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媒體導讀】世界產業變局正在面臨變革,中國的科技企業,已逐漸擺脫“跟隨者”的身份,憑借在世界舞臺上優異的市場表現和科技創新力,扮演技術引領者的角色。
世界經濟格局在激烈的競爭中,正發生急速變化。
大浪淘沙的格局重塑中,裸泳者的出局速度在加快,真正作為弄潮兒的優質企業才能活到最后。憑借全球市場的優異表現和科技創新力,一批批中國企業進入世界主流視野,成為在競爭中占據優勢的一方。
什么是值得研究借鑒的樣本企業?在很長時間內,我們的目光錨定的多是歐美日的企業,中國企業往往扮演“跟隨者”的角色,只能跟在世界優秀企業身后亦步亦趨地發展。
如今,世界產業格局正在被后起之秀們引領變革,中國企業們有能力自主把握自己的發展命運,在世界市場規則內與全球一流企業同臺競技,展現出不弱于人的科技實力。
“放眼整個人類社會,變化是不變的主題。”
當前世界科技格局亦發生著重大變化,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科技產業格局正逐步瓦解,中國等飛速發展的國家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上周末,特斯拉宣布,將在上海新建一座大型電池工廠。部分媒體對此指出,新工廠將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全球儲能供應鏈頂端的地位。
對于特斯拉來說,中國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市場。同時,中國也是另一全球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的總部所在地。特斯拉已經在上海郊區建造了一座全資擁有的汽車工廠,去年生產了近71.1萬輛汽車,占其全球產量的52%。
2019年初,特斯拉在中國有關部門的協助下在上海建造了美國以外的首座工廠。新冠疫情期間,上海市政府幫助特斯拉及時恢復了生產。不過,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該公司在中國的降價引發了車主的不滿。而且,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擴建也已推遲。
馬斯克在1月份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中國是競爭最激烈的汽車市場。他以前也發表過類似的言論,包括在2021年9月的一個在線論壇上。他當時說,他“對中國的許多汽車制造商非常尊重”。
除特斯拉外,其他國際品牌也在中國加倍下注。法國空中客車公司最近宣布,計劃將其一款暢銷機型的在華產能提高一倍。根據空客CEO紀堯姆?福里上周在北京簽署的協議,這家歐洲飛機制造商將在其天津現有工廠增加第二條A320窄體飛機總裝線。
“機器人為人工智能核心載體,將擁有廣泛的產業應用。”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歷史性變革的時代,隨著全球逐漸走出疫情以及勞動力持續短缺,機器人在制造業、倉儲運輸、醫療康復、應急救援領域不斷深入拓展,全球機器人市場持續高增長。
人口老齡化加劇使得全球勞動力持續短缺。伴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持續的低出生率和嬰兒潮一代即將退休,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已成為全球不可逆趨勢。
隨著摩爾定律的失效和信息技術紅利徹底用盡,加上疫情黑天鵝影響,全球GDP衰退,開始向逆全球化發展。其實,我們正處于傳統信息技術時代的黃昏和人工智能時代的黎明,未來人工智能有望成為推動全球經濟體量再上新臺階的新技術。
智能機器人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之間的橋梁。作為人工智能核心載體,機器人在未來將擁有較為廣泛的產業應用,人工智能使得機器人向智能化、多場景方向發展。
傳統機器人無法實現軟件算法在線升級,智能化機器人能夠通過軟件算法的迭代持續提升性能,讓機器人的能力理論上沒有上限的。隨著機器人應用規模增大,機器人算法迭代越完善,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也會越高,機器人的可適用的場景及價值將會指數增加。與此同時,在信息技術、材料技術、傳感技術等多技術融合創新驅動下,機器人將會是人工智能技術全面爆發的重要變量,逐漸進入顛覆式的階段,成為一個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一體的產品。
“市場是硬道理,我國有望引領‘機器人+’時代。”
我國工業體量全球第一,為自動化需求提供了天然土壤,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迅速崛起。
1978年,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完成了能源、鋼鐵、化工、機械制造等重工業建設,此外,也逐步向汽車制造、電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高端工業實現產業結構不斷的升級。我國制造業增加值自2011年超越美國之后,連續多年位列世界第一,我國龐大而全面的工業基礎為自動化需求提供了天然土壤。
1月19日,我國工信部等十七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倍,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顯著提升,加快推進機器人應用拓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以特斯拉為首的科技巨頭相繼推出人形機器人,也將加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
可以確定是,機器人的進階腳步中,今時有國內等一眾企業珠玉在前,此后也將會出現更多的旗手扛起中國“智”造崛起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