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時事聚焦】近日,一則
《女孩被困酒店不準消防破壞電梯營救,消防員左右為難,父親崩潰!》的報道引起網上熱議。
對此,不少媒體以及網友指責該酒店不顧客人安危,不配合消防員施救,不道德。通過視頻與相關報道,筆者也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按照電梯安全管理的相關規定,電梯一般會配有備用電源,當常規電源發生停電時,會自動切換到備用電源,而該酒店電梯備用電源為何沒有啟用,是否有備用電源?其次,電梯中都有緊急求助按鈕和求助電話,被困人員在電梯內可以通過按求助按鈕和電梯管理員對話。視頻中并未提及與被困人溝通情況,這或許也是被困女孩父親會分外焦急的原因。第三,按照相關規定,當發生人員被困時,電梯維保人員應該在30分鐘內趕到現場,而視頻中,這位父親表示自己已經等了36分鐘了,消防員都到了,維保人員還未到。種種跡象表明,該酒店在管理上(至少在電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其實,當發生電梯困人事件的時候,第一時間應該是馬上聯系專業的維保人員,維保人員需要在30分鐘內趕到現場,將被困人員解救出來。像該事件中女孩因停電被困電梯,只需明確女孩所在樓層,維保人員按照專業救援程序可以快速施救。事實上,公安、消防救援人員通常不具備電梯維保專業知識,只能采用破拆的方式處理電梯故障,不僅容易造成人員受傷和經濟損失,為電梯故障出警也占用了寶貴的公共資源。當然,如果維保人員不能在30分鐘內趕到解決被困人員,電梯內人員情況又比較緊急,是可以聯系消防進行破拆的。
綜上認為,此事件的主要在于該酒店有沒有找專業維保人員來維護電梯?負責維保的人員為什么沒有在半小時內到達現場?
那么,當我們遇到電梯困人,該怎么辦呢?
首先要保持鎮定,切莫慌張。嘗試使用電梯內警鈴按鈕和對講裝置與外界取得聯系,也可以嘗試用手機撥打119求救。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可行,可以嘗試著輕輕敲打電梯的轎廂,并大聲呼救,從而與外界取得聯系。但是千萬不能強行去扒開電梯門逃生,這種做法十分危險,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PS:在電梯故障時,還會遇到電梯驟降的緊急情況,此時應迅速將每一樓層的按鍵按下,這樣電梯可以啟動緊急制動系統,從而使電梯在某一樓層停下。同時在電梯下墜時,要做好正確的應對姿勢,頭、背緊靠電梯內壁做半蹲姿勢,雙手抓緊扶手。這樣做的目的是使人在急速下降時,頭背與電梯內壁呈一條直線,從而減緩墜地的緩沖,保護脊椎。
其次,我們需要明確電梯困人短期內并沒有什么危險,因為轎廂內有良好的通風,有求救警鈴或者電話,有應急照明(在停電時自動投入),有的電梯還有困人時的語音撫慰裝置。只要乘客放松心情,保持冷靜,采取正當的措施等待救援,通過救援人員的正確操作,及時解困,就不會發生人身傷亡事故。有時候在電梯內發生窒息危險,是因為被困人員過度緊張導致的缺氧。
此次電梯困人事件對該酒店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其實在對電梯的安全管理上,近年來已經越來越完善。
物聯網電梯智慧監管系統,通過前端物聯網設備,對電梯運行數據、環境數據、乘梯人數據、維保數據等實時采集,經后臺大數據分析,實現電梯安全運行智慧監控。并且在電梯轎廂內安裝了電子顯示屏,實現了一鍵呼救、心理安撫、電梯風險預警等功能。
同時,越來越多的城市建立起了自己的電梯應急救援處置平臺,當市民遇到緊急情況時,可直接向平臺接警人員報送電梯編號,實現精準定位、快速響應,最大程度縮短乘客被困時間。
與此同時,現在的電梯也越來越智慧了。如在居民小區中,為了防止住戶將電動車帶上樓層充電從而發生火災危險,當電梯監控自動識別到電動車時,將無法關門,從而阻止住戶將車帶上樓;在商業大廈,每天上下班是否為等電梯而焦急,智慧電梯可在你進入大廈時就自動為你叫梯,或者你可以通過APP提前叫梯,從而提高通行效率,節約時間,也給訪客帶來更佳體驗;在疫情期間,為減少交叉感染,推薦無接觸乘梯,可通過事先登記等方式,實現刷臉乘梯,不需要手動按樓層等。
又或者是酒店,隨著智慧酒店的流行,旅客可以實現刷臉入住,只需要在前臺完成相關登記,就可以憑借一張臉乘梯到指定樓層,刷臉打開房間門,以及完成消費等。
結語:電梯作為生活生產中常用的設備(電梯是一種特種裝備),質量安全牽動著千家萬戶,廣泛應用于生產和生活中,電梯質量安全牽涉千家萬戶,關系人們的人身財產安全和生活質量,電梯安全管理制度越來越完善,但在實施執行力度上仍有待加強,而安全智慧高效的智慧電梯將是未來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