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智能網聯汽車正在向一個全新“物種”進化,軟件定義汽車的趨勢愈發確定,隨之而來的是汽車產業鏈的大洗牌,與汽車價值體系的又一次重構。
用戶體驗也成為行業關注的重點所在,汽車智能體驗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用戶購車選擇。
此背景下,騰訊等汽車產業新型供應商,憑借在數字領域與產業實踐方面的經驗,愈發深入的切入汽車生態,在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助力汽車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據悉,截止目前,騰訊已為100家車企及出行科技公司提供服務,與超過600家生態合作伙伴打造了聯合創新方案,騰訊的智能座艙方案已搭載至800多萬輛汽車。
本次會上,騰訊介紹了其車云一體應用框架、云上云下一體化自動駕駛存儲方案、HD Air輕量級高精數據產品等方面內容。
騰訊云原生的“車云一體”應用框架,通過在云端對研發生產體系的改造,重構“軟件開發部署”的“軟產線”,提升研發工程效能,其構建車云一體化數據驅動的運營平臺,以及通過手機和車、車和車等多端的互動,創新用戶服務的模式,助力行業實現“車云一體”的數據驅動。
此外,騰訊重點展示了面向城市級自動駕駛迭代的云、圖產品。騰訊在公有云、私有云、專屬云的基礎之上,推出騰訊智能汽車云平臺,專為自動駕駛和智能汽車行業服務。
在安全合規方面,騰訊依托云和地圖方面的合規經驗,為自動駕駛開發了一個端到端、全程合規的數據閉環服務,通過自動化、軟件化和服務化的手段,保證平臺功能緊隨政策的變化來實時更新,確保自動駕駛業務的安全可控。
在存儲方面,據悉,騰訊新的云上、云下一體化的自動駕駛存儲方案,可以滿足云、邊緣、本地機房的靈活部署。其基于騰訊YottaStore分布式存儲架構,突破了傳統分布式存儲系統單點Master的瓶頸,能夠實現單集群、單桶容量10EB,存儲對象數量達10萬億,平均節省 50%的存儲成本。
在模型訓練環節,通過騰訊自研的GooseFS緩存加速產品, IO性能將提升10倍。在仿真訓練環節, TAD Sim虛擬仿真引擎融合騰訊游戲技術和云計算能力,提供超過300萬個場景,支持城市規模的實時模擬。
會上,騰訊推出HD Air輕量級高精數據產品,專為城市智能駕駛設計。根據介紹,該產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形態更輕,聚焦智能駕駛的必要要素,在保障米級精度,滿足L2+級自動駕駛需求的同時,降低建圖成本,為城市級智能駕駛規模化落地提供基礎。
更新更快,通過多種采集更新模式保障周級更新,通過提供更加實時準確的數據,幫助敏捷應對快速變化的城市場景。
要素更精細,除了道路精細化呈現,其對于座艙應用需要的POI(興趣點)、環境、建筑物等有更精細的表達。
在地圖生產工藝方面,騰訊推出“一張圖”地圖生產模式(Uni-map),融合標準地圖(SD Map)、輔助駕駛地圖(ADAS Map)、高精地圖(HD Map)等不同精度等級的地圖數據,做到數據同源、質量同級。
據騰訊地圖產品總經理陳志介紹,HD Air屬于騰訊Unimap數據產品矩陣中一員,介于高精地圖數據和ADAS數據之間,預計2023 年底將覆蓋50座城市。
會上,升級的騰訊云智能車載語音助手對外亮相,其具備功能更新周期短,優化速度快等特點。騰訊將3D數字人與語音助手聯合,實現多方言、多語種識別等功能。
據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平臺負責人李學朝介紹,目前,騰訊云智能車載語音助手已落地超過15家車企,交付超100款國內外車型,累計接入車輛300多萬臺。
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圍繞車輛全生命周期挖掘價值,提升用戶體驗并拓展增量應用場景也成為競爭關鍵。
騰訊智慧出行以數字鑰匙、微信車卡、座艙場景化服務以及AI語音助手等“場景化連接器”助力車企打通出行、金融、保險、二手車領域的服務生態,探索創新的商業模式。
此外,在大會上,騰訊還與銀基、一汽-豐田聯合發布了基于數字鑰匙的“一鍵代客服務”。
據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李博介紹,騰訊已構建起全面的泛出行服務生態,通過聚合模式已接入80多家代駕公司、40多萬充電樁、3萬多家智慧加油站,騰訊出行服務的打車業務已覆蓋全國300+以上城市,即將覆蓋全國。
除騰訊外,寶馬集團采購和供應商網絡數字高級副總裁Florian Weig、長安汽車地圖開發總工程師、多源異構項目總監顏凱、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高階智駕基礎設施研發總監黃羅毅、NVIDIA系統架構技術總監路川等騰訊合作伙伴也亮相大會,分享了與騰訊的實踐案例和前沿思考。
