間的合并已經成為了行業內較為普遍的現象,對于企業兼并的主動方而言,通常在某個領域已經做到業內前幾名,急需拓展其他領域的渠道或市場,完善產品線,尋求更多的業績增長點。另一方面,由單品向整體解決方案已經成為行業趨勢。
對于被兼并方而言,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單一的產品線和市場競爭策略已經難以繼續支撐企業的未來發展,選擇與其他企業合并,可獲得市場、技術、資本等方面的資源的注入。除此之外,品牌方面的嫁接也是企業選擇合并所考慮的因素之一。
03.站在技術制高點,看潮起潮落
生態之爭,何時起,難以精準談起,大概而論,從企業大規模的各地巡展、伙伴或是渠道大會頻開、資本兼容和跨界合作激增,外來入局者的重大戰略投向等,可以窺見大約是在2018年開始,生態之爭,大幕已起。
開源合作、匯聚算法倉、入流數據湖,場景應用才百花齊放。時至今日,生態下位下,很多企業在生態法則中,堅定不移地走了下去。其實,做企業就是做抉擇。或許會有夙愿未償的慨嘆,也可能有上下求索知音難覓的失落,但部分企業對此卻有不竭的動力與執著。
其實,描繪了一幅智能安防生態圈的錦繡藍圖,海納一切與智能安防相關的生態伙伴,有解決方案、投融資、人才生態、銷售、服務等合作伙伴,找準自己的生態位以法則定規矩,做大蛋糕比做大份額更重要,管理合作比管理競爭更重要,利益分享即是生態驅動力也是成功生態的結果。
真正良性的生態,是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創造價值,也是與生態伙伴們共建共贏的。在嚴守邊界、利益分享、有所為有所不為之中,有技術、有態度的企業,具有話語權與領導力,也必然在市場大浪淘沙、潮起潮落間,以自己的姿態形成自己的“圈層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