以下為大會嘉賓相關觀點(節選):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認為,隨著軟件在整車價值中占比越來越高,以數字技術提升研發效率、加速軟件迭代,成為車企競爭力的關鍵。行業從“以車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發展,用戶選擇從重視性能向重視體驗變化,智能座艙和服務越來越重要。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和出行總裁鐘翔平表示,智能化的下半場,給汽車企業創造了更多發展機遇,同時也對技術、產品、服務創新,以及產業鏈伙伴的協同創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車智能化體驗的不斷提升,離不開云、AI、圖等數字技術的關鍵助力;研發及服務效率提升,需要開放共建的產業生態;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需要探索創新商業場景。
寶馬集團采購和供應商網絡數字高級副總裁Florian Weig說到:“數字化對于寶馬來說是重中之重,中國市場在數字化方面是領先的,我們需要像中國市場上騰訊這樣的合作伙伴,我們非常期待未來進一步合作,不光和騰訊還和其他的數字合作伙伴進一步合作。“”
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騰訊智慧出行負責人鐘學丹認為,汽車的智能化將是"車+云"的一個軟件體系,利用車端產生和感知到的數據,結合云端強大的數據存儲、計算能力和模型訓練,可以更快地發現應用的問題、加快服務的迭代,持續改善用戶的體驗。在這樣的模式下,車端也將變得更輕、更可靠,通過云端來獲得無限的擴展空間和快速的迭代能力。
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劉澍泉表示:“長遠來看,不管國際主機廠,還是國內主機廠,都在尋求的一個云上多云架構,我們需求的是一個混合云的架構,只有這樣的架構才能把我們生產力、成本控制到最好。”
博世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高階智駕基礎設施研發總監黃羅毅認為,智能駕駛數據閉環,其實包括兩個環,一個是驗證驅動的數據閉環,簡單地說,其是為了采集全量的數據,并進行回放、仿真、調整、釋放和驗證。一個是基于AI和深度學習驅動的閉環,用一些極端的場景來不斷優化算法和進行功能迭代。
NVIDIA 系統架構技術總監路川說到:“Transformer出來以后,模型結構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規模越來越大,ChatGPT出來以后,人們對大模型的認知不斷刷新。原來大家認為大模型可以做的事情可能非常少,但是ChatGPT出來以后,AI的發展趨勢可能就是大模型,未來業務場景可能是基于大模型來建設,自動駕駛是綜合的AI業務場景,更需要AI大模型的應用和部署。”
文遠知行解決方案專家趙曉卉表示,騰訊云就像一張大而穩的桌子,讓文遠和博世在這個桌子上施展各自的優勢,博世在上面部署運用車輛仿真,文遠補足自動駕駛訓練相關的能力,在這個平臺上雙方開發過程結合更加緊密,迭代更加快速。
騰訊地圖產品總經理陳志表示,城市環境相比于現有的高速和快速路環境會更加復雜,因為城市道路環境更錯綜復雜,城市的數據變化更多,這對地圖有更多的、更強的能力要求。
長安汽車地圖開發總工程師、多源異構項目總監顏凱認為,傳感器能力、感知能力、規控能力、地圖能力在整個智駕系統中是相互作用的,是個此消彼長的動態平衡過程。隨著感知能力、規控能力的穩步發展,智駕系統會從重地圖依賴,逐步過渡到輕地圖方案。
宏景智駕軟件項目總監付耿表示,宏景有融入骨髓的一級供應商的基因,我們強調客戶至上,簡單、純粹、靠譜、不官僚,一切為了把事兒干成。
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平臺負責人李學朝坦言,基于新的對話平臺和系統,騰訊在落地層面這一次主要采取平臺+生態的策略,騰訊提供能力和對話的平臺,將其更多的開放出去,包括騰訊一些用來展示的代碼,讓騰訊生態伙伴可以進一步開發。
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李博講到:“建立車廠和用戶的連接成為必需項,這是持續打造卓越用戶體驗的基礎,只有構筑了連接通路,才能通過提供優質的車主生態服務來不斷提升用戶用車出行體驗。”
銀基科技CMO韓毅表示銀基能提供兩項很特別的能力,一是幫助國內的主機廠有機會用國產化的芯片方案去實現全域的數字鑰匙。二是有機會幫本土的主機廠卷出海外,幫助其打造完整的平臺